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对父母的恨,我用了33年
发布时间:2021-08-12
01
我的原生家庭
这是一篇饱含泪水的文章。
我是85后,家中老二,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小时候父母进城务工,小学三年级时因为家里太穷交不起学费,爸妈将我和两个弟弟送回老家和奶奶一起生活。奶奶严重驼背,手脚不利索,每天要拄着一个小板凳才能行走。
我每天需要很早起床做饭,用一个小扁担挑着两个小桶去村东头挑水,每天晚上洗全家人的碗筷和衣服,天黑透了才能开始写作业。在我的童年里,父母是缺席的,爸爸很少讲话,妈妈与我沟通得也不多。
父母的这种漠不关心,一直延续到我成年以后,直接让我变成了一个冷漠的人:
高一时分文理科,我回来问我妈的意见,她只说了一句:你现在是大人了,得自己做决定!
读研以后,有次在新闻里看到抗震救灾卫星导航,我说我是学这个的。我妈淡淡地回复了一句:哦,原来你学的是这个专业啊。
生完孩子后妈妈来照顾我,刚出月子妈妈去医院做了一个检查,回来后立刻让我买票送她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了,留下仍被哺乳、婆媳关系、带孩子等问题困扰的我。
作为家中老二,也时时感受到父母的不公平,尤其是爸爸对姐姐的偏爱:
妈妈从小就给我讲故事,说爸爸可喜欢姐姐了,小时候她没奶,爸爸能一个人抱着姐姐摇一天。后来因为我还是个女孩,我妈月子里就得下地干活。
我爸听力不好、不善言辞,内向苛责自己,我姐姐热情外向,直到现在爸爸也最关心姐姐和她家孩子。我和我爸一年最多通话三次,我家娃两岁,外公只抱过一次,每次和我妈视频,他最多就看孩子两眼……
为什么同样是女儿,姐姐可以跟父母一起生活在城市,而我却要在农村做苦活累活……
02
创伤背后的原因
带着不解和愤怒长大,无法改变父母,唯有通过学习来疗愈自己。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够遇到幸运的原生家庭。很多父母由于认知的局限性,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启动本能的自我防御机制,形成不同养育类型的父母。
如果用要求和规则作为一个维度,用关爱和温暖作为另外一个维度,去衡量这三种类型的父母。
专制型父母只有要求和规则,缺乏关爱和温暖;
而溺爱型父母只有关爱和温暖,却没有要求和规则;
而疏忽型的父母,是最差劲的双失型父母:既无关爱和温暖,也无规则和要求。
与之相反的双全父母,就是既能够给孩子关爱和温暖,也懂得提出规则和要求,这种类型的家长叫作权
威型父母。成为这类父母的孩子,是自然最幸福和最幸运的,会在人生路上顺遂很多。
学了这些,我才明白,自己是在疏忽型家庭长大的。成年以后,才逐渐明白,与其埋怨原生家庭,不如不断地自我成长。通过找到自我,才不会去清算父母,而是与原生家庭和解。
03
自我辽愈
001、转换视角——我并不特殊
参加了心理学的讨论小组,颤抖着讲完了自己的经历,控诉父母的疏忽和不关心,以及爸爸对姐姐的偏爱。
小A说:“你爸妈现在对你这么不关心,其实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你能处理好你自己的事情,认可你的能力。而你姐姐处理不好,所以才会更关心她。”
小H和小K也都出生于重男轻女的家庭,是家中老二。小H说:“我也是老二,我觉得父母不管我挺好的,挺自由的,我觉得没什么”;小K说“我从小就忍着,反正后面也就习惯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X是一个初中女孩的妈妈,她说“我自己小时候经常被父母说笨和没用啊,我觉得没什么,这都是很正常事情。但是当我说我女儿的时候,我就明显感觉到女儿特别敏感,特别受伤”。
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事情,我的父母由于生长环境的局限性,会做出那样的行为,但并不是只有他们那样,而是那一代人都那样。同样是老二,有些人觉得这样挺好,有些人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因为我的内向敏感,才觉得被忽视,特别受伤。
002、父母也有他们的不容易
站在父母的立场去思考他们的家庭关系,发现原来他们也都出生在疏忽型家庭。我从未见过爷爷和外公,奶奶一个人拉扯2个女儿3个儿子,外婆一个人拉扯4个儿子3个女儿。
我的堂兄妹和表兄妹一共有27个!父母都是在疏忽型的家庭里长大,成年以后,又由于环境和传统思维的原因生了很多孩子(虽然他们不承认是为了要儿子),也习惯性地采用了疏忽型的养育方法。
小时候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爱,第一次作父母,也不知道如何给予爱。兄弟姐妹一直说,爸爸不喜欢跟我们聊天,耳朵不好、性格倔强,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父亲。
但想想,他自己出生时就没有了父亲,一直在大哥的带领下在人生路上打拼,虽然只是个卖菜的,但好歹也是将四个子女全部送进了大学的人。也许,他只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爱,正如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爱一样。我们以为自己经历的伤,又何尝不是他们曾经经历过的伤呢!
003、成长经历赋予我的正向意义
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个笔记本,第一页上写着几个字:望你们自己走成才之路!这句话一直勉励我至今。
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长大,我才能成长为这么好的自己。童年的困境锻炼了我很多童子功,比如做家务、自主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然后我一路前行,向上向好,最终收获了世俗标准上的成功。
记忆中有两件小事:
中考结束回家时,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一起聊天。因为我们是在镇上的一个初中,大家就讨论各自来自哪个村。我说我来自某某村,他们都很惊讶:你们村是有名的霸王村啊(我们村经常有打架斗殴甚至死人的事情),你生长在这个村,成绩还能这么好,真是不容易。
第一次带老公去我家,回来时他说:我真的是太佩服你了,你们家那么多人,那样嘈杂、拥挤、忙乱(还有他没说出的困窘),你还能这么优秀。
因此,我特别感谢我的原生家庭给了我这么多逆境中求生存的能力!
虽然我现在仍不能和父母促膝而谈或温情相拥,但起码,我的内心不再有恨。我不再定义父母的好坏,而是走进他们的内心,去理解他们的痛苦、需要、期望和无可奈何,并且真正接纳他们。
如果你不开始行走,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思维有多么局限。因为一些牢笼,我们困在自己的世界里太久太久。成年后的自己,需要对自己负责,要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心境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