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 从高校写进机关
【写在前面】
这一讲,算是前面4讲的小结,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几天,一位读者留言:“受限后,没得实战而来的文章,内容精彩程度下降了更多,可惜!建议老师创新发布平台和方式,推出更多精彩作品。”
我回复: “'实战课’有实战课的精彩,'成长课’有成长课的味道。没有过去的我,就没有今天的我。旧作讲析是在以实例的方式对我的成长足迹进行回放,对初入'写作门’的年轻同志具有启示意义。当然,过了'风头’以后,我会继续推出实战课。另创平台,要达到这个号的影响力是不容易的,暂不考虑。谢谢关心!”
今天,我继续推出一堂“成长课”,但不是“旧作讲析”,而是“新作分享”,是经历和收获的回望式讲述,希望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启发。
从高校写进机关
成 文
在母校工作的11年里,我坚持管理、教学、科研“一肩挑”,写作不仅把这三方面工作打通了,还使我在每个方面都出了不少成果。毕竟,体制内的任何一项工作,干到最后都是文字工作,都需要以文字的形式加以呈现和总结提升。
写而优则仕——本没有从政之念的我,因为“能写”而引起了上级部门的注意,并最终服从组织安排,成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一名干部。
在我职业生涯的拐点上,有3件与“写”密切相关的事情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第一件事情是参加全国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征文。这个征文,我先后参加了两次。第一次是2000年,省里推荐几十篇论文参评,最终只有我获了奖。无巧不成书,第二年,全省又只有我一个人获奖。如果说第一次是偶然,第二次就多多少少有些必然的成分了,这让上级注意到了我这个崭露头角的新人。
第二件事情是被抽调到省厅,担任全省高校一项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办公室负责人。我一贯的风格是做什么事情就认真做,努力做到自己所能做到的最好。抽调期间,我并没有刻意表现自己,心里也没有什么“小九九”,只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干好,把每一份材料写好。因为有十几年写材料的功底,加上态度认真、勤于学习、肯动脑筋,我写的材料得到了普遍认可,这也加深了上级领导对我的印象。
第三件事情是陪同一位领导外出调研,过后我才知道这具有“考试”的性质。几天下来,我的一言一行都被换算成了面试考分。特别是最后执笔撰写的调研报告,得到了上级领导批示肯定。这场笔试,为我加了不少分,最终让我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顺利通过了这场大考。
就这样,2005年,我从母校写进了上级机关。
需要说明的是,早在1998年,我曾被选派到上级群团组织挂了大半年的职,这对我提升机关文稿写作水平也很有帮助。正是有了这样的“铺垫”,我才能循序渐进,而不至于一步迈得太大,根基不牢,难以适应。
在省厅,我工作了近4年,其间有近3年时间在办公室工作,主要任务就是“爬格子”。在从政的第一站,我起草了不少政策文件、总结报告,也起草了不少领导讲话稿,以服务厅领导为主,也代拟过多篇供省领导使用的稿子,还多次应邀为教育期刊撰写刊首语和评论文章。机关文稿具有共性,我之前积累的写作经验多数是管用的,但从服务一所高校到服务一省教育,写作面更宽了,标准和要求也更高了。回过头来看,我在省厅的写作收获和提高主要有这么一些:
一是更加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也是公文起草的重要环节。之前我在高校工作的时候,虽然也作调研,但无论频次还是深度、广度,肯定不能与在政府部门工作相比。在省厅起草重要文稿特别是政策性文件,必定是调研先行,而且调研范围往往有点有面。形成初稿后,还要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这样的环节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二是更加注重通盘谋划。古人说:“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而论。” (清·钱泳《履园丛话》)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的全局,一个行业、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全局。盘子大小不一样,研究谋划工作的格局也不一样。以前我在高校写材料,更多的是立足脚下这几百亩地、盯着自己的“责任田”。跳出本校去看,更多的是学习借鉴,而不是多维比较、立体成像、深化规律性认识。到了政府部门、机关单位,凡事都要从整个服务面上考虑,特别是上上下下涉及的层级更多,左左右右需要兼顾的因素、协调的单位、平衡的关系也更多,这让我思维更缜密、虑事更周全,更好地做到了“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三是更加注重居高望远。写材料,定位决定站位,眼界决定境界。如果把一所学校比喻成一座山,我的写作站位充其量只需站在这个山顶上。但是,到了省厅,治下有那么多高低不一的山头,只有站在更高的山上,才能看清楚每一座山。站得高了,眼界自然也更开阔。实际上,每写一篇材料,都是站位和眼界的一次考量,也是一次训练。久而久之,必然会养成“居高望远好深思”的习惯。
四是更加注重规范行文。体式规范是机关文稿写作的基本要求,这一点,在学校与在机关并没有什么差别,差别在于标准的细密程度、把关的严格程度。在母校写了十几年材料,我努力成为规范行文的推行者、示范者,把自己知道的规范都用上了,也写进了相关规范。但是,还是有不少规范行文的细节是不知道的,或是没有注意到的。比如,“实质主件”与“附件”的区别,“大括号”与“方括号”“六角括号”的区别,“决定”和“意见”无需公文抬头,等等。这些,直到进了机关工作,我才补了课。
过去在母校,我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上级机关就是上级机关,高手多,水平高,很多同事都是我的老师。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到大江大河里学游泳,才能学到任凭风吹浪打的真本事。学习机关文稿写作,机关单位才是最好的学校,最好的课堂、最好的教材、最好的老师都在“大机关”。
看到这儿,也许有的读者会问:我没有机会到机关单位去学习、去工作,那该怎么办?我要说的是,学习有很多途径,名师指点、拜师学艺、跟师实践是最有效的,但“偷师”也未尝不可,甚至更为可行。实际上,只要你潜心钻研、勤学好问,上级机关制发的每一篇公文,工作中接触到的每一位机关干部,都能成为你的老师、你“偷师”的对象。我在机关单位学到的很多东西,有的源于师长的言传,更多的是源于身教。很多方法和技巧,他们只做不说、只用不说,不是秘而不宣,而是没有时间说给你听,这就需要你留心观察、细心揣摩、用心体悟,在“不教而教”中学到东西,这才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的真正含义。(2234字,2021年8月29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