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青训也许就快大批量出现C罗了,但这真是你想要的中国吗?

中国的足球青训落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有体制性的原因,也有社会转型带来的大环境的问题。

先说现在足球运动水平最高,天才球员不断涌现的拉美国家是怎么做到的,尤其是巴西。

大家都知道,巴西的足球运动发展水平非常高,天才球员不断涌现。但是同样也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这是巴西的联赛发展水平实际上并不高,至少是比欧洲要落后的。

为什么呢?足球人口多是因为经济不发达,老百姓没有其他出路,而现代职业足球联赛是高度商业化的,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只有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欧洲才能办得起比较完整的各级联赛体系。

巴西的足球人才大多出自贫民窟。对那些上不起学,只能在贫民窟里生活的巴西孩子来说,足球不只是娱乐活动,而是一个可以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的渠道。

巴西的青少年足球运动一直非常发达,人口基数非常庞大。这就是因为他们有上千万的孩子,没有别的出路,只能通过训练足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我们看到那些著名球星的背后,是99%的孩子在经历了长期的训练之后,并没有成才,也没有学习到其他能够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能力,成为新一代的社会底层。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来说,这些没有能够踢出来的孩子,就是是沉没成本。这个代价是非常高昂的。

这也是为什么巴西足球运动员一旦成名之后,为什么很容易被金钱诱惑,而显得没有什么节操的原因,实在是穷怕了。他们踢球不仅是因为热爱,更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为了挣更多的钱。

实际上,不光巴西如此,欧洲和非洲同样如此。欧洲国家的大多数球员同样出自社会中下阶层。在他们这种阶层固化已经非常严重的社会,他们通过正常渠道改变命运的机会微乎其微,足球反而为他们提供了一条捷径,即便这条捷径上白骨累累,也还是有希望的。比如C罗,就出自葡萄牙的贫寒家庭。

但是中国的情况非常不一样。中国在过去的40年里,处于高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当中,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社会发展很快,每一个正常的没有缺陷的孩子,都能够给自己找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找一碗饭吃。而不用把希望寄托在机会非常渺茫的足球上面。

尤其是在家庭收入水平提高之后,每个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一直在持续增加。也就是说,对中国人而言,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在于教育和学习,而不是运动。因为现代职业运动淘汰率非常高,投入的风险也就非常高,没有多少家庭,愿意把孩子一生的希望寄托在这上面。

在这个意义上,虽然我们的足球人口基数比巴西和拉美国家少多了,联赛发展水平和体制也还远不如发达国家,但我们至少有一点很好,我们的孩子们除了踢球之外,还有成功机会更高的其它选择。这是中国比拉美国家更成功的地方,并不完全是坏事。

大家可以注意一个现象,中国90后之前的足球运动员,绝大多数出自农村。他们读书家境贫寒,学习成绩一般,通过正常渠道改变自己未来命运的机会很小,所以被父母从小送进各级培训体系,比如原来的体校体系,进行训练。同样的,从进入这个体系到成才出名,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淘汰的过程,其中99%的人将来是没有机会从事与足球相关的工作的。

但是从80年代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工厂为他们提供了别的机会。学习不好,考不上大学,不能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可以去工厂打工成家立业,养家糊口,逐渐过上稳定的生活。

90年代以后,原来的国家办的体校体系逐步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各类私人创办的足校。要进入这些足校学习和生活,训练,最后成为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这几天不光是辛苦,还有大量的金钱投入。这不是普通家庭能够承担的。所以大家会发现,90后球员里面,来自城市家庭的比例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像张玉宁这样,完全出自于一个富二代家庭。

在张玉宁之前的职业足球运动员里面,很多人出自城市中下阶层,家庭条件并不好。只有这些家庭既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像农村的孩子一样,去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厂去打工,也没有能力增加孩子的教育投入,从而选择了一个相对风险比较高的渠道,也就是把他们送到各种足校。

徐根宝的崇明足球基地,就接收培养了一大批这样的孩子,比如武磊,曹赟定,都是出自社会中下阶层的家庭。别忘了,武磊的文化课成绩并不差,如果正常接受接收教育,他至少是可以考上二本的。把这样一个孩子送去踢球,去争取那万分之一的机会,他的父母被迫的成分更大,而不完全是对足球的热爱,或者是对孩子天赋的发现。鲁能足校也一样。

在这个意义上,徐根宝对中国足球的贡献怎么评价都不为过。这不仅是他为中国足球贡献了张琳芃、姜志鹏、武磊、颜骏凌、王燊超、蔡慧康、曹赟定、柏佳俊、傅欢等一大批优秀球员,更是因为,他在这个中国足球最困难的时期坚持下来了,为中国足球保留了一支骨干力量。这不仅需要毅力,更需要勇气。

这也是为什么武磊、王张琳芃根宝系球员对徐根宝感情特别深厚的原因。如果没有徐根宝接收和训练他们踢球,他们今天也许就是一个珠三角、长三角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

除此之外,其他俱乐部的投入都比较小,青训上的投入就更加少了,也没有能力来包办这些孩子学习和训练的成本,只能勉强维持而已,也就无力大批量招收年龄比较小的孩子。

这两方面的原因相互叠加,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足球人口基数非常小的结果。一方面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去冒险,另一方面也是青训机构无力承担数量比较多的孩子的培养成本。

可是现在的情况又有些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结束,社会分化大体上也差不多进入了一个不那么剧烈的阶段,阶层固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社会结构开始稳定下来。一些已经沉沦到社会底层的家庭,通过教育改变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命运的机会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那么,其中一些社会中下层家庭可能又愿意让孩子去踢球了,这是一条风险很高,收益相对也很高的道路。只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能走到哪里,能不能最终成为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更不用说踢上中国顶级联赛,成为明星球员。

但从大趋势来讲,七零后八零后的城市父母愿意让孩子把足球当作业余爱好的家庭越来越多,而一些社会底层家庭也可能只能寄希望于通过足球来改变家庭的命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