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朴素到极致的国产燕麦片是如何成为网红爆款的?
颗粒饱满、黏稠软糯、香气扑鼻;简单粗暴、朴实无华……打开世壮燕麦片的评论区,网友对其品质的盛赞与对其包装的戏谑几乎各占半壁江山,近年来,这款主要面向中老年人的产品时不时登上热搜,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网红产品的背后,是中国农科院专家数十年艰辛的科研努力。
卖得火!预售期超20天
“泡着就有淡淡的香味,吃完才发现自己之前吃的麦片就是糟糠。”“虽然包装简陋,但是尝了一下惊呆了”……三十多年前诞生的“世壮牌”燕麦保健片成为很多人甚至年轻人争相追捧的“网红产品”。
“我们使用的燕麦都是裸燕麦,与其他产品选用的皮燕麦相比,优质裸燕麦的产量更低,但是口味和营养价值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公司生产经理道出了“世壮”口感的奥秘。
用其貌不扬来形容这款产品一点也不为过:普普通通的塑料包装,除了不同色调的文字,整个包装上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点缀。产品名称之下,还有一份说明书:“本品是从1492份燕麦资源中经品质鉴定筛选出来的降脂专用燕麦品种,经在特定生态区、采取净化栽培(无污染、无农药、无化肥),并经最大限度保留降脂有效成分的加工方法加工而成,经人体试验、动物试验证明确有一定的降脂功效,无毒副作用。”
短短几行,沉稳低调的科技风扑面而来。实际上,除了独特的口味外,吸引不少年轻人的正是这浓浓的科学味儿。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介绍,燕麦出品方北京特品降脂燕麦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全资公司。今年“双11”,燕麦片的销售量再创新高;因为销售火爆,公司不得不将网店暂时关闭,产品的预售期也延长到了20多天。“官方网店上线不到三个月就汇聚了一批忠实粉丝。”
其实,产品的火爆不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在燕麦片面世的前些年里,就曾在中老年人群中引发过抢购的热潮,“当时一个人限购五袋,很多大爷大妈买完再回到队尾排队,因为怕下次买不着。”这样的火爆常常让公司负责人感慨,“我们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老一代科学家给我们留下了这笔宝贵的财富。”
有心人发现燕麦奥秘
每到9月,晋北高原迎来燕麦的丰收季,半人多高的金黄麦浪迎风起舞,顶端膨胀的麦穗送来收获的味道。60多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陆大彪来到这里,自此与燕麦结下不解之缘。他就是公司负责人口中的“栽树前人”。
1959年,陆大彪被分配到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农业局任技术员。右玉县,位于山西西北端的一处穷乡僻壤,全县平均海拔1400米,气候条件恶劣,小麦、玉米等常规作物存活困难,当地人只能吃一种燕麦做成的莜面,填饱肚子都困难,更别提什么营养保健了。然而,让陆大彪好奇的是,当地的村民们身体都很好,寿命也挺长,心脑血管病更是少见,“是不是燕麦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好奇的种子在陆大彪心里扎下了根。
1981年,陆大彪被调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有了国家级的科研平台,陆大彪终于有机会解开在心中存在多年的疑团。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来到中国农科院成为陆大彪同事的赵炜,时常听陆大彪念叨自己在山西时的这段往事。
“当时燕麦算是小宗作物,一般人都喜欢研究玉米、小麦之类的大宗作物,但是陆老师主动要求搞燕麦研究。”赵炜说,燕麦历来不被人们重视,也没有专人研究。当时的中国农科院虽然有了燕麦课题组,但是科研人员只有陆大彪一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搞研究,首先要有样本,这是迫在眉睫的首个难题。所以,陆大彪先组织了各地农科院所,征集了数千份国内外燕麦品种。在对品种进行成分分析时,燕麦中亚油酸的含量引起了陆大彪的注意。进一步测定发现,燕麦中脂肪的含量居各类谷物首位,而且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这其中又以亚油酸的含量最高。“这个发现还是挺让人兴奋的,因为当时很多国内降脂药的成分就是亚油酸。”研究发现,每50克优质燕麦中所含亚油酸的含量,相当于常用降压药“益寿宁”15丸的主要成分。
拿着成分测定结果,陆大彪找到了距离农科院最近的海淀医院。与海淀医院心内科主任一拍即合,开始了多轮动物试验——设备条件缺乏,为了压制麦片,陆大彪只好借用了食堂的压面机;科研经费无着落,陆大彪自己骑自行车往医院送麦片。
“那时也有不少人说他不务正业。”赵炜说,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要探索燕麦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显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自然招来了一些人的闲言碎语,有人甚至说这是“异想天开”“不务正业”。但是陆大彪不在意,动物试验的结果给了他信心:患有高血脂症的动物在服用燕麦后,血管上的粥样斑块消失不见了,血管再次变得光滑。
喜讯在医学界传开。包括安贞医院、协和医院等在内的国内18家医院纷纷加入,燕麦降脂研究协作组应运而生,大规模的临床观察随之进行。
“患者XX,男,尿量XX,糖化血红蛋白XX,甘油三酯XX……”中国农科院的档案室里,发黄的资料记录着30多年前的这次大规模临床观察。赵炜回忆,当时的人体试验由留学归来的专家领衔,采用了科学的双盲方法:18家医院的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服用燕麦片、安慰剂和降脂药,医院定期追踪实验人员的各项指标。结果发现,燕麦片的降脂效果与降脂药的降脂效果基本持平,此外,燕麦片在血糖控制等方面也显示出一定效果。
1985年,该项目通过专家鉴定并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一盒6包,一包50克。燕麦为主要成分的“降脂剂”进入医院,成为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方案。
要测成分先种地
1987年,在陆大彪的主导下,我国第一条燕麦生产线成立,寓意强壮(英语“strong”)的“世壮品牌”随之诞生,成为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明星品牌。1993年,“世壮”燕麦被国家科委评为1993年度国家级新产品。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燕麦的新发现也不断涌现。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研究人员陆续发现,燕麦的主要降脂成分来自其中的β-葡聚糖,这是一种可溶性纤维。
这给科研人员提出了新的选育方向。
赵炜介绍,世壮燕麦最初选用的是7种亚油酸含量比较高的品种。但是由于产量不高,经济价值低,农户的种植意愿也越来越低,最后只剩下一种主打品种。新的研究成果出来,从陆大彪手里接棒的赵炜开始了新的探索。
当时,我国裸燕麦品种有1000多份,都存放在农科院的长期库中,想把这1000多份种子调出来就是个难事儿。“长期库里的种子都是非常珍贵的,从长期库调种子要经过农业部的批准,还要层层审批。”种子借出来,还不能直接做检测。赵炜说,每个品种只能调出几十粒,而要完成检测至少需要一两,一两就是上万粒。“我们这一轮筛选做了五年,其中前三年都在种地。”
要测出β-葡聚糖的含量也不是件容易事儿。当时,赵炜四处打听后得知,全北京只有一台能测β-葡聚糖成分的仪器,测试一份的成本是5000块。怎么办?科研人员只能自主创新。赵炜介绍,团队成员翻阅国外资料后,发现了一种酶式测定法,将β-葡聚糖的测定分为几步,先粗筛再细筛,极大地降低了测定成本;最终使用这种方法作出的测试结果与试剂盒的测定结果比较,两者误差极小。后来,科研人员从1000多份的样品中,综合β-葡聚糖含量以及口感,确定了一份主打燕麦,进行了新一轮临床观察。观察结果印证了β-葡聚糖的独特功效,“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服用30克新选出的品种与服用50克之前品种的降脂效果是差不多的。”
如今,选育工作仍在进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科研人员目前的重点是对燕麦品种进行提纯,“不持续提纯的话,品种会慢慢退化的。”
公司发展的另一个重点是增加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相关的增产计划也在布局中。但是针对饱受“诟病”的朴素包装,公司却暂无调整计划,“朴素到极致也是一种美,这也是我们对传统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