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鉴赏与收藏
说到磁州窑风格尽失问题,不得不说说清末时期的磁州窑改良问题。伴随着清末光绪“新政”,由袁世凯主导的直隶工艺总局具体组织过对磁州窑的恢复和改良工作,具体的做法是全面学习和仿造景德镇瓷器。磁州窑第 一批就派了60人前往景德镇学习,景德镇窑也一直派技术窑工到磁州窑传道授业。改良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华民国,于抗日战争开始才结束。改良的结果是磁州窑虽然提升了胎釉制作水平,但完全用青花装饰代替传统的白地黑绘装饰,传统磁州窑风格丧失殆尽!
元代磁州窑产品趋向厚重,器型硕大、圆浑,纹饰主要有云龙、云风、云雁和鱼藻纹等。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著 名的民间瓷窑。早在隋代即已开始生产青瓷,到了宋代,磁州窑的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此时的产品最负盛名。自宋以后,元、明、清至今一直生产着。磁州窑不仅品种多,产量大,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磁州窑系,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磁州窑瓷器的拍卖业绩远不如明清瓷器那样“高不可攀”,即便在“高古瓷器”中,生产民窑为主的磁州窑艺术品也不及五大名窑、龙泉、建窑那样炙手可热。应当说这是收藏界的“潜力股”,而在梳理近些年的磁州窑成 交记录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此类情况。
磁州窑系在宋元时期是当时北方最重要的瓷器烧造窑口,尤其是白地黑花产品数量惊人,宋元时期磁州窑瓷器釉色白中带黄,以黑色花纹为装饰,有绘花、划花、剔花等手法。瓷器纹样简粗犷,极富民间情调,图案则为婴戏、禽鱼、龙凤、水波、卷叶以及花卉等。
磁州窑在北宋中期一创烧就达到鼎盛阶段,南宋、元、明延续。到了清代、民国,磁州窑沦为粗瓷,精品少见。
磁州窑即有长方形、腰圆形、如意头形、花瓣形、鸡心形、六角形、八方形、银锭形、虎形、人形等瓷枕,品种繁多,形式新颖别致,侧重实用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