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人生,懂得适可而止
图片发自简书App01《史记》中有句话:“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一代商圣”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兴越国,消灭吴国后便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于五湖,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反观文种,范蠡写信给同为功臣的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劝文种早日离开,但文种不听劝,最后被勾践杀害。范蠡因“知止”而保身,并成名天下。范蠡后来隐姓埋名,“十九年中三致千金”,达到“巨万”,却仗义疏财,三次散尽千金,天下称“陶朱公”。可见范蠡这一生克制了人性的弱点--贪婪,面对这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给予的诱惑,做到了知止,这是一种人生自守与人生智慧。人生在世,难免会面临各种选择,各种诱惑,如何才能做到不为其所累呢?弘一法师曾经给好友夏丐尊写了一幅字:“知止”。寥寥二字,蕴涵着无限深意与禅机。常言道,过犹不及,事缓则圆。凡事太过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缓缓图之,适度而为,才能得以圆满。图片发自简书App02相传,商王纣刚为王的时候, 也是位节俭勤劳的君王。有一天,纣王得到了一双精美的象牙筷子,所有人都恭喜纣王,只有箕子惊恐不已,不住唏嘘叹息。便有人问箕子为何?他无比担忧地说:“有了象牙筷子,就要有配套的犀牛角、美玉石等打造的杯盘碗羹,有了这些玉石美器,就又有了美味佳肴,绫罗绸缎、高楼广厦......”众人却觉得箕子多虑了,然而,箕子的担忧却变成了现实。果然,几年后,纣王就变得穷奢极欲、荒淫无耻,权力、酒色、佞臣成了他的嗜好。多有贤臣规谏,却被废逐;王叔比干,强谏三天,却被诛杀;箕子惊惧,只好佯狂混于奴隶中,而被纣王囚禁。兄长微子屡次劝谏,纣王也听不进去,微子只得离去......在不断满足自己欲望之时,纣王就不断的劳民伤财,致使百姓哀苦。随后,商朝的大师、少师等都去了周朝。终于,纣王在自己的欲望贪婪中成了孤家寡人,最后,只得带上宝玉珍衣,赴火而死,国家灭亡。面对诱惑,懂得守住本心,不为诱惑的人,才能全身而退。图片发自简书App03曾国荃在任湖北巡抚时,就曾与湖广总督官文多有积怨。由于官文不发救兵,间接导致哥哥曾国华殒命,曾国荃便对其十分愤恨。后来,弟弟曾贞幹病逝军中,遗体途经武昌,其他官员都来吊丧,唯独官文没来,可算是气到了心性不稳的曾国荃。当没有战功的官文和自己一样被赐封伯爵时,曾国荃深感不平,便决心要上奏朝廷把官文弹劾下去。曾国藩得知后,就立即劝阻曾国荃。让他不要较真,谨防引火烧身。然而曾国荃却一意孤行,丝毫不顾劝阻,最终还是弹劾了官文。结果,官文不仅没有丢官,反而把矛头转向曾国荃,并给他带来不小的麻烦。曾国荃一意孤行的鲁莽行为,不仅没能达成所愿,反而为其所累,不得不说有一定咎由自取的成分。一个人如果不懂制止自己的行为,不知道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必定会被己做累。图片发自简书App04明朝时期,嘉兴有位知府杨继宗为官十分清廉自守,不允许自己有一分的自私行为,故而深得民心。有一次,一名宫里的太监经过他的管辖地,就向他索要贿赂,他便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这位太监便十分气愤的走了,觉得杨继宗一点都不懂得为官之道,行为死板且可恨。回京后,太监便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而明英宗却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到皇帝对杨继宗品行的认可,就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一个懂得控制住自己行为举止的人,任你再多污蔑之言也难以撼动。生活中,我们认为无足轻重的一些小事,或是一句话,一点欲念,些许越轨,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一步步走向不归路。月圆盈亏,盛极必衰。占据所有反而一无所有,顶峰之后反而是万丈深渊。老子曾言:“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亦言“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功绩昭著之际及早抽身而出,能使自己有个完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