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籍《态度》和《亲爱的安德烈》
一本是吴军老师给正在上大学和高中的女儿的家书;一本是龙应台老师和儿子之间书信交流,两本书都会解答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成长的路是相通的,父母的视野决定了孩子的格局。
如果不学习,每天和孩子交流的内容无非是写完作业了吗,考的怎么样,要好好学习。无论是谁,当每天听到同样的话,也会烦躁。逐渐的不再回应你,也不愿意跟着你参加活动。
在和子女沟通时,吴军老师有四个心得:
第一,明确子女不是家长的私有财物,而是上天给父母带来的最好的礼物,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需要尊重。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也有类似的表达: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其实有太多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把自己的想法给了孩子,让他们逐渐的不会选择。
第二:虽然子女和自己在基因上有传承关系,但是不要将自己这辈子没有实现的愿望转嫁给子女,特别是要求他们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
这也是很多父母教育里的误区,自己沉迷于手机,还在批评孩子玩手机;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其实你可以反思自己当下的状态,依然不学习,每天只会在自己编织的梦中,那么就算你再回到过去,还是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这也是他们的可悲之处。
第三:同一件事,对不同的人来说,给予的建议常常是因人而异,因此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的建议,只有适合和不适合。
现在两个孩子的家庭多了起来,你会发现,他们的性格,饮食都是不同的。那么谈话的方式,内容,语气也就有了不同。
孔子的弟子子路性格急躁,办事不周全,而冉有性格谦逊,但办事却犹豫不觉。因此当他们问孔子有一件好事是否该做时,孔子给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回答。对于子路,孔子让他先听听父兄们的意见。对于冉有,孔子让他马上行动。
第四:沟通需要双向的,很多时候,倾听孩子的想法比发表意见更重要。
这也是很多家庭教育书籍里讲到的,没有了倾听,你就无法知道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只是一味地批评和表扬,掩盖了他们的情绪。孩子也是有情绪的,他们也有情感,也有喜怒哀乐。作为父母要给他们一个释放的出口,这个出口就是让他们多说。
有了倾听,才会真正理解,有了理解才会给出合理的建议。
对于为什么要好好学习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吴军老师说:
1、不断的接受教育,与时俱进。
2、有理想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3、与人相处,尽可能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4、看透人生。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你在学校里能够过的快乐,相比你的快乐,取得好成绩是次要的。
龙应台老师的回答是: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我希望你将来会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的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其实他们的答案是相同的,就是做一个快乐的人,但快乐需要努力的基础之上。
吴军的《态度》和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都是很好的书籍,在孩子教育中会给我们极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一个是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一个是母亲和儿子的对话。
当不知道怎么回答孩子的时候,请从这两本书里找答案。把里面的话复制出来,也比空洞的表达强百倍。
父母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会天天向上。
我是大侃,已坚持1029篇,阅读过去的文章可关注公众号“大侃说”。喜欢冥想,禅跑,读书,写作的朋友,欢迎扫描二维码。赠送禅跑电子书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