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美玉】——其乐融融庆中秋 战国出土玉兔鉴赏
Mid-Autumn Festival
人间天上, 歌起舞飞旋
平分秋色一轮满
波涌万种缠绵
海底倒映天
仲秋初月
天涯海角共赏
祝您阖家团圆
幸福美满 金玉满堂
中
秋
节
战国 · 玉兔(1)
Mid-Autumn Festival
千里共婵娟
Mid-Autumn Festival
此件战国时期玉兔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文源绿岛2号楼,现藏于河南省安阳市考古研究所。玉兔长37.3毫米,宽18.61毫米,最薄处2.2毫米,最厚处4.34毫米,重量为4.432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玉兔玉质较差,大面积呈鸡骨白色;长耳后展,面部用阴刻线浅浅琢一圆圈饰眼睛,前爪一孔,伏地,做匍匐状;正反两面光素无纹。
中
秋
节
战国 · 玉兔(2)
Mid-Autumn Festival
千里共婵娟
Mid-Autumn Festival
此件战国时期玉兔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文源绿岛2号楼,现藏于河南省安阳市考古研究所。玉兔长59.41毫米,宽17.32毫米,最薄处2.43毫米,最厚处3.92毫米,重量为8.278克。
玉兔玉质极差,受沁严重,呈鸡骨白色。玉兔整体造型为片状璜形,低头顺耳,嘴部钻有一穿孔,拱背,缩爪,尾巴向上翘;阴刻线琢圆眼及身体细节,正反两面均雕刻相同的纹饰,正面纹饰中残留有大量的朱砂。
MID-AUTUMN
知识
拓展
FESTIVAL
玉器上的兔题材作品可归纳为单体玉器和兔纹玉器两类,商周时期以片雕为主,隋唐之后出现了圆雕作品,宋代和明朝时兔子的造型更加具体写实,呈现出图画一般的效果。玉兔也从最早期的嵌饰、佩饰,发展到隋朝之后的耳饰、书镇等更加丰富的功能。
史前时期
凌家滩文化 玉兔形饰
Autumn
目前所见最早的玉兔当属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兔形饰。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兔形饰属于凌家滩文化,距今5300年,起始年代大致与良渚文化相当。
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的玉兔出土数量较任何时期都多,且以片雕为主,表现的是兔子的侧面形象,即所谓的剪影式艺术。但商与西周玉兔的造型与风格有别,体现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不同审美取向。
商代晚期玉兔
玉兔上的蚀孔
商代玉兔主要出土于晚期墓葬,以伏卧蜷缩式和低首弓背式为主体造型,一般长3-5厘米,高1-2厘米,厚0.2-1厘米。玉兔前后腿蜷屈于腹下,头后缩,贴伏于前腿上,圆眼,大耳后伸,贴于兔背,短尾后伸,尾尖微上翘;一般在口部对钻出圆孔,既可以系缀,也可以达到表现兔嘴的目的,但也有近尾部两钻一孔的;耳、目、腿及爪皆以单阴线刻划出轮廓,除轮廓线外,再无其它装饰纹样,做工简约粗率。
西周玉兔
西周时期玉兔的大小同商代差不多,但耳朵显得特别大,向后伸展达身体长度的一半,且不再贴于背部,颈部明显,臀部向上翘起,增强了兔子蓄势待发的动感,口部有钻孔,或口部与尾部均有钻孔,尾极短,或仅表现尾尖,或顺臀部下垂外翘,前后腿的下半部明显拉长。西周时期玉兔的动感较商晚期更强一些,形象上更显自然轻松。
唐宋时期
宋代玉兔
隋唐至宋代的玉兔,数量虽不多,但皆圆雕,兔呈伏卧状,足、耳贴于身,或微外露一点,腹部横穿一孔,或背腹竖穿一孔。由于采用圆雕的表现手法,玉兔较商周时期的片雕更为写实,显出温顺可爱的一面,功能已超越了单纯的佩玉范畴。
明代
湖北钟祥梁庄王墓 双兔纹玉佩饰
兔纹玉器在明代还在继续,但图案的构成元素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的双兔纹玉佩饰,年代为明早期,图案多层镂雕而成,两只玉兔一大一小,大兔半蹲回首,小兔紧随其后,举头望天;背景中的植物纹饰精细写实,有挂满圆润饱满果实的荔枝,有枝叶伸展的芭蕉,灵芝状的云朵漂浮在天空中,此情此景,宛如一张精美的图画,令人爱不释手。
版权声明:文字及图片、视频版权属每天美玉及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