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褂:传承有序的中式礼服的典型案例 | 传统的服饰

如今的“裙褂”也被称为“龙凤裙褂”或“龙凤褂”。当然,今天特别讲它除了作为中式婚礼服饰的重要一员以外,还因为它应该可以算作最为符合“传统服饰”定义的中式服装。

传,转授、递。 统,事物的连续关系。传统就是事物有连续性的传递,到了现代汉语里的解释一般就被说成世代相传。——“传统”是一个相对概念,较之“历史”更强调它的传承与发展。

而“裙褂”相对于我们所熟悉的本朝旗袍、唐装等,更具备这个传承关系。“唐装”本身就是一个设计品,而旗袍由于政治原因断代和设计原因的附会,已经失去了“式”这个概念。如果不同的东西被用同一个名词称呼,那么这个名词本身就不存在定义了。

▲如今的“裙褂”色彩多样,形制相对统一

所以在ah婚礼那篇里我才说——从某种角度来说,“裙褂”是南方地区挣扎保留下来的一脉相承的中式礼服。不论现在的模样与当时有多少区别,至少它拥有几个很鲜明的特点:

  • ①传承有序 [传统],不存在跳脱的脑洞元素;

  • ②广泛共识 [式],拥有类似规范的约束条框。

目前的裙褂一般样式为:上衣对襟立领,立体剪裁,袖长略短;下裙筒裙,装饰裙门,甚至下摆还有流苏。整体金银绣龙凤,甚至还会用上珠片水钻等。

▲当今穿着“裙褂”的新娘往往还有许多金饰,与“裙褂”流行地区的风尚也有关系。

尽管现在裙褂有各种颜色,非“裙褂”流行地区可能比较喜欢红色。毕竟“裙褂”本身是从粤地又反向辐射流行的。粤地则灵活许多,可以彰显富贵的金银色就比较受推崇了。

▲汪圆圆出嫁时候所穿的裙褂,就不是红色

尽管如今的“裙褂”主打色是红色、金银色等,然而,我们会发现,其实还有一种特别的裙褂颜色存在,那就是黑褂红裙(黑色上衣,红色裙子)。似乎在现今的国人眼里,黑色的出现是是非突兀的,然而这恰恰才是数十年前“裙褂”真正的官配色。

▲黑褂红裙,装饰题材与当下的裙褂差别不大

百鸟、花草、龙凤这样的题材,是裙褂常见的题材,尤其如今龙凤的比例增加,还人为附会了许多级别,甚至还有什么“褂皇”之类的尊称(其实还不是为了挣你的钱)。

不过20世纪中期的新娘,显然更实在一点,装饰的多是缎绣花鸟,布局也更为简洁。由于上衣是黑色底的,装饰图案也更为分明,红黑对比也很强烈。

▲20世纪中期,以花鸟为主要题材的黑褂红裙

而在20世纪中期以前,“裙”的装饰却并非如此,而是拥有另外一套极为制式的布局——八团。所谓八团,直白又简单地说,就是衣服上有八个圈(团花),前后各三个,袖子上各一个,加起来就是八个。

大约在建国前,“褂”就完成了从“八团”(团花)到“花鸟”的装饰过渡。因为“八团”本身存在了更早之前服饰的痕迹——服饰史的脉络很简单,当局者受前者的影响,然后影响后者。而“八团”则很明显地受到了旗人吉服(吉服是礼服的一种)的影响,包括大家很诧异的黑色也是受到了吉服石青、黑色的风格,所以在大约民国三十年左右遭遇到了整体装饰风格的换代,也是非常理所当然的事。

▲身着吉服的旗人女子(最左边两位是汉人妆扮)

▲左为清代女性吉服,右为民国早期八团褂的形制

虽也不是说“八团”的年代就只有“八团”,因为我很担心大家以为历史是公式,然后去套取各种时代。任何时代都有异端,也会有潮流对服饰的影响。“裙褂”的年代婚服也可以穿“袄裙”,“八团”的年代装饰也可以是潮流的一枝花。

▲一枝花装饰的“褂”,与后期的花鸟题材区别在于一枝花是居中装饰,而非左右对称

▲“八团”淘汰后的对称布局

而在民国“八团”流行期间,尽管“褂”对襟立领形制没有大变化,但是尽管只有短短三四十年,尽管是礼服性质的服饰,但是其实潮流的变化也是可以看出来的。

▲@我欲飞飞飞:三代人的八团立水纹礼服。左图袁世凯五夫人杨氏,摄于1910S;中图为杨氏儿媳,袁克桓妻陈徵,摄于1930S;右图为陈徵长子袁家宸与长媳王家瑢新婚合影,摄于1941年。

仅仅在照片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装饰有变化,袖长、领高、衣长,都有变化。这些细节,才构成了“史”的线索。这些变化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与当时“时装”可相对应的。

不过1930年代开始,旗袍取代袄裙/袄裤成为了女性服饰的主流,而“裙褂”本质还是两截穿衣的衣+裙结构,自然孤立地成为了礼服阵地。

▲团花裙褂在民初1912年的《服饰草案》中被定为礼服,照片中人的衣长、领高包括头上的珠箍都是当时的流行

我们之前分析过的某张被误传为冥婚的照片,里面的新娘穿的就是典型的八团裙褂

“八团”的基本图案元素是“团花”。其实尽管先我们在裙褂上看不到它了,但是戏曲里还是大量在用的(戏曲里管这种款式叫“帔”)。

尽管“八团”逃脱不了旗人女性吉服的影响,然而“团花”或称“团纹”、“多团纹样”却是从明代一脉相承下来的。很多人讲到文化交流的时候,都很喜欢争当“输出方”,好像这样才叫“强者”“胜者”,然而实际上文化的交流必然是相互的渗透的。

▲身着八团吉服吉服的旗人女子

▲清中期,身着“团花”对襟立领服饰的汉人女子(图转自@洛梅笙)

▲清初-清前期身着“团花”立领服饰的汉人女子(图转自@洛梅笙)

一个时代一个风尚,哪怕用语言描述出来的基本元素是一样的,然而本身的风格也是不同的。并且清初的流行也以十二团为主,后来才渐渐以“八团”形式被确立下来。

很多“裙褂”的文章里都把它介绍地“头头是道”,神马必定和皇帝有关的传说,大家脑洞也是挺大的,挺能一本正经地牵强附会的——

上面的槽点,想必现在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长辈穿黑衣红裙也不是什么规定,只是更早的流行如此而已,袖长短也只是因为,本身民国袄裙的袖长就短,也是一种遗风而已。

❤❤❤

相关知识点重温:

清朝末年:让我们穿好“新衣”迎接中华民国的到来 | 经典旧文

衣能载政:民国时期三份官方服制条例背后的风起云涌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服?时代变迁中为何失去了礼服?

咄咄怪事:旗袍想要叫褀袍,汉服却不想叫华服,真让人看不懂!

“不传统”的旗袍为何有着无与伦比的国际范儿?

最近的文章:

「齐胸襦裙」争议声中的一百种还魂姿势 | “汉服”溯源

织机入门:用快递盒做一个“原始织机”

天热了怎么穿传统服饰?没有领子的民国不妨了解一下

-

❤ 春梅狐狸@传统服饰 ❤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 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作者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