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至2022年景德镇旅行全攻略

建议先点收藏、在看,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识到景德镇在未来会是国内文化旅行和消费的重要目的地。
政策的导向、市场的兴起、生活方式的悄然变化、互联网和媒体的作用,甚至是疫情,都让景德镇的城市热度一再攀升,作为一直在行业内从事运营观察且长期有互联网运营习惯的我,很多数据都让我的判断变得实际且细化。
去年秋天,出于一时兴起,我写了一篇年度景德镇旅行全攻略,现在看来还有许多可以描写再准确一些的地方(不能面面俱到我想会是所有旅行攻略的必然遗憾),但在攻略发布之后直到现在,一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很多人的感谢和对于攻略的赞许,其中的一些人甚至说他们是完全按照我的攻略来安排他们的行程的,这让我有点受宠若惊。

雕塑瓷厂里正等待入窑烧制的各路神仙。

我有时候会回看这篇个人色彩浓重的攻略,几个月前,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篇攻略的同时,也是我自己的成长史和景德镇社会变化的观察报告,随着自己的交际扩充、认知变化和智识增长,再看待处于高速发展中的景德镇,每年都会给我的攻略增添新的素材,所以,这会成为一个常态化每年更新的攻略。

一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足够让一些东西生长出来,也可以让一些东西消亡,对于一件事情的判断如果有一年的时间可以来思考,那么在我笔下形成的叙述也会相对客观。过了一年,我有了一些可以增补到攻略里的场景和地点,也有了很多可以描述的生动细节。

这篇攻略是我对于这座小城的时间梳理和情感表达,希望通过这样每年一篇的攻略,书写并纪录景德镇那些在时代高速发展中的变化与不变。

文中图片有部分来自我的微信朋友圈或机构店铺的自营社交媒体,特此致谢!
文中视频由团队小伙伴皓迪一手包办,这两个月来天气炎热,拍摄十分辛苦,再次专门感谢!

独立陶瓷作者其弈和知音位于湘湖村的周末咖啡馆。

御窑厂国家遗址公园内的陶瓷博物馆陈列了大量古代官窑遗物。

陶艺街店铺里中古家俱和古代器物的融合陈列。

乐天陶社

位于城市东部新厂西路雕塑瓷厂内,作为国内最专业也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民营陶艺机构,已有三十五年的历史。近年来因为大量报道和口口相传,知名度相当高,是来景德镇的必到之处。其基本信息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并通过其社交媒体账号自行了解关注。

乐天陶社的老板郑祎女士。

乐天陶社名气最大的当属每周六上午风雨无阻的乐天创意市集,无论是从开展历史、专业度、产品品质、市集氛围来说,乐天市集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而且因为我们经营线下门店和社交媒体,从客户口中的评价也验证了这个结论。

与其他市集不一样,乐天市集有自己的专业评审标准和门槛,需要递交申请表格,通过后才可以进入市集出摊,这无疑是专业程度的体现和出于爱惜羽毛的自重,值得尊敬,每月申请一次也保证了市集一定程度上的新鲜度。

每周六都人头涌动、热闹非凡的市集现场。

如果以餐饮里米其林标准来类比,乐天市集是景德镇绝对的唯一三星,对于陶艺发烧友而言,就是单为此市集来景德镇一趟,也绝对值回票价,除了陶瓷,市集上还有织染、金工、漆器、毛笔、竹器、织物等其他手工门类摊位。如果您的行程规划是周末出行,建议周五晚上到景,第二天上午逛集,较为从容。

另外对于想学习陶艺的朋友来说,首选的也是乐天陶社的大空间(即教育中心),位于雕塑瓷厂后门附近,和厂区内的店家稍加打听即可找到。这里国营时期原来是雕塑瓷厂的厂房,旁边是在建的雕塑瓷厂博物馆。教育中心经过了数年的摸索总结和发展,如今的课程设置十分合理且专业,无论是小白还是想学习高阶内容的专业人士,都会有相对应的课程可以学习,价格合理,反馈良好。

乐天陶社教育中心的不同专业陶瓷课程。

乐天陶社咖啡厅位于市集一侧,逛市集的同时喝一杯咖啡是很棒的体验,同时咖啡厅内还有很多专业书籍可供翻阅,旁边的艺术商店也值得细看,有不少摊主的作品在这里都可以买到,展厅布置的很有调性,如果没有赶上周六的市集,这里的器物展售可以弥补遗憾,另外关于乐天陶社的相关事宜都可以在咖啡厅咨询。

郑祎女士标志性的“蝴蝶衣”。

乐天陶社还有专业窑具及窑炉设备出售,是陶艺爱好者的首选,咖啡厅旁的工具及材料商店也可以提供一站式购物,十分方便。

咖啡厅斜对面巷子里的木扉画廊会不定期举办一些陶艺展览,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高品质的展览。

乐天陶社艺术商店内景。

乐天陶社咖啡厅内景。

关于乐天陶社的相关详细内容可参阅以下两篇我为乐天陶社撰稿的文字:乐天陶社究竟在做什么?(上、下)基本上把我这些年对于景德镇乐天陶社的观察和判断做了一个阶段性的概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来看一看,这是文章中的一段:

乐天陶社的logo。

“总而言之,乐天陶社在做的就是我们今天在景德镇能看到的:吸引大量的年轻人来到景德镇带来生机和活力、让传统陶瓷和现代文化和谐的共存互利、为陶瓷商业创造了多样化的模块和类型,为城市发展方向提供了明晰又鲜活的样本和内容。它提供的并不能简单的认为是一种商业操作模式或是一种成熟经验,而是用心耕耘了一片可以让人自由选择的土壤,其本身是一种建立在广阔视角和专业度上,坚定立场和长线思考前提下的实践性探索,并且还在不断进化。”

雕塑瓷厂街区

雕塑瓷厂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远离传统的围绕水系的中心城区,是国营时期的十大瓷厂之一,主要生产雕塑瓷,曾经红极一时,后来在90年代初因为市场经济转型渐渐凋敝。

雕塑瓷厂内依然还在从事传统雕塑制作的小型作坊。

多年后,雕塑瓷厂在时代浪潮中慢慢苏醒,沉睡多年的她开始焕发生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方向和定位,他们奉献自己的创意和热情,成为构建社区生态的一员。

现在的雕塑瓷厂经过乐天陶社的生态营造和自我生长,成为了景德镇相当有特色的陶瓷社区。乐天陶社落地在雕塑瓷厂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里保留了一直在运转的生产劳作系统,后国营时代,由于厂区环境稳定并没有被破坏,虽然生产合作方式转为私有制,但陶瓷生产的流程并不会变化,厂内的师傅很快的还是可以恢复到生产中来,在销售稳定的前提下,对于从业者而言,生产节奏不会被打乱。

远处的高楼和雕塑瓷厂厂区内的十八罗汉雕塑形成了极有冲突的反差感。

在乐天陶社实际落地一两年后,在完善了内部结构并解决场地和人员这些基础建设的同时,厂内原有的生产系统和乐天陶社及其驻场艺术家开始试探性的发生关系,在确定彼此需要(事实上,直到今天这样的关系依然稳固亲密)之后,变化才真正开始发生。

社交系统(咖啡厅)、教育系统(大空间)、销售系统(创意市集)和后期因为互联网渗透而建立的宣发系统,加上因口口相传而愈发稳定的社区式生产合作模式,构成了如今在雕塑瓷厂见到的景象,它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从想法到实现想法再最终变现的经济综合体,大家可以共用几个专门运输泥坯和成品的板车师傅,可以打个电话就在厂区里找到需要的生产原料和配套设施,包装店和物流体系熟悉自己的大部分客户,公共窑开窑的时候也会是大家能够见到彼此的固定时刻。在这样的生产社区里,人们都看的到彼此的存在,聚会和串门是劳作之余的重要组成部分,彼此都尊重各自劳动的同时也产生竞争关系,消息和咨询能够自然传播并交互分发到精准的受众。

厂区内因为历史原因、生产方式、社群聚落形成的真实景观。

因为其构建思路模式并不是一个全局式的商业规划,使得这个过程相对缓慢,但缓慢中的克制使得雕塑瓷厂并没有因为外来文化和商业形态的到来被冲击,相反,在互相试探之后,在地的生产系统和外来文化形成了一种奇妙和谐的共生关系,乐天陶社各类机构的布局也在相当程度上依托了雕塑瓷厂的原有形态。

一切都在改变,但不是那种全部推倒重来之后凭空构架的改变,而是相当温和的渗透和改良,这在当下强调快速发展扩张的商业气氛里,显得格格不入,但弥足珍贵。

历史的真实和荒诞,时间的停滞和延续。

现在的雕塑瓷厂里,能够看到非常时空交错的场景,这是在全盘规划的文创园区里无法再现的,也是景德镇传统和现代融合的最佳范本,只要再稍作一些基础设施的改造建设,就会是一个良好运营的陶瓷生态社区活标本。对于外地来旅行的人而言,能够全沉浸式的感受陶瓷社区生态的良好运营,是相对于纯拍照打卡更为地道的体验。

陶艺街及陶阳新村街区

这是一条自发形成的专业陶瓷商业街,从头到尾,商铺沿路两边一字排开,非常好逛。

早年市场初期,此处由于多是年轻手作人的个人工作室,铺租低廉,年轻人白天在铺子里工作,晚上便有同好约来一聚,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所以常常白天无人,晚上热闹。这样的经营时间也作为传统一直延续下来。很多游客不知其中原委,白天前来,几乎有半数商铺大门紧闭。所以,推荐大家晚上逛街,白天可按攻略另作安排,不至于耽搁时间。

以简洁时尚的造型和鲜明多变的色彩为视觉风格的【象上】陶瓷。

陶艺街上最大面积展厅的【本来家具】。

无论店铺陈设还是产品外观,都呈现了朴实洗练的设计感的品牌【自变量】生活器皿。

如今,这条街风貌整洁,两侧行道梧桐十分茂盛。街内商家经营内容各异,除了陶瓷,另有玻璃、竹器、家具、银器、铜器、布艺、包装能诸多手工门类,可以提供一站式购物,非他处可比,更有众商家极重视室内布局陈设,可以一观,其门头招牌也挖空心思,各有特色,当为一景。

主营中式酒具的【石上---蓝印东方】是景德镇为数不多的专业酒具品牌。

【天野】的老板是潮汕人,经营自主生产的潮汕工夫茶道具。

多年来坚持日式柴烧风格,经验丰富的【九烧】。

商铺众多,难于一一罗列,只举我觉得有意思的推荐,个人管见有失偏颇处望见谅,店名如下仅作参考:象上、抱翁堂、天野、九烧、一方庭、慢蓝、遐庐、石上、焉石、大丹、蔓生尘物、环中、本来家具、知舍、自变量。

景德镇在地经营年轻手作者及工作室器物的专业集合店【一方庭】。

陶艺街上经营古代器物、中古家具和金缮业务的古美术店【遐庐】。

随着陶艺街商业气氛的成熟,陶阳新村因为区位优势,仿佛是主动脉旁边的毛细血管,大量的陶瓷及衍生业态这两年来开始陆续入驻,从餐饮到包装,从工作室到陶瓷门店,从电商运营到线上店铺的展示空间,让这个地区充满了萌动的活力。

陶溪川文创园区

从景德镇的未来规划来看,陶溪川在景德镇文创旅游项目中,几乎是航空母舰级别的存在,无论从规划、施工、招商、配套还是其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复合性来看,都是未来景德镇东部城区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地政府的招牌。目前的园区一期已经运营良好,二期的大剧院已经落成,其他的配套公寓和商业住宅在建,占地面积巨大。未来三到五年内,从线上到线下,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商业结构。

高耸如云的烟囱是国营陶瓷厂时代的标识。

红砖建筑上的口号标语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园区内配套的美术馆和书店。

园区的基础是原来的国营宇宙瓷厂,保留了很多上世纪的工厂结构,有浓浓的怀旧风,老苏联、捷克式的红砖建筑很上镜,园区中心的烟囱和水面区域开阔,夜景很漂亮,带孩子的朋友可以去打卡留念。

陶溪川每周五、六晚的文创市集。

陶溪川里面的配套设施齐全,包含各种陶瓷商铺、酒店、餐馆、咖啡厅、酒吧、书店、工作室、停车场、展厅、博物馆等等,是一个成熟的商业综合体,其商业类型可以参考北京798、上海M50或是杭州东信和创园,最为推荐的是园区内位于元生咖啡旁的国营瓷厂工业遗迹博物馆,完整展示了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十年来国营瓷厂的成长发展轨迹和成果,无论是展陈规划和展品细节,都有很高的水准。

园区内有不少陶瓷品牌入驻,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也较为完善。

每周五、六晚上,园区会有例行的市集活动,摊位众多,包括传统区和创意区,但从专业程度、活力、摊位质量和原创度上,不能与乐天创意市集相提并论,但不乏有不错的摊位,也值得逛一逛。

陶阳里街区

作为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必须要推荐,把这个街区和御窑厂连起来逛,会有非常全面的历史体验感。

用废弃窑砖砌成的街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

我对于这个街区相当熟悉和了解,我的爷爷奶奶家就位于这个街区内,童年时期,我和玩伴们无数次的在这样的街巷里穿梭嬉闹,镇上很多80后这一代人的基本认知和基础社交能力都与这些建筑和依附于其上的生活方式有关。

已经恢复原貌的大黄家窑,作为景点参观相当有代入感。

街区内复建完成的社区剧院。

占地面积巨大,三进式的湖北会馆将来会成为完美的演出场所。

陶阳里街区与御窑厂只有一墙之隔,旧时是百姓窑工的生活工作区,御窑厂内是窑工的工作地,而官窑生产体系也和这些临近街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巷弄连接主干道和水系,四通八达,有上弄和下弄之分,其中有窑房、坯房、红店、杂货铺、会馆、剧院、食肆等等,不同功能皆杂糅其中。

经过数年来在原址上的改造重修,基本上恢复了晚清民国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街区环境和构架,加上一些功能性建筑(餐馆、民宿酒店)的配套,使得游人可以在其中徜徉旧时光景。

位于毕家下弄的中古杂货铺。

我当然对这里充满感情,对于游客来说,没有什么比进入到这种场域当中更能体验到地方的特色和文化,在国内都在兴起建立文创园的当下,一个这样不是被规划的,又有浓厚特定历史场景的街区会在游客的景德镇目的地名单里显得无可替代。

此情可以成追忆,不必当时已惘然,预计到明年上半年,这里的一切设施到位后,会成为现象级的打卡地。

红光、红旗、光明瓷厂国营老瓷厂街区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公私合营等国家改造,景德镇政府把原来大量自营的小型作坊窑厂进行了改组合并,形成了以“十大瓷厂”为首的众多国营大型陶瓷生产机构,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的九十年代才因为市场原因陆续停产。

巨大的隧道窑一眼望不到头,难以想象当年的生产规模究竟有多大。

近年来,景德镇开始大规模文旅开发项目,像原来废弃的宇宙瓷厂、建国瓷厂、艺术瓷厂等等都陆续被开发成文创园区,虽然其厂区和建筑结构做了保留,但其实已经完全看不出当年的生产结构方式。

堆积如山的蓝边碗是几代人的儿时记忆。

作为景德镇陶瓷史上非常重要的篇章,虽然如今回看,集体主义时期的生产方式有不符合市场规律等很多问题,但不可否认,从历史角度看这些国营瓷厂当年创造价值、提升技术、培养人才、改变城市面貌等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意义,其中的很多因素也对现在的景德镇发展有参考价值。

人力板车运坯依然是厂区内主要的半成品运送方式。

正在熊熊燃烧的大型窑炉。

红光瓷厂门头的字体已经有点斑驳模糊。

因为地处沿江地带,古代作坊很多,这三家瓷厂就地改造整组比较便利,是解放初期比较早成立的国营瓷厂,目前并未进行开发改造,厂区的街区结构甚至生产方式都能看得较为明晰,超大型的隧道窑等窑炉设备直观的揭示了当时的生产规模,可以说是工业遗迹的活标本。

这些瓷厂支撑景德镇几十年城市发展,几代人的命运和国营瓷厂都紧紧相连。

厂区内目前还在以个人分租的形式在进行生产,规模也不算小,作坊生产的还是原来的一些标准化餐具,时代痕迹明显,建筑上各类标语依旧,仿佛这几十年来,工厂依然运转,只是车轮隆隆碾过,当年红火的香饽饽如今无人问津,令人心生感叹唏嘘。

我见到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逐个熄灭,热闹的陶瓷厂区在一夜之间人去楼空,虽然有些人依然在这里有序工作,他们压坯、贴花、上釉、满窑,好像和几十年前没有区别,但我知道,时代的落寞在他们心头萦绕,而这一切也终成永诀。

打磨器皿底足的工作不知道老爷子重复了多少遍。

除了厂区本身,三家瓷厂因为原来职工众多,衍生出的生活和商业设施辐射到周边很广的街巷区域,如果结合起来逛会更能理解当年瓷厂职工的生活形态。

十八桥街区、薛家坞街区

这两个街区都位于老城区的中心位置,在晚清民国就已经基本成型,后期在国营时代开始陆续建设发展,到今天,依然保留了当时的居民生活聚落结构。

右边是原人民瓷厂宿舍,左边是几十年来人们陆续自行搭建的小平房,远处的烟囱清晰可见。

十八桥附近【弄里小酌】饭馆后面的一处私宅。

目前,这两个街区的原住民相对还是很多,但是人群结构严重老龄化,介绍这两个街区有很多的个人情感原因,这里并没有太多景观上的可看之处。如果不是对景德镇陶瓷历史生产下形成的街区结构有很大兴趣的人,并不推荐。

原艺术瓷厂医务所旧址。

薛家坞山坡上的建筑,外观上看来原来也应该是坯房。

这两个街区最大的价值是全景立体式的展现了景德镇旧时代陶瓷从业者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内,同时进行生产和生活。人们的需求产生了众多小吃店、杂货铺、粮油店、铁匠铺、香烛殡葬等等行业,我们在这里学习成长,互相看见生老病死,互相亲近,互相争夺资源,人际关系中有着难以明说的微妙亲密感。

牌楼里的巷口,当年是各种商业聚集之地。

夕阳里的一间寿衣行。

位于太白园附近的【老屋饭店】,由婺源人经营。

站在薛家坞垂直落差百余米的山坡上,感叹当时的人们究竟如何在这样的落差下生活劳作,这里没有准确的水平参照物,一切建筑都依势建造,环境可以用恶劣来形容也不为过,建筑野蛮生长各有其出于实用主义的理由,其实景德镇这样的地貌街区并不少见,作为其中的原住民,它们构造了我对于社交、建筑和人文的最初认知。

一方庭(雕塑瓷厂店,陶艺街店)

因为是我太太的店,所以要强烈推荐,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有兴趣的可以阅读这篇:一方庭和她的店铺故事,里面大概把店铺的缘起、定位、经营思路都写的比较清楚了。

气氛远远比产品让人更为印象深刻。

买手店的概念在景德镇形成落实的比较晚,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原来很多客人来到产地,第一反应是要找到源头和作者,觉得会便宜,摊位上也好杀价。但随着国内诸多各类买手店的兴起,不少消费者的观念在开始发生改变。

老板小蕾和她自行设计的餐盘陈列架。

由于时间和信息有限,要在镇上逐一找到作者或是一次性看到较多高品质的产品作品的概率可谓小之又小,尤其是第一次来景德镇的客人,如果没有相关知识或是自己有审美判断能力,几乎可以说是无从下手,因为信息量太过庞杂,要甄别挑选绝非易事。所以,优秀的买手店能够按自己的品味选品,并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店铺陈设妥帖,细节考究,帮助客人提高效率的同时还提升品味。

【一方庭】雕塑瓷厂店内景。

正所谓“举贤不避亲”,「一方庭」的售卖内容包括自行设计生产、与作者合作联名和直接从作者处采购订货三类,是相当全面且专业的集合店铺,经营内容除了手作陶瓷,还包含中古家具、民艺杂货、古美术、织物首饰等等品类,整体调性不是高高在上,很有居家感和亲和力,小到几十元的小杂货,大到数千元的欧洲古家具,你总能在其中有所收获。

每周六上午这里人气都超旺,门口供应的早餐必须一尝,春夏会有油条包麻糍和冰粉,秋冬会有羊汤油条,数量都有限。

【一方庭】目前在镇上有两家店,第三家店预计会在年底开业。雕塑瓷厂店(营业时间为9:30—17:00)位于乐天创意市集的入口处,是小红书上的雕塑瓷厂名店,周六市集时上午基本人满为患,希望有更好购物体验的客人可以错峰探店;陶艺街店(营业时间为14:00—22:00)位于景德镇陶艺街末端,是大众点评上此商圈购物排名第一,其面积较雕塑店更大,陈列和氛围十分用心,两家店的货品不尽相同,日常动态可以关注老板的新浪微博和小红书。

线上提供产品信息、在地内容和购买渠道,线下提供展览和精准服务产生客户粘性,是【一方庭】店铺运营的基本逻辑。

除了线上线下零售,【一方庭】还提供线上及异地线下空间的合作经销配货、陈列及空间软装设计服务。

另附上一方庭的淘宝店:【一方庭】和店铺微信号:IFFINDING1,因为大量货品都是非标品,甚至有些是作者的单件作品,所以基本都会在私域销售,不会上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添加,也欢迎不同方式的合作以及年轻作者自荐。

莳物

目前有两家店铺,老店位于乐天陶社咖啡厅右侧的凌霄巷子内,新店位于进入厂区主干道三百米左侧,长者手书雕塑瓷厂厂名题词处上台阶右拐。

白色的门脸很小,但细心的客人不会错过。

简洁有序的内部陈列。

这是一家手作人情侣的自营店铺,老店门脸极小,店招是一张手写墨书的毛边纸,面积不足十平方,主营他们自己手作的陶瓷器皿,以咖啡杯、茶器和碗碟等基础款生活器皿为主,品类基本上只有白化妆土和黑白釉色,去年开始尝试做了一些灰釉影青器物,此外还有一些和北方窑口匠人的合作款摹古产品,店铺的陈设简洁悦目,两侧货架,一柜一桌两凳,没有多余的杂物,一目了然,气氛轻松温馨。

新店的面积较大,陈列依旧松透克制,另有一些木作小件和漆器可供挑选,选品与他们的产品调性一致。两家店步行距离仅两分钟,到访的客人不可错过。

店铺照片是我随手拍的,但难掩其气质,他们的产品也一样。

由于对化妆土器物(日本称之为粉引)的喜爱,数年来我一直关注,他们自行配置的脂白釉也是我的菜,故而和他们有一些合作定制款产品,客人反映很好。今年开始,他们推掉了大多数线上合作的订单,不得不说这需要勇气。作为他们的粉丝,我时常会去消费,所以也给大家安利一波。

产品看得到传统的脉络,有北方地区松透自然的民间感。

男生主要负责制作生产,有些木讷少言,女生因为负责所有的视觉系统和销售事宜,较之活泼很多,二人都是温和之人不难打交道,对于喜欢素色器皿的买家来说,是很值得到访的隐世小店。

迩边集

位于乐天陶社创意市集入口处,店招显眼,并不难找。

店铺暗调的墙壁令空间气氛沉着安静。

店铺以销售小陶、陈闯和陈侠三人制作的器物为主,属于陶艺作者的产品自营店,营业时间为9:00—21:00。临街处一扇大落地窗,不少游客会在此处飘窗拍照打卡,店铺入口需转到对面的草地,门前有一块不小的公共区域可供歇脚,这个月他们在旁边另租下一间带小院的铺面,预计会用作经营茶水铺,同时兼具共享空间的功能,很让人期待。

店铺里不同造型的花器时常会搭配不同花材,很有生气。

来景多年的陈闯早期在市集出摊积累客户,后期成立了独立的个人工作室(同样位于雕塑瓷厂内,步行距离两分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逛店结束后预约探访,相比店铺可看可选的器物会更多)。

陈闯做了多年的标识性茶器系列。

其陶瓷作品风格质朴沉着,这一点和他的性格颇为相似,产品以茶器和花器为主,内部施粉色釉料的花瓣杯有很高的辨识度,我也买过很多,另外有不少陶泥材质再加以装饰彩绘或金银彩装饰的罐子,类似古代陶器的质地风貌,但又颇具现代感,是空间搭配的上佳选择。

小民的店

位于乐天陶社咖啡厅一侧拐角阶梯处,并无标识门牌,为小民和金丹夫妇经营。早年间,二人曾在雕塑瓷厂内经营过一家小饭馆【三两食堂】,专卖面条饺子,虽然是平常食物,但生意红火。近年来专心制瓷,体系健全,亦有特色,但营业时间不定,但周六上午一定会开门营业,可在逛市集的时候一并探店。

长桌、展台、层板的陈列方式可以很好衬托器物的同时又不至于太有距离感。

其产品风格简约,线条流畅,基本以白釉为主,加之烧成气氛控制,白色中微泛暖意,色调高级。

器物能看到欧美陶艺脉络和韩国陶艺传统的影响。

产品多为日常实用器皿,既有传统的模样,又能看到一些欧洲器物的影响,有点中西合璧的意思,目前除了零售,也和一些国内专业淘宝商店有很好的合作。

店内常规陈设的作品。

推荐店内的高足杯皿和和合器,高足成型不易,极难利坯处理,烧成也容易歪斜,平日里很能增添一份仪式感,无论酒杯还是甜品碗,都可入手;和合器是很符合中式烹饪的日用餐具,尺寸宽大,兼而有盖,故能保温,曾在上个世纪国营陶瓷厂的生产序列中是重要的餐具品种,用来盛装炖菜或是汤羹非常实用。

每盐所

这是一个不在街面上的空间,因为在雕塑瓷厂一栋老楼的二层,虽然有临街的招牌,但如果不是有人介绍,逛进去的概率微乎其微。

温暖中有疏离感的工业风。

这是空间公众号里的官方介绍:“每盐所是【我在景德镇】微信公众号的线下体验空间,空间前身是景德镇雕塑瓷厂美术研究所(简称美研所)成型车间,“每盐所”由此而来。酒、茶、咖啡、展映、作品寄售、二手市集、沙龙讲座、不插电live等,每盐所自己可以做主办方,也愿意作为合作方,与有想法但无处施展的朋友分享空间。欢迎与我们联系,大胆一点。“每盐所”空间地址:景德镇雕塑瓷厂内(主干道中段)”
如果想去的朋友一定留意这些招牌和导引系统。

我去过的次数不多,大概三次吧,直到做这篇攻略之前我才专门去到这里。

没有交谈之前,只看这个空间本身,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吸引我,虽然空间的布置和细节看得出主理人的美学素养,但其中的器物陈设有点空旷,明显没有商业逻辑,和大多数人的第一观感可能类似:这个空间究竟是做什么的?靠什么盈利?

我的一贯习惯都是要了解器物、空间或是事件背后的人之后,才会做出判断,所以,我觉得和主理人聊一次天非常有必要。

空间很大,细节很多。

老丁的职业履历很丰富,他是景德镇最早一批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商业摄影的从业者之一,拍了两年实在受不了于是去到一家陶瓷品牌公司负责视觉,三年后来到雕塑瓷厂装修了这个空间,今年是他在雕塑瓷厂待的第四年了。

作为不惑之年的中年男人,他身上没有什么油腻的气息,甚至可以说很干净,在聊到他想做的事情时,竟然和我想做的有几分相似,从事视觉影像行业的他有野心做一个剧本,纪录身边这些景德镇的手作人,用戏剧化的故事结构反映这个时代情绪,最后拉到投资拍成电影,他的手段是影像,而我的大概是文字。

能够有这样想法的人当然是有非常强烈的理想主义信念的,老丁很坦然的接受了自己不善于运营商业,作为对技术和细节有执念的主理人,他甚至直言自己不是一个很好合作的人。

赤身在野,流离烂漫,能用这样的文字注解自己一定是个浪漫的人。

目前的每盐所主要寄售老丁身边的一些手作者的作品,他们既有商业关系,但更多的是朋友,每周六上午,【白果】会在这里驻场做手冲咖啡,逛累了的朋友可以上楼静静的喝一杯。

我们聊到对于景德镇的观察,聊到身边的这些人和事,聊到创作和商业,聊到人到中年对于自身的反省,这样的对话在我的日常中并不常见。

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都觉得,人总不能蝇营狗苟一辈子,总要给自己一个交代,而给自己一个交代,是最难的。

展厅里有很多关于国营瓷厂时代的细节,老丁把他们重构变成装置一一陈列出来,最夸张的是竟然有一个隧道窑装窑的铸铁窑车,估计有好几百斤重,真不知道他是用什么方法搬上二楼的。

窗外就是雕塑瓷厂的老厂房,时空的切换使得这个空间有超出客人预期的表现力,而且如果你看了他公众号里的一些视频,就能感受到他和每盐所看似平静下实则涌动的情绪力量。

红脸蛋蔷薇·PinkFace

官方介绍:店铺位于雕塑瓷厂后门,开放日是周末与节假日,平时需提前预约。这是一间以蔷薇的插画与陶艺作品售卖为主的店铺,主理人蔷薇擅长插画与陶瓷的结合创作,陶瓷作品包括雕塑、器皿等,装饰元素的运用以及造型的设计很受可爱星人的喜爱。店铺整体氛围活泼喜悦,店内同时陈列了男友李振的器皿作品,社交媒体常用名:红脸蛋蔷薇。
官方介绍难免生硬不够亲切,但进入店铺的客人完全不会感受到这种气氛,因为蔷薇的工作室也位于雕塑瓷厂,所以这里既是店铺也兼具了客厅的功能,面积不大,但物品满满当当,让人仿佛置身蔷薇营造出的一个多彩世界。

店铺外观。

我一直觉得,造型能力可以培养和训练,但色彩感是天赋。

蔷薇的陶瓷器物可以视为她插画的三维版本,作为原创作者,丰富的色彩和概括的造型是她的标识,题材没有局限,都是她生活的映照。
作为一个男性,我其实不太能准确解读她的作品内核,里面很多细节超出了我的生活经验和感知力,色彩感也确实是我的弱项,而色彩组成又是她作品最主要组成部分,但这不妨碍大家对她作品的喜爱,2015年从业以来,她已经参加或举办了大大小小十余个作品展览,而且在社交媒体上小有名气。

蔷薇说她很讨厌画批量的产品。

她坦言,经营社交媒体回答客人各种稀奇古怪、零打碎敲的问题让她无奈和厌烦,她更愿意拥有大量的时间创作。独立创作者不但要保持思考和探索,同时也需要做很多陶瓷工艺上的细节处理,事物繁杂,处理创作和生产间的平衡考验着她。
对于艺术家而言,拥有自己的风格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风格成熟后,如何回看自己风格再试图尝试突破又会变成新的功课,但我想这一切对于蔷薇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她有大量刺激自己新思路的路径:诗歌、绘本、音乐、自然。。。当然,如果你没有对生活的热诚和敏锐的感知力,这一切都不会转化为艺术。
见粟

位于雕塑瓷厂通往六分厂的凌霄巷子内的一棵大树下,营业时间为上午9:30-下午17;00(周二店休),大志和粟子在经营这家店铺的同时,还是三宝陶艺村世外桃源民宿的主理人。

大志父亲制作的木器和粟子选品的编织提篮。

这家店铺的陈设自然复古又带有一些山野的气息,大概和他们的在村里的日常生活有关,被山野环境浸润许久,会从很多细节流露出来,让人惊异的是,位于店铺居中的展陈台竟然是一条船!

店铺主要经营大志自己手作的一些质朴风格餐器具和他父亲制作的大量手工木器,包括餐盘、案板、茶则、勺子等等,另外还有粟子选品的一些编织类家居用品和衣服。

温暖亲切的乡村田园风格。

大志的父亲是学做明清家具的木匠出身,2014年在大志的劝说下开始制作和茶相关的木器。粟子的大学专业是服装设计,2016年毕业后来到景德镇和大志一起创业,因为喜欢织物类,所以店里又慢慢在增加了布艺、编织篮子和衣服。品牌名字最初来自“见素抱朴”,后来改了粟字,粟是粮食,见粟,意味耕种、收获。

不同材质器物的组合混搭但完全兼容,代表了大志和粟子多年来践行的生活方式。

所以这可以说是一间家庭式的作者自营兼选品店,虽然器物是不同材质,但整体风格都融合的很好,让人觉得温馨自然。值得一提的是大志自己还研发了一些木制慢轮拉坯机出售,我想,只有对拉坯足够热爱的人才会去研制这样的古老工具吧。

JOY悦GALLERY

这是在景德镇为数不多的主要经营日本手工作者的专业店铺,对于景德镇的大多数人而言,除了去往外地或是直接网购,几乎没有接触日本作者器物的线下渠道。

空间有流动着的高级感,器物本身也都经过主人兔牙的精心挑选。

据我这些年的观察,景德镇这些年来很多年轻陶瓷手工从业者最开始了解接触陶瓷的都是从日本作者的器物开始,这与本地的陶瓷传统很不一样,大概是因为日本陶瓷手工的理论体系、历史脉络和作者都非常成熟且有系统,加上前些年国内经营者和媒体的热推,所以目前很多国内年轻作者都受日本的陶瓷风格影响很大。

对于景德镇而言,JOY悦GALLERY除了是一家经营器物的门店,我想更是一条链接中日文化技术的纽带,店内除了一些日本作者的陶瓷器物,还有玻璃、木器、漆器和金工等等材质的作品,店铺的陈设素白,三面圆拱式的内嵌展示架占了整面墙,货品的甄选标准严格,布置陈列也很有仪式感。

艺廊式的陈列和经营算是舶来品,比起场景式的售卖要有更多的勇气。

对于外地来的客人,线下比对中日不同作者的作品工艺、风格和内在逻辑也是乐趣之一,东瀛风情中蕴含的工艺标准和精神气质是目前国内陶瓷手工业迅猛、多样、市场化发展中的重要参照。

白果

这是老板娘阿琨写的店铺介绍:
“白果店是从12年开始的,当时独自一人来景德镇,想着先呆上一年过后再说。然后刚好有一个店和我一样在呆,因为租金便宜就接了过来。
营业的时间自由了点,店里的主题也显得不那么明确,有手冲咖啡有器物有衣服,但又没有招牌还躲在巷子里。索性依着脾气,只选自己喜欢,不管那些有的没的,真诚的分享才能热情不减。
为小忙而赚的小钱开心,不忙就看着满屋的好物也特别满足。常想这店似乎是有些隐形的触角,细枝末梢处透露着信息,是性格习惯喜好的投射,久而久之它也有了自己的样子,好或不好,都是可以让我踏实而来的地方。”

从店铺的二楼鸟瞰。

店铺位于陶瓷学院老校区斜对面的东方明珠陶艺街内,并不是太好找,但绝对是最亮堂的一间,晚间时分,周遭会有不少流动小吃摊位,浓浓烟火气中有这么家买手店,很是令人惊喜。

家庭式的布局和陈列,当然店主也完全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在打理。

店铺四白落地,长长的咖啡区域几乎占了一楼面积的一半,对于热爱咖啡的人来说,几乎是梦想中的店铺,各类咖啡器具罗列,尤其是不同的咖啡杯数量可观,老板娘阿琨热爱咖啡,花了很多时间学习磨练,客人可以围坐的在吧台前,一面对谈,一面享受闲暇时光。

【白果】的咖啡日常。

老板子斌自行创作生产陶瓷,心态不急不躁,踏实勤奋,是景德镇外来年轻陶作者中的先行者,也是景德镇和雕塑瓷厂变化的亲历者,早年位于雕塑瓷厂的工作室同时容纳了十几位年轻陶瓷创作者,帮助了不少年轻陶瓷创业者,其中的一些现在已经相当成熟。

搜集旧物是麦子斌的一大乐趣,也是他的创作灵感来源。

店铺的风格是极简风,大面积的留白使售卖的商品突出,店铺内有很多优质手作人的作品售卖,围绕在老板身边有一个小小的手作人生态社交圈,与他们聊天可以知晓很多有意思的圈内事情,另外店铺二楼还有衣服和杂货出售。

工作室和店铺可以一起探访,但工作室是预约制。

我们常常在周一的古玩早市照面,老板经年累月搜集的大量中古玻璃瓶也是店铺的一大看点,如果运气不错,可以预约前往子斌的新工作室看看,那里也有不少他们搜集的古器物。

d+d livingroom

位置有一点偏,在雕塑瓷厂主干道右侧,靠近大空间对面的作坊市集内,但整体外观风格鹤立鸡群,在有点杂乱的区域内很是显眼,所以并不算太难找。

d+d的视觉呈现都有经过精心处理,然后才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

店铺的整体视觉系统和谐,标识logo一看就是专业人士所为,包括外包装、布袋、名片都有小心思。小两口一个负责设计研发生产,一个负责视觉呈现和销售,分工明确,店铺格局和布置相当清简,所以一眼看上去有点空旷,但并不单调乏味,店里除了自己制作的陶瓷茶器皿和一些选品,还有自行设计的和当地工坊的合作款家具,选的书籍质量也很高。

店铺的陈设有很明显的日式风格,器物也多以无装饰的色釉为主。

老板娘原来从事品牌策划行业,视野和思路开阔,喜欢古代陶瓷器物,想法也多,可以和她聊聊天。

老板娘在工作之余,常常在店内做些简单餐食,工作和生活结合的让人艳羡。

推荐他们自行设计生产的茶器系列,有很多从传统中剥离出的小元素,主打是【麦田】和【星空】系列,手冲咖啡具系列也很好用,个人中意星空系列的公道杯和咖啡杯,是致敬梵高的作品,设计、颜值和实用功能兼顾,加之男生是处女作,做工考究。

在野商店

目前有两家店都在雕塑瓷厂,老店位于乐天陶社咖啡厅右侧的凌霄巷子内,新店是与河松合作的快闪店,位于乐天咖啡厅一侧。店铺陈设清爽整洁,细节处可见老板用心,整体以白色和原木色为基调,狭长的店铺分为陈设区和会客区前后两块,陈列风格、选品和视觉呈现都有浓重的日式风情。

【在野商店】的门脸,纵深式的店铺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老板的陶瓷选品以白色系和大地色系为基础,重釉色质感和线条,少装饰,有很多的基本款器物,作为日用或陈设搭配都是非常稳妥的选择,除了陶瓷,店铺还有一些品质不错的日用紫砂器物、木器和玻璃器皿。

门口左侧的咖啡台和靠窗的茶桌是完美的社交区。

今年是店铺开业的第三年,他们还和长期合作的不同作者合作了一些三周年定制款的手作品,十分用心。

店内的细节可以慢慢的边走边看,遇到店家不忙的时候,可以坐下来讨杯茶喝。

店内有草编扇子和手工铸铁小剪刀,是他们和不同地域的手作人沟通合作生产的,个人觉得是非常有特色的单品,做为伴手礼十分合适。

遐庐

这是镇上不多见的古美术店。

店家搜集的一些朝鲜李朝时期的器物。

镇上关于古代艺术和器物的资源其实并不少,而且在陶瓷领域,这里的资源比国内其他城市都要多元和丰富,时间的维度也更长,但镇上就一直没有一家有意思的古董店。位于曙光路的古玩城环境恶劣,很多设施还维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准,其氛围对于行外人来说也极为不友好,这让很多感兴趣的人难以进入到这个领域。

历史的证物。

这二三十年来,景德镇在古董行业的定位一直很尴尬,一来因为天生自带的仿古属性,难免让行内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很多行家来景德镇的重要理由之一也是因为需要紧跟技术进步,多多学习以免上当打眼;二来是因为景德镇好像只是一个货品的中转站,很多从一线出来的古董在这里被二次或三次交易后,再去往大城市的行家或藏家处,大多数行家对于计算盈利的兴趣远远超过把玩研究并呈现其美学价值的过程。

店铺工作室自行金缮修复的古代器物。

【遐庐】除了运营社交媒体和线上销售,策划展览和服务精准客户都是店铺的日常工作,实体店铺的布局很好的纵深感考虑到了细致的功能分区和客户筛选,气氛充满了古典和现代的交融感,经营的内容包括了古代的各类器物:茶器皿、古道具、杂项、中古家俱和一些不知名的旧玩意。

嘉庆青花树叶型果子皿一组。

湖田窑影青出筋葵口斗笠盏。

清中期青花人物诗文抹茶碗。

店铺同时还运营一间金缮修复工作室,除了修复搜集来的各类古代器物,也对外承接金缮修复业务并开设线下的金缮课程。

店主青龙虽然是位90后,但从业时间并不短,从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因为上学时就痴迷古瓷于是入行。实战经验丰富,资源也广,是位扎实勤奋的年轻古董商,他在曙光路古玩市场另有一处门店,如果周一逛完鬼市可以预约去坐坐,个人微信:xia70814。

Gallery 6 1 7

介绍这个艺廊我可能会很主观,原因在于这是在景德镇我心中排名前五的空间之一,而且老板相当值得我写一笔。我和老板刘新有长时间的交集,但第一次见到刘新的作品并不是在景德镇,这在我的经验的当中好像并不多。

展览现场可以看出老板对布置细节的苛求。

那年我第一次去北京找老白和芳园,当时「土气」还在箭厂胡同,对面的大树屋也还在,晚上他们俩带我们在附近转悠,到了方家胡同,在盼盼的店里见到了一款线条杯,釉子古朴,小卧足,撇口,形制颇有些晚明时期的杯子的韵味,于是买了两只,交谈后才知道作者是在景德镇,让我很有些惊讶。

物品之间的距离和关系都经过仔细考究。

回到景德镇,我找到了刘新,见到了他的其他作品,当时应该是在试验期,小小的工作室里有很多关于釉色和造型的实验品,那是我在雕塑瓷厂里很喜欢的一个小院,树影婆娑(可惜去年有一晚大风,树被吹倒了),很有点大杂院的味道,有几家小工作室都窝在里面。刘新有自己的一套表述逻辑和思考路径,这在年轻的作者里是不多见的,当时的他还很清瘦(完全不像我们印象里的内蒙人),有一副干净坚定的脸庞,小工作室的环境很简陋,但看得出来布置的用心,书架上的书看的出他绝非是市场的跟风者。

聊过几次后,我开始买了一些刘新的产品自用并开始售卖,因为他也喜欢搜集一些古物,使得我老爱扒拉他的柜子,试图找点有意思的玩意儿,我总觉得他将来会成为一个有意思的陶作者,也不遗余力的向很多朋友介绍过,当然,今天的一切印证了我的的判断。

不同展览作者的不同材质作品。

后来,他搬到了位于长虹小区的工作室,有段时间我还跟他定了不少器物,自己在上面画画,现在手头没有留上几件,有点遗憾。

再后来,他的经营慢慢上了轨道,也办了几次个展,他比我身边的很多年轻作者搭建和规划产品系统的能力要强的多,大概也就一年时间,他的产品序列和视觉系统就很完善了,也有了标示性很明显的釉料和造型,对他的肯定大概就是市面上开始出现不少类似他风格的器物,可是远远没有他作品里克制含蓄理性的味道。

随便拍拍都仿佛日本设计海报一般的现场。

后来,没有后来了,后来就是今天。他和可儿有了一个萌到犯规的女儿果果,他自己的模样也越来越像一位有故事的中年人。今年,他把几年前买下的一间小公寓终于装修好并对外预约开放了,开始进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

小小的空间被分为玄关、工作区、卫生间和展示区,所有的细节都经过了计算和测试,这里有他表达的欲望和野心。对于细节控和强迫症而言,这就是理想空间,景德镇终于有一个这样的空间了,从区域分割、家具选择到物品摆放和标识设计,让我想到猿山修已经关闭的店铺,一进到这里,仿佛置身于东京。

干净柔软的空间表达。

不过,艺廊只在有展览的时候才会定时开放,而且都需要预约,这样的仪式感我想可以更好的帮助观者进入状态,全身心的进入刘新为大家呈现的现场气氛中来。

来景德镇的客人如果想要探访,大概只能凭自己的运气了,具体的展览讯息艺廊会发布在公众号【新之舍】上。

存之

位于老城区御窑景巷内,靠近【大顺布号】。

店铺主要售卖古代各类的竹编器物、景德镇国营厂时期的陶瓷、中古家具和传统民艺品,陈列得当,风格朴实很接地气,让人想起日本东京西荻洼街头的那些民艺古道具店,整面墙的古代竹器还是相当有气势。一般下午和晚上营业,但营业时间相当随性,最好提前电话预约(江先生:18979817161)或是添加微信:jjx18979817161。

中国民艺。

由于距离御窑厂国家遗址公园和陶阳里街区不远,可以专门考虑半天的行程,逛完御窑厂及周边老城区顺道去打卡,对于喜欢历史人文的客人来说,可以慢慢驻足徜徉,对于各类设计师群体而言,店内诸多的民艺品可以带来不少灵感。

热心开朗的江老板,如果想知道什么关于景德镇的掌故都可以问他。

各类旧物和民艺品让时光倒流,不少东西都是很多人共同的记忆。

店铺内有大量关于景德镇历史的地方志书籍,为它处所不见,是老板长年在旧报摊书肆留心搜集所得,可供客人免费查找翻阅。

店内的竹器和旧物都可以出售,价格亲民很是公道。

老板年过六旬,是土生土长的镇巴佬,身边聚有一批当地的知识分子和文人,和老板坐下茶叙,听他讲一讲景德镇的掌故,介绍一下旧时的街区风貌,当有所得。

山云瓷谷书院

景德镇的独立书店几十年来都屈指可数,从以售卖文学历史类书籍为主的思博林到售卖艺术类书籍的精画轩,都在前些年陆续因为各种原因停业,实体书店的运营在国内都是十分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在文化意识相对贫瘠的景德镇。

书院的两家店分别位于陶阳里街区和陶溪川街区。

景德镇本地的书籍需求以画册图录为主,人们的实用主义思想很重,大多为了设计生产和创作参考,所以对于书籍质量并不看重。山云瓷谷书院的吴兄早年在北京古玩城C座经营艺术品书籍,过手了很多稀缺珍贵的图录书籍,在书籍行业的资源很多,近年来他在景德镇陶溪川园区、陶阳李街区等地开了几家实体书店,而且在很多市集或是流量位置都有固定的书摊,算是给景德镇吹来了一阵清新的风。

书店的店规是有客人在就不打烊。

我是极爱书之人,在各地的实体书店买书也是我的一大爱好和乐趣,和吴兄的第一次见面就很投缘,他的对于书籍、艺术市场和景德镇的一些看法很有见地,外来者的角色也使得他的判断很有宏观视角。书院除了售卖书籍,还提供私人定制式的书籍检索配套服务,另外他们还在做大量的书籍扫描,将来形成会员的电子版艺术数据库以适应时代需求。

拥有一整面书墙大概是所有爱书人的梦想。

如果你在景德镇溜达或是常驻,又对艺术充满兴趣,那你大概很难不与他们的书籍业务发生关系,得空时去他的书店闲逛,是一种繁忙日常里的难得清福。

拾芥

在从陶艺街面上搬离之后,南翔和俊波迅速的在街区附近的陶阳新村找了一处僻静的房子开始动手装修。

店铺里的布局和结构。

虽然从商业角度我还没有想清楚他们为什么要离开流量位置,但最后【拾芥】呈现出来的空间效果明显比临街店铺更好,而且,他们的性格和经营方式好像也更适合这种闹中取静的社区店模式。

安置房小区藏身这样品质的店铺会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

陶阳新村是个挺神奇的地方,早先是拆迁工程的安置房小区,陶艺街还是荒草碧连天的年代,这里更不会有什么人觉得有商业机会。但这几年陶艺街完善配套火起来之后,陶阳新村的格局和空间感使得它成为了非常好的另一块商业地带,这里的配套日渐齐全,将来的几年内大概会生长出非常有意思的复合业态。

产品里温柔的细节。

我和他们认识是在16年10月他们在740厂【南岛】策划的一次年轻作者联展上,我现在依然记得那次展览的现场感和强烈的乌托邦式冲击,后来他们自己成立了工作室品牌,一个人负责设计和创作,一个人负责视觉和销售,慢慢的建立了以黑白二色为主的色调系统,造型简约,其中的灵感来自自然界的花卉植物,无论是茶器、咖啡具还是餐器,都有温和内敛又洗练利落的秩序感。

用心的人才会有用心的产品。

【拾芥】空间的功能分区也延续了产品的视觉感,入口右侧是待客的吧台,左侧有一个独立的展示空间,不多的几个陈列架和柜子都看得出来是精心挑选的,灯光柔和,音乐和气味也有考虑,而且产品标识、空间LOGO也和产品风格高度契合。

目前店铺是预约制,营业时间为14:30-22:30,想要探访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号:orange_1121自行预约。

斯摩格

作为乐天创意市集的老摊主,斯摩格的知名度很高,在众多摊主的作品中,他的作品无论从造型、技术还是那带有侵略性的气质,都很难让你忽视其存在。

酷劲十足的展厅,但其实远远没有达到斯摩格自己内心真正的要求。

今年,他和太太蔡琳把原来位于湘湖村的工作室搬到了距离陶艺街仅几百米的陶阳新村内,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湘湖村的那几年,因为离陶瓷大学太近,总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学生的状态,但搬完工作室后,才有了一种真正独立解放的自由感,虽然整体的工作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我在第一次在他工作室一楼展厅溜达了一圈后,就能判断相比原来,如今的斯摩格工作室才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工作室品牌。

权杖、异形、巫师帽,创作者的灵感来自斯摩格的所有生活经验。

一楼展厅的功能分区很明确,展示部分的所有展品都是非售品,能够很完整的呈现他的创作方向和历程,结合斯摩格自己的语言逻辑,这是在景德镇不多见的能看到时间轴的个人品牌展厅,我想这也得益于他们的耐心和良好规划;另一侧的接待区域面积相对小一点,但也有吧台和沙发区的横向纵向分割,紧凑但是舒适。室内的调子沉稳明亮,展陈设计都出自他们夫妇俩,平时两人都在二楼工作,闲暇时会在楼下喝杯咖啡或是会会朋友。

技术和意识的结合。

如果要形容斯摩格的作品,我的描述是:看似随意的精确、功能性模糊、理性且具有高度排他性的“雕塑风格”器皿,看似很矛盾的视觉定义都能在他的作品看到,也许,他自己的语言诠释会更有思考路径上的说服力。

旋转中的秩序逻辑。

由于上午是他们的工作时间,所以并不对外,想要探访的朋友可以下午或晚间前往,可添加微信号:Smogespace自行预约。

唐英学社

位于陶溪川文创街区内,是景德镇唯一的一家民间性质的古代陶瓷学术和展览机构,从展厅陈设到规划展览都十分专业,几年来已经举办了多次非常有水准的古代陶瓷展览和讲座活动,选题也很有特色,不少都是国内少有人关注的时代或品类选题,其中一些颇具个人品味和喜好,绝不流俗,在业内和古陶瓷圈有广泛的影响力。

【唐英学社】的门头。

近期出版的专业图录。

业界的专业口碑让【唐英学社】在调集展品和资料时总是一呼百应。

黄清华先生和他的团队近年推出一些线上及线下的关于古陶瓷的直播或课程,并且会不定时的推荐内容优质的出版物,所以,唐英学社既是展览机构,同时也是教育和传播机构,在热钱滚滚、人人追求高速高效的今天,唐英学社“正本清源”式的深耕运营方式和理念令人尊敬。

【唐英学社】的线下课程和线上直播。

喜欢历史、古代陶瓷和艺术品的朋友来景千万不要错过,大家也可以通过其公众号关注。

颜山美术馆

位于陶溪川文创园内,历时数年方建造完成,是由李颜珣先生穷其心力所成,目前在景德镇无论从建筑形式还是硬件配套,都可以称之为顶尖水准,是私人美术馆中的翘楚。

建筑的结构动线和内部的展品一样值得细察。

空间为大斜面钢架结构建筑,在原有厂区车间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固重塑,整体色调青灰,参观动线的布置相当有错落的结构感,一楼和二楼之间由彩色峰峦相连呼应,这一装置作品是李颜珣先生煅烧瓷石矿料之后再施以特质彩料后二次烧成,根据具体需求一块块、一层层进行拼接安装完成,工程浩大,远观山势既有江南潇湘的韵致,近察色彩更兼千里江山的华贵,隔江山色,气势撼人。

李颜珣先生的陶瓷装置作品【颜山】。

目前美术馆已经举办了两次展览,都有很高的水准,尤其美术馆开幕的【唐·现】三彩特展,放眼国内,都很难见到如此多高等级的唐代三彩器物聚集一堂,开幕时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是镇上不多见的文化盛宴。

【唐现】展览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展柜。

斜线错层的动线简约时尚,玻璃护栏增加了视觉上的通透感。

李颜珣先生近年来做的大量陶瓷材料试验留下的试片,十分壮观。

【颜山】美术馆有着对标一线美术馆的视觉要求。

美术馆的除了周一闭馆,其他时候都会正常开放,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公众号【颜山美术馆】。

半亩方塘

王婆卖瓜介绍一下我自己的小店,位于陶艺街前段,门头店招仿汉印风格,难以辨识。门前花木繁茂,掩映之下并不起眼,是这条街上资历最老的店之一。

朝鲜李朝时期黑釉月亮罐。

陶瓷陈列不多,倒是书籍满墙很是惹眼,内部陈设格局时常变化,像是一间私人工作室而非店面,常人皆不知道这家店到底是干什么的,可关注其新浪微博:【半亩方塘婺源佬】或小红书【一方庭背后的男人】。

多年来四处搜罗的竹制老家具。

器物和食物。

店铺内有自行绘制的陶瓷器物,也有四处搜罗的古代艺术品和古道具,会客区占了店铺前端的一半位置,两个沙发上常有宾客窝坐清谈。

生活的意义在于自由的思考和表达。

作为原住民中的从业者和观察者,我很愿意和不同行业的人聊聊自己的观感和理解,听听不同视角下产生的观点和看法。

周一曙光路古玩鬼市

每周一凌晨四五点开市,一直到中午收摊,这里是我的衣食来源和精神乐园,只要周一不下刀子,你一定可以在市集上找到我。我逛过各地的古玩市集地摊,曙光路的古玩鬼市绝对名列国内前三甲,也许可以说是第一也不为过。

没有点真本事,他们早就不在这行当里了。

鬼市上所得宋代闽北地区提灯型黑釉大罐。

如果你对这个市集非常好奇,可以花点时间看一下我写的万字长文:景德镇古玩鬼市全攻略.

它是古玩行家交易的场所,是艺术家们的灵感源泉,它包罗万象,通俗说就是什么都有,整个市集上充斥着各类从一千年以前到昨天刚开窑烧出来的杂货物品,第一次来的人绝对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极罕见的南宋吉州窑剪纸贴花茶盏标本。

贩卖南朝时期洪州窑器物的摊主。

市集大致分为瓷片区、窑址区、传世区、墓葬区、仿品区和乱七八糟区,卖小吃的、卖旧书和盆景的、卖水果的、卖狗皮膏药和万能胶的、卖刚捉的王八和野鸭的贩夫走卒穿梭其中,如果你没有花钱买点什么,你会有因为辜负了这浓浓烟火气而产生的深深失落。

御窑厂国家遗址公园

御窑厂位于昌江畔,是景德镇的真正灵魂所在,景德镇之所以被称之为“瓷都”,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明清两代数百年,都在此地烧造皇家御用瓷器,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御窑厂国家遗址公园以原有御窑厂区面积为主体,珠山之上,有景德镇的地标式古建筑龙珠阁矗立,附近有诸多古代官窑窑址遗迹,可发思古之幽情。

国内第一家晚间开放的博物馆。

御窑博物馆一侧杨华弄的巷子内。

山脚下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朱锫设计的御窑博物馆,近日已开馆,造型现代而不失地方传统,拱券式的结构施工难度颇高,外观参考景德镇古代柴窑造型,为避免和周围环境造成过大的冲突,所以大部分建筑都在地下,在建筑一侧保留了一块原窑厂内古代路面和窑业的遗迹,坐在临近的台阶上,上有穹顶,有一种漫漶着古典气氛的时间感,仿佛有两个文明的无声对话,是这处建筑中我最喜欢的一处诗意,我曾一度幻想如果在这里请马友友或是朱晓玫来做一场音乐会,那该是何等的风雅。

另外内部陈列了御窑厂历年出土的明清御窑瓷器标本及修复器物,其展陈方式也很现代,全部以透明展柜穿插,并没有贴墙式的老派作风,观众可以从各个角度全方位观看器物,也使得动线完全自由,在国内并不多见,入口处拼接修复的大龙缸周围布满了龙缸碎片的展柜令人震撼,所以是喜爱建筑和明清古陶瓷的朋友的必看。

新建筑和老景观交相辉映。

围绕御窑厂周边有完整的老城区保留(即文中所提到的陶阳里街区),外貌完整,在国内已不常见。

明朗的室外和幽静的室内。

街巷之中,有诸多会馆、窑坊、商铺和民居聚落,基本能够还原古代景德镇的窑业、生活和商业风貌,很多巷弄的墙壁都是用古代窑砖砌成,为世界上其他城市所不见,经年日久,窑汗晶莹,苍苔漫漫,夕阳下韵味十足,数百年的往事在此处集合交汇,令人感叹。

樊家井

古代陶瓷仿品的世界级生产地和聚集地,但汽车无法通行,城中村的结构让人想起传说中的香港九龙城寨,其中道路交错,街巷纵横,不少地方暗无天日终年不见阳光,我逛了数十次仍时常在其中迷失自我,不知所踪。

专业仿制清代斗彩器物的作坊。

右侧的板车师傅们熟悉这里的地形,专门提供运输服务。

这些洋彩和珐琅彩器物要都是真品得要几千亿了。

上亿元成交的苏富比拍品在这里只要几百元,此地是古陶瓷国宝帮们的乐园和精神坟墓,喜欢深度游的客人不可错过,很多商铺还保留最为原始的前店后坊模式,你可以看到么的感情的人肉画瓷机器,可以看到一件崭新的瓷器是如何被做旧的,元青花大罐和毛委员像隔街相望,人们边打牌边做饭边谈生意。

杏林春燕。

很多店铺都能见到现场工作的场景,他们也完全不避讳围观。

如今很多品牌堂口的器物和这里的出品也并无二致。

作为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和营销方式的现场展示,樊家井是当下火爆直播带货的重要货源地,大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堂口品牌都在这里寻找代工作坊,或者干脆作坊老板就是新品牌的堂主,新瓶装旧酒的故事每天上演,樊家井能够完全适应时代的躁动变化,在踏实劳作和溢价泡沫里随意切换,自由呼吸,并不断的汲取养分和利润。

说实在的,这些器物足以让百分之九十五的古瓷爱好者打眼。

整个樊家井有着巨大的独特气场,技术在这里是王道,也许绝世高手就与你擦身而过,这里是马尔克斯笔下的魔幻现实主义,这里是拍摄纪实和人像摄影的绝佳素材地,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三宝国际陶艺村

创始人李见深于数十年前,买下此地几处民房,经年累月建设打理,终有今天的规模和气息,关于三宝陶艺村的介绍网络上可谓连篇累牍,作为景德镇最早的文创类型综合空间,陶艺村包括美术馆、商店、民宿、餐厅、展厅、驻场工作室等等区域,因地制宜,且与环境和植被相融,移步换景,民间野趣民俗与外国艺术家的陶艺作品聚于一处,很有视觉的冲撞感。

建筑和环境完美融合,这依赖时间和山林密布的良好环境。

古人“忙时务农,闲时制陶”,于此可见,往山中步行十五分钟左右,有一仍在运营生产的水碓位于路右侧溪边,依古法利用水力加工生产泥料,可以看到完整的从陶瓷矿土到不(dun)子的加工过程,喜欢陶瓷的发烧友可以一看。

在复建的一处水碓。

青山绿水间的烧烤。

三宝陶艺村其中的世外桃源餐厅建筑古朴,以本地菜见长,推荐老三样、三宝豚、农家粉皮、野菜饼、苦瓜肉丸汤、鸭脚板,可在数日的行程中安排一顿。

其弈周末咖啡馆

见证了其弈和知音在村里的十年,在我的世界里,这是离我较近的、保持自我并实践到今天还不拧巴的一对,曾经在书中和电影中见到的那些场景和产生的生命感受被我的同龄人一点点的呈现出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瓦尔登湖,但守卫她的并不多。

周六上午在【一方庭】门前出摊卖咖啡的其弈一家。

大水杉树下的咖啡台。

中古磨豆机和咖啡杯。

他们的空间位于陶瓷学院新校区河对岸的流坑坞山谷内,有自营的民宿,今年还把原来的茶室改为了周末预约式的咖啡馆,这几个月的每周六上午他们还会带着自制改装的咖啡车在【一方庭】门口出摊。

咖啡馆的设施和环境几乎可以满足都市人对于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所有想象,建筑是其弈自行设计,布局精巧合理,动线十分有趣,掩映在翠竹和野生茶树之间,风光迤逦,视野开阔,可看青山,可观稻浪,可拥浮云,无论春秋冬夏,皆有不同景致。

另外他们的民宿除了卧室,还有晒在朋友圈就亮瞎加班狗们眼睛的开放式茶室和厨房,适合度假发呆,闲来自己动手泡茶做饭冲咖啡,能解人间万般愁。

咖啡厅一侧的小展厅有其弈自己制作的柴烧器物和搜集的旧货。

民宿二楼的开放式餐桌视野开阔,十分适合好友聚会。

柴窑烧制、不同类型的手工制作,开车旅行一年、设计建造房子、举办个人展览、开民宿,经营咖啡馆,这些事情串联起的人生注定是丰富的,但每天在乡村的日常也必然是平淡的,如果能设想这样的人生我不知道有几个人能有勇气去这样生活,所以,好的生活是一点点过出来的。
      在他俩的逻辑里,生活是大于艺术的,他们和他们的场域、生活方式构成了作品本身。我的欲望大一些,好奇心多一些,肯定不可能活成他们的样子,但他们成为我的坐标,帮助我界定自己的状态和工作的意义。

其弈和他咖啡馆的一道光。

每年的夏天,他们都会发朋友圈“看到好多萤火虫。”并且没有图片,只有一行小小的文字,对于和我一样的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描述实在伤害太大了。

夏木咖啡

店铺位于长虹金域小区,距离雕塑瓷厂步行距离大概五分钟左右,这个小区这几年来一楼的商铺大多转型为餐饮和生活服务,整体的小区氛围变得开始有活力,越来越多的年轻手作者在这个小区置业或是租房,无论生活居住还是创立个人工作室,都经营的非常好,【夏木咖啡】是小区内陆标式的社区店,让整个社区有了松透的呼吸感。

理想的社区咖啡馆。

精品咖啡馆在景德镇并不多,但这两年来,年轻群体中的接受程度渐渐增高,【夏木】符合我心目中理想咖啡馆的全部要素,窗明几净,植物茂盛,白色和实木色让人有家一般的温馨感,主打的是手冲咖啡,以日式深烘和自家出品的甜点为特色,在这里电脑办公或是翻翻书闲坐都很适合,主理人小鱼模样干净高级,待客亲和有度,虽然店铺刚刚才过周岁生日,但已经积累了一票粉丝。

咖啡和甜品固然出色,但主理人小鱼才是店铺灵魂。
樱桃咖啡

Daily coffee Daily Life.这是樱桃咖啡想要表达的。

个人并不懂咖啡,但身边行家都对樱桃情有独钟。

如果说夏木是文科生,那么樱桃就是理科生,无论是店铺风格还是出品、气氛都与夏木迥然不同。店铺位于长虹金域小区,结构分为上下两层,一楼出品区操作台和厨房构成一条直线,坐吧台的客人可以直接看到整个出品流程,也更方便跟咖啡师交流。

客人落座不久后,店员会贴心地送上一杯柠檬水。因为是自家烘豆,所以质量和风味都有足够的保证。二楼有两台小的烘焙机供应店里的单品豆。意式豆会在烘焙工作室用4kg体量的大烘豆机。

意式豆有拼配和soe可选,前者风味偏均衡,后者偏柔和的果酸。手冲豆不定期更新,都是老板精心挑选过的,值得尝试;风味很不错的新产季豆子(浅烘较多)偶尔能采购到风味比较惊艳的优秀豆子只要速度够快,基本能在售罄前喝上。

狭长的店铺结构并没有太多软装细节,想来店主更在意咖啡的品质。

除了堂食,店里也出售单品豆。磨意式豆配置了mazzer锥刀,Fiorenzato平刀磨手冲豆的电磨分别有小富士的平刀和鬼齿,近期新增了迈赫迪的ek43s平刀(做挂耳用它磨豆效率极高)。

咖啡非常推荐生椰乳拿铁和醪糟冰拿铁,前者出品杯口上会粘一圈焦糖酱和椰子碎片增加层次感,生椰乳的清甜和咖啡的味道融合的恰到好处。后者是冰拿铁里加了一款轻发酵的燕麦,用了米酒发酵的工艺,但是不含酒精 可放心饮用,燕麦的口感比较Q弹,两者都是比较适合夏天解暑的特调咖啡,不可错过。

为了保障咖啡的口感和质量,店里一直没有开通外卖业务。

手绘版的菜单十分写实,与店铺气质暗合。

茶饮里的氮气茶和西柚苏打比较优秀。冷泡茶里注入氮气口感会更立体;西柚果酱是自家做的,酸酸甜甜的果肉配上冰凉的气泡水特别nice。甜品的选择不多,但保留下来的都是比较经典的芝士蛋糕。


重口难调,推荐饭馆是攻略中最难的部份,也是可以单写一篇的内容,列出一些,排名不限,数量应该已经足够游客挑选。虽然我钟爱汪曾祺和梁实秋写食物的文字,但本篇文字已经不少,所以介绍不做展开,点到为止。除去饭馆,地方小吃有冷粉、猪杂粉、饺子粑、水煎包和油条包麻糍数种,都可以一尝。

寻味三宝

位于三宝瓷谷中段,停车便利,生意甚是火爆,除了外地游客,也有大量本地人用餐或宴请。菜品为稍作融合改良的本地菜,出品稳定,服务上佳,然节假日和周末用餐时间大概率需要排队,足见风味,可提前安排时间预订用餐。

店中烹制河鲜手段高明,尤爱油爆河虾和冬笋,另外时有土茄子供应,皮绿而薄,大油大火,下饭极佳,是我每去必点。

花漾年华港式茶餐厅

店家的自我介绍如下:“店主因为喜欢「花漾年华」这部电影而命名,以香港茶餐厅怀旧风格為主题,店内环境温馨,著力提供地道的茶餐厅美食。店主夫妇虽同为土生土长香港人,但在一次旅游后爱上了景德镇的文艺氛围,故在景德镇陶溪川开了一家小店,把正宗港味带到瓷都。二人站稳阵脚后,决定再经营一家浪漫小资的西餐厅,主要提供西式简餐及咖啡饮料,适合闺蜜聚餐、情侣约会。”

餐厅位于陶溪川文创街区二楼,为一对香港情侣所经营,老板娘亲和力十足,服务上佳。菜品种类不多,但作为景德镇难得的没有辣椒的饭店,对于吃不了辣的外地人来说,可以救急。

如店招所表,店内主做港式料理,清致有味,是我们全家聚餐的一处据点,咖喱牛腩和菠萝包必点,每日的糖水和老火汤也非常用心。另老板娘新在三宝村开了一家西餐厅「满月」,装修腔调有南洋民国韵味,烤羊排一味是我所爱,意面及其他餐食亦有水准。

颜家小馆

位于陶艺街陶阳新村内,装修温馨,配饰文气,老板女儿来景创业从事陶瓷绘画,故而接来父母,于此开了间饭馆。店内书法皆出自老板女婿手笔,老两口木讷不善言辞,男主外女主内,然菜品家常适口,食之宽心。

店内主做湖南口味,回锅肉(多放笋)、鱼头豆腐汤、肉末茄子和爆炒肥肠是我们吃饭常点,价格公道,每次吃完,都心满意足。

大米家银杏餐厅

位于三宝村前段小桥处左侧偏街内临河处,门前有一株老银杏树,并不难找,装修风格简约偏年轻化,因老板女儿名叫大米,故而得名。

有招牌鱼和绝味鸭是我所爱,余菜品随季节更换上新,可让店主推荐,品质上乘,菜量不大,适合三五友人对酌小聚,老板好交友,爱摄影,在景德镇陶瓷圈人脉很广,我身边不少陶瓷从业者都是他的常客。

行以线

位于三宝村前段小桥头右侧,标识不甚显眼,然转门进入有别有洞天之感,其装修布置是景德镇新派餐厅中上乘水准,目前也是人气颇高的网红餐厅。

餐厅因选址在河边,故而临窗处景色不错,菜品为套餐制,无需点菜,荤素搭配合理,是本地菜和川菜的结合改良,每道菜份量不大,但有主有次,一个套餐下来恰到好处。

美中不足在于很多套餐菜品都是事先准备好,虽然管理便利,但锅气不足,个人觉得较之【寻味三宝】等以爆火炒制见长的餐厅这方面逊色不少。

新良面馆

位于长虹金域小区吉得堡幼儿园对面,晚上店休、周五店休,暑假店休,颇为任性,每日供应有限,并不多卖。每次我只点大份牛肉酱拌面(汤面),另店家自制辣椒酱风味独特,嗜辣者可来上半勺。

因离雕塑瓷厂步行只需五分钟,故而可安排在周六乐天创意市集结束后,午餐有欲从简但不将就者可以一试。

呐嘿

位于陶瓷学院老校区斜对面的陶大西街内,旁边就是白果杂货铺。老板是业内小有名气的独立陶瓷手作者坚果,食铺主要由合伙人以及坚果父母打理,餐食简单,但有相当水准。

店内主打云贵风味,前菜中的泡椒凤爪和猪脆骨是非常推荐的单品,基本上是每桌必点,味道清爽不俗,作为小食外带尤宜,另有面条和盖饭两种主食,会不定时的调整卤子和做法,近来我和江如许主吃椰香牛腩饭,想来是一道能够久经考验的主食。

三号餐厅

我的私人食堂之一,位于陶艺街陶阳新村入口处,是一位大姐独自打理,其为人朴实,又食材新鲜,因离我们店铺较近,故而遍尝店内菜式。

味道是典型的妈妈菜,因是江西抚州人开店,故而味道略咸,可事先叮嘱少放盐即可。我一人用餐,会点红烧鲫鱼一条,与豆腐同烧,草草两碗饭,另有辣椒爆炒猪头肉甚是过瘾,可以看菜点菜,自行搭配组合。虽说宴请朋友装修格调不高,但自己人吃饭,是非常安全舒心的去处。

近来发现了隐藏菜品:干蒸排骨(或干蒸鸡),原汁原味,口味清淡,值得一尝。

李老倌泡饭

位于老城区太平巷口,晚间营业,只做夜宵,是一家经营二十余年的老店。店中有一碗青菜猪油泡饭,价廉物美,经久不衰。夜间腹中饥饿,又怕吃烧烤积食者,此店是不二之选,店内常有开车横跨城区特地来吃的食客。

一人用餐时,单点泡饭一碗,双拼饺子粑一笼,外加小菜一味,或豆角,或卤肠,冬夜呼噜呼噜吃完,步行回家睡觉,忆板桥“暖老温贫之具”,不过如此。
三角井包子铺

位于老城区太平巷口,李老倌泡饭隔壁,只做早点,十一点左右上板打烊,同样也是老食铺,只卖肉包、菜饺、肉饼汤、海带排骨汤,主顾都是多年熟人,客户粘性不可思议,是理想的早餐铺和社区店。

每十分钟肉包出笼一次,热气蒸腾,引得众食客一拥而上,包子盛到盘中,蘸一点店内自制辣酱,肉馅中有姜味,是其关键所在,饱食数只,另以海带排骨汤或鸡蛋肉饼汤佐之,可使一日之晨灿然生光。

我的厨房

位于陶瓷学院新校区对面城中村,定位不易,但问路于校内学生,大多可以指出方位。装修简单朴素,因店主是湖南人,故主打湖南风味粉面及盖浇饭,湘味小炒亦佳,是学生校外觅食的常到去处。

这里是很多年轻陶瓷手作人的专属食堂,拥有家庭氛围的温馨社区店,也曾有电视台专门找到拍摄节目。猪脚米线和爆炒猪肝饭是我所爱,其他浇头也可尝尝。

另外备注一些,可自行搜索:回家吃饭、披头士火锅、柴火渔府、猪肝酒家、一步知窑、安否、啄佬食堂、毛仔小吃、老屋饭店。

住宿一事,个人体验和要求皆不同,故而只以街区位置和个人喜好做些推荐,因近年城市发展,文创区多集中于城市东部,攻略中所介绍的游览处也多在东部,从交通便利和时间成本考虑,以此区域酒店民宿作为考虑想来较宜。

隐居

上弄酒店

预定酒店民宿,临近陶溪川、雕塑瓷厂、陶艺街、三宝国际瓷谷即可,这些打卡点互相之间距离不远,都在十到十五分钟车程内,除了三宝瓷谷,其他地方叫车打车都较为便利。

真如堂听松楼

风过耳

以下为推荐的民宿酒店,其信息图片价格大家可以自行上网在各种App上查找比对,应该会有心仪的居所,如果待的时间较长,也可以换两三家来住一住,或许有不一样的感受。景德镇城市不大,所以交通距离问题不需太作考虑。

影青别院

行山樨园

无用合器

推荐如下,排名不分先后:上弄酒店、行山樨园,风过耳,无用の合器,隐居酒店、真如堂听松楼、行以线、芷觉山房、影青别院、洛山居、玖间半、溪间堂、陶溪川国贸饭店、景瀚大酒店。


好了,逛的、吃的、住的都介绍了一些,应该够大家三五天左右的行程参考了。

在各类app充斥人们手机的如今,多样的旅行打卡点占据了出行游人的行程,很多年轻人不再去那些传统景点,他们认为自己有个性,小众,与他人不一样,但在数据的包裹下,很多人并不自知的被决定着,然后成为数据的一部分再影响他人,周而复始。

曙光路鬼市上能见到的古代青花瓷片。

年轻手作者的鲜活创作。

不同的独立陶艺工作室都有不同的陈设和布置,间接体现着作品和人之间的关系。

这篇文章只是网上千百篇景德镇攻略中的一篇,因个人经验和偏好,会有不少偏颇,但这并不重要,对于观察力、理解力和感知力敏锐的人而言,这篇文章只是个小小的引子。

柔软泥土里蕴含的力量。

沉着的釉色和器皿的轻盈手感和谐统一。

规划者往往更相信自己的专业设计,他们觉得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和空间的重构来建造一个更“适合”的城市,好像建立一些标示性的建筑和和功能性更强更准确的空间来确定区域的分割和位置,然后人们就会按照事先所设定的那样拥有更优质良好的生活。但强调发展的前提是应该充分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进程和演变,知晓城市分割布局的背后原因,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探索找到路径而非依靠在纸上用笔定义。

老城区饭馆【弄里小酌】的余干辣椒炒肉。

创作者们对于材质、装饰和自我表达的不同尝试。

乐天陶社咖啡厅里的甜蜜和优雅。

未来五年,会是景德镇地覆天翻变革的开始,靠他人介绍和寻章摘句式的文章终归无法触碰到景德镇的全貌。历史往前开进,并不会因为什么而停留,城市和个人都在时势中变化成长,大政策下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因素越来越多的作用在古老的小镇身上,千百年来只是作为生产地的小镇对于一些新事物有点迟钝,有点不适,她原来没有想过自己要表达观念和自主思考,但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帮助了她,看样子它适应的很快,和她历史上每次接受改变以适应时代需求的时候一样。

从古至今,陶瓷业都是时代的最佳注脚之一,而景德镇的真正魅力就在于你了解后的惊喜和叹息。

夏天找个地方野泳玩水是我们的日常。

即将揭幕的【一方庭】新店,经营内容包括咖啡甜品、手作器物、古美术和策展。

附:

除了景德镇之外,另外推荐两个附近的旅行去处:婺源漳村见外民宿,黄山呈坎村澍德堂酒店,距离都在两个小时车程内,原因一是这两个地方辐射出去都有的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二是它们都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旅行打卡点,人流并不算太多,故而体验感不错;三是两家都在传统的住宿服务业务上发展出来了另外的综合生活体验式空间。
婺源漳村【见外】民宿·【无人问津】杂货铺
我和老板老松认识的时间很长,原来他在省城南昌,因为对户外的爱好和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前些年一直在婺源、景德镇等地找地找房子,希望有一个安顿身心的地方。
【无人问津】的店内陈设。
我记得有一段日子,他来景德镇的次数非常密集,我曾经一度以为他会在景德镇安居落户,他喜欢古董旧物,微信聊天时也常常发一些搜罗到的物件给我看。在婺源定居之前,他开车几乎跑遍了婺源的所有村子,最后在漳村置业开了这间民宿。
海派、南洋、安徽本地风格的杂糅。
今年,他的民宿已经运营良好,但闲不住的老松又在民宿对面买下一处房子大张旗鼓的改造,把整个一楼做成了一件兼具酒馆、咖啡店和生活杂货的综合店铺,轻松、怀旧又时髦的视觉调性,在婺源地区几乎是独一份,开业之后,很多客人甚至为了喝杯咖啡开车从县城或是几十公里外的村子前来,对于在婺源玩耍的客人来说,是超出预期值的打卡点。
【见外】民宿的内景。
老松性格温和,处事为人得体,与村民关系极好,平时爱喝点小酒,没事就带着老狗“大千”出去野钓,他和婺源另外三位外来友人自号“婺源四老”,长年在婺源的经历让他熟知乡村故事和风土地貌,哪里有个村子的建筑漂亮,哪里可以户外露营,哪里的乡间古玩店不错,他基本上都门清儿,想要深度游的朋友住店时可以直接问他,聊的开心他大概率会请你喝一杯。

温馨、闲散、舒适的店铺气氛。

老松和大千。

民宿出门数百步就是溪山清远,板桥小舟,在此小住几日,可洗一身俗尘,离城市喧嚣远矣。
黄山呈坎村【澍德堂】·【花隐蹊】
熟悉国内高端民宿的客人大概率都知道位于安徽呈坎乡间的澍德堂,作为徽州地区民宿的地标之一,她几乎可以满足客人对于徽州风情的所有想象。
老板苏彤姐是位性格直爽之人,语速很快,管理上事无巨细但张弛有度,民宿整体设施优良,环境更是得天独厚。位于村头的民宿入口只有小小的一处门头,不甚起眼,迈过柴扉之后豁然开朗,一池荷花掩映中,民宿建筑依水渐进,错落有致。远观之下,好像董北苑、赵子昂、沈石田、董香光等人的画作中出现过的场景被真实的再现了,对于在城市中生活工作的人们而言,这样的景致实在是太治愈了。
澍德堂的灯火和晨光。

“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歌咏大明湖的诗句放在澍德堂竟然也十分贴切,清晨看山,晚霞临水,只是在大树下闲坐,脑中的不快和世事纷扰就都会抛在脑后了。

小蕾在布置【花隐蹊】的软装和器物。

仲夏时节【澍德堂】上空的彩虹。

今年,在距离澍德百米左右的村内要道旁,苏姐又装修完成了一处建筑,名为“花隐蹊”,二楼有客房数间,一楼被设计规划为对外的公共区域,经营内容包括咖啡甜品、生活杂货、酒水和场地租赁,为民宿客人及游人提供了呈坎村独一份的生活休闲服务。

【澍德堂】低调的入口处。

我以为未逢敌手的臭鳜鱼。

去过安徽多次,安徽也算是我的老家,臭鳜鱼吃过无数,但对于腌制的把握和火候都不及澍德堂的出品,如果去的话一定要尝。

【花隐蹊】的内厅。

【花隐蹊】茶室外的亲水平台。

正在做花艺布置的团队小伙伴语心。

在发布这篇攻略后,我会和我们的团队推出【亦古亦今——景德镇深度旅行私人订制游学】。作为这项商业服务的注脚,攻略是展示我们资源、认知和思考的一个角度,如果您读完了这篇攻略,那大概你就可以明白我们能够在您的旅行中提供什么。

谢谢你们耐心读完这篇攻略,如果有帮助到你们我会觉得会不胜荣幸,希望我们能在不久的将来在景德镇相遇。


这一家三口的微博

@江如许

@一方庭

@半亩方塘婺源佬

排列顺序代表了家庭地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