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析

前言:我真搞不清楚了,现在是国家逼老师呢,还是老师逼学生?改革,总是一个冠冕堂皇的词汇,走到哪儿都是金光闪闪,炫人双目。我为这种精神喝彩,也深深地佩服这些教研员老师们高超的智慧。然而,我却不知道当许许多多的人为一件事感到茫然的时候,尤其这件事事关重大,人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呢?可能是不少人就喜欢引领这种“雾里看花"的潮流吧。我还记得古语说的是”穷则变“,高考语文虽有些落魄,但是”穷“了吗?谁能解我疑惑。也许我有点庸人自扰了,还是写写试卷分析吧,毕竟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普通的语文老师而已!

说难度,我认为还是挺大的。有同学考完试跟我用“诡异”一词来形容这些试题。其实我认为倒不是诡异,而是没按套路出牌,考得好像不是高中生,而是大学生了。极为灵活,所以便要求学生的能力高一些,什么都得懂,什么都能做,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应付这种考试。我想最后的成绩只能看看海淀区如何给定评分标准了。不过我还是相信那些基础扎实、运用灵活的同学们能考出优秀成绩的。少啰嗦为好,还是进入正题吧。

一、长文阅读,还是《流浪地球》,我说过中国从来不缺少爱凑热闹的人,连考试出题都是如此。丰台市,朝阳是,海淀也是,不知道西城是不是也是,不过这没关系,因为考题是不一样的,权当一件趣事罢了。

1、下列成语用来形容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有赖于中国科技迅速发展,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异军突起    B.厚积薄发    C.与众不同    D.翻天覆地

解析:考成语,难度不大,但需要思维转弯,认真审题。一定要明白命题者问的是什么。题干中强调“成功有赖于迅速发展”,所以要形容的应该是这件事,与众不同说的是自我特征,翻天覆地说的是说的是结果,异军突起说的是表现,唯有厚积薄发,既有厚积又有薄发,是过程。所以应该选B。另外,原文有“《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的表示,也是参考信息。

2、下列词语在文中不是比喻文学艺术创作基础的一项是(2分)

A.土壤    B.沃土    C.广阔的天地    D.时代的春风

解析:这道题白给分,不多讲。答案选C。

3、下列对“里程碑”式的电影作品《流浪地球》产生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电影工业蓬勃发展。

B.中国太空探索实现跨越式发展。

C.中国当代科幻电影后来居上。

D.中国当代科幻小说日益繁荣。

解析:解决回答“原因”的问题,我们要清楚所说事件与哪些要素有关。很明显《流浪地球》属于当代科幻电影,那么当代科幻电影的特点应该是《流浪地球》所表现出来的,而不能成为它成为“里程碑”式作品的原因。所以答案选C。

4、下列对电影《流浪地球》所体现的“中国智慧”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人类的想象力拓展到宇宙空间。

B.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与全人类、宇宙契合。

C.传达了“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理念。

D.中国独特的理念突破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叙事套路。

解析:这个从原文表述中就可以找到答案。B和D带有明显的“中国”字眼,应该没问题。而C项,原文有“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它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的表述,所以也是中国的。A项明显没有中国特色,所以答案为A。

5、下列对好莱坞灾难科幻电影叙事特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人类文明终结论”为创作范式。

B.以超级英雄拯救人类文明为拯救策略。

C.以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构造为文化内涵。

D.以塑造饱满的人物彰显人类的乐观与希望。

解析:首先,前三个选项在文中都有表述,很容易确定答案。其次,大家比较四个选项,只有D项不属于“叙事”,更何谈特点呢?所以答案为D。

6、材料一和材料二均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阐述了中国科幻作品的特点,且各有侧重。材料一侧重写____,材料二侧重写,____。(4分)

解析:海淀真没少考填空题,不过以前都是填一个词,这两个空填一个词肯定是不能说清楚的。我觉得命题者是不是应该注上一个说明:多少字以内。这样的话大家都会知道需要填一句话了。我们考的是学生的理解文章的能力,不是猜该用什么形式答题的能力。我一直给同学们讲,看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话,一定要找出核心词,明白说的中心是什么。“一个核心,多个角度”的长文阅读原则,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一个核心就是中国科幻作品,多个角度是现实发展和中国文化。找到这两点,答这个题就简单了。

参考答案:材料一侧重写中国科幻作品的发展与现实发展(科技发展)的关系。(2分)材料二侧重写中国科幻作品的叙事特点(中国科幻作品叙事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注:我认为材料二答括号中的内容更好)

7、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后,假如你观看科幻影片,请解说你将从哪些角度进行观赏。(6分)

解析:这道题也很简单,就是我们前面没少训练的概括题吧,无非是两则材料所说明的角度而已,重点是把角度说清楚,并且要根据两则材料的论述说明理由。材料一和材料二共提供了两个角度:①影片反应现实发展②文化理念在影片叙事中的表现。按道理说,文化和电影的叙事特点应该是分开的,但是两则材料都是站在二者联系的角度来写的,所以我认为作为考题而言,放到一起说就可以。高中生除非对电影艺术很熟悉的同学,一般同学是不了解相关内容的。

二、文言文阅读

所给选文除了个别字词和语句外,整体阅读难度并不大,这篇文章考查同学们合理推测能力。当然,作为考试,我们想办法把分数拿到就达到目的了。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   豫:预防

B.故君子之教喻也            喻:开导

 C.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长:长处

D.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严:尊敬

解析:不管懂不懂,首先判断词性。C项“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我们都知道先秦时的文章喜欢对着说,多用对称的整齐句式。很显然“长善”和“救其失”应该是相同的结构,后面是动宾结构,前面也应该是,那么“长”就应该是动词了,解释为“长处”能对吗?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百姓,以教与学为首要事务

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杂乱施教不循序渐进,就会破坏扰乱教学而不可收拾

C.虽诏于天子,无北面

老师即使被天子召见,也不必面北称臣

D.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对善于学习的人而言,老师安闲而他自己加倍努力,老师会因此显得平庸

解析:还是分析结构吧。D项“师逸而功倍”又是对称结构,功倍应同于“师逸”,也是主谓结构,再联系“事半功倍”这个成语,就知道下面的解释错了。下一句“又从而庸之”,首先,理解中把“从而”给丢了,还额外加上了“因此”的意思。第二,原句的主语是“善学者”,理解中却变成了“老师”。第三,“庸之”,庸后面有宾语啊,应该是个动词,理解中变成“平庸”,肯定有问题的。

10、判断下列句中加点“道”字所属的义项,将其所在句子的序号分别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中。(3分)

①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②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③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④不足为外人道也

义项

(1)道理、学说

(2)途径、方法

(3)谈论

(4)引导

序号

解析:几个句子中“道”的理解并不难,另外,也涉及到词性的问题呀。

所以我强调一下,文言文阅读还必须注意词性和句子结构这类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因为它很重要。

11、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并分别写出它们在文中的喻意o(4分)

①玉不琢,不成器

②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解析:这道题挖坑挖的深呀,我估计应该有不少同学在这道题上失误。翻译并没有难度,问题是写寓意。题干中要求写它们“在文中”的寓意,有些同学会审题不清,写成自己理解的寓意,那就麻烦了。因为“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我们现在用起来,更多的时候可以指“人不经历磨难,难以成才”,但是文中不是这个意思呀。第二句重点在“虽”和“旨”的意思上,即便翻译对了,后面还有一个陷阱,还是寓意。

说实话,这道题出得有点阴险,但是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语文考试同样需要认真审题。

参考答案:①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美器(1分);人不通过反复学习,就不能明白道理(1分)。

②即使有可口的菜肴,如果不吃,就不会知道它的美味(1分);即使有至善之道,如果不学,就不会懂得它的精妙(1分)。

12.请根据文中“学之道”与“教之道”的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11分)

(1)学者有“四失”,即多、寡、易、止。请根据文意及你的学习体验,用四字词语概括

“寡”“止”所导致的后果,并填写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上。(2分)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多则囫囵吞枣;或失则寡,寡则   ①   ;或失则易,易则浅尝辄止;或失则止,止则   ②    。

(2)善教者有诸多好的教学方法,请概括出其中四种值得借鉴的方法o(4分)

(3)链接材料中的子路是否是个“善问者”?请根据上文最后一段相关内容加以分析。(5分)

链接材料: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论语·宪问》)

解析:第①题考查同学们词汇的丰富。好在让写四字词语,不是成语。第一处填见识浅陋、孤陋寡闻、见识肤浅等,第二处填半途而废、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虎头蛇尾等。

第②题翻译那几个句子就可以。

第③题先要解释文中的那句话: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大树,先砍容易的地方,再砍伐枝干交接、纹理纠结不顺的地方,等到时间久了,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再解释链接材料的内容: 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其实这个内容很难与材料中的“善问者”联系起来。子路其实问的就是一个问题呀。非要从认为他是一个善问者的角度来写,可以说子路先问什么是君子,这是一个比较浅的问题,再问君子的更高境界,这是复杂一些的问题。如果从不是善问者这个角度答,可以说上来就问什么是君子这么高深的问题,有点难度,应该先问怎么做人,再问怎么成为人中的君子。反正这种题能自圆其说即可。

写完一看表,已经凌晨一点半了。两个多小时了,如果我的分析对你有所启发,记得点个赞啊。下一部分明天继续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