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研究所】颠覆三观的心理疾病——癔症 01

晚上10点小苗和同宿舍的同学玩“笔仙”的游戏,小苗是第一次玩,非常投入地询问自己的感情问题,不知不觉就玩了一个多小时,这时一起玩的下铺西西告诉大家,如果到了12点还不停止笔仙游戏的话,笔仙就会上某人的身。小苗开始反复听到自己一直暗恋的学长阿正,在不停地呼唤她,并对她表达爱意,而且她也真真切切地“见到”了阿正。
她的双手摆成笔的样子,在头顶上不停地转动,同学看见了,抱住她的双手,她的头又像是笔一样在转动,把她的头和手抱住,她的脚在转动,完全停不下来,小苗一边叫喊着一边说这是笔仙让自己转的,自己无法控制。她还说只要见到阿正,她愿意这样一直转下去。
就这样小苗转个不停,转了整夜。同寝室的同学见状吓得抱头蜷缩在一起,第二天一早就赶紧去喊老师,老师见她行为怪异,叫来家人带她看病。小苗意识非常朦胧,自知力差,认为自己就是笔仙,能预知未来的许多事情。她妈妈见她这样,抱着她痛哭流涕,相信迷信的妈妈说小苗的声音、动作都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认为女儿的灵魂被阴间某个人勾引走了……
看到这,是不是以为自己误入了某部志怪小说或是恐怖电影?其实,刚刚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心理疾病的案例,而这个心理疾病正是——癔症。

癔症是什么

癔症(hysteria)又叫癔病歇斯底里,是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这些症状都以无器质性病变为基础。(比如,有的癔症患者双目失明,但做精密检查后发现眼睛并没有任何问题)
我们可能对歇斯底里这个音译词更熟悉一些,在一般人看来,歇斯底里常被用来描述那些过分和失控的情绪化行为。当人们以一种做作、夸大或极其富有情感色彩的方式回应自己所遭遇的情况时,通常会说这个人犯癔症了。
癔症曾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在维多利亚时代,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一系列的症状,并且这些症状通常被认为只能在女性身上观察到。
hysteria这个术语被认为起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他将癔症的症状与女性子宫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联系起来。古代思想家认为,女性的子宫可以在身体的不同部位自由活动。当子宫在腹腔内游走,游到某部位或器官,就会产生某种癔症发作。故,“癔症”一词来源于“子宫”的希腊语“husteros”。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推论显然是错误的。
提到歇斯底里,我们很容易便联想到一位发狂哭泣的妇人,似乎种种有关情绪的过激反应都和女性挂钩。但人们没有意识到,实际上,歇斯底里也常常发生在男性身上。
直到弗洛伊德遇到一位男性歇斯底里症患者,并和自己的老师布洛伊尔合著《癔症研究》时,才慢慢让人认识到之前的狭隘,癔症并不是女性的专属心理疾病,同时也开启了精神分析流派的大门。
1985年出版的《癔症研究》
毫不夸张的说,对后世产生广泛影响的精神分析流派源于癔症。

被压垮的脆弱少女

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合著的《癔症研究》中,第一个也是最有名的案例,是有关安娜·O的案例研究。
安娜·O原是一位有个性、有教养的漂亮姑娘。她出生在一个信仰宗教的富裕家庭。16岁从中学毕业后,家里就不准她再上学,甚至禁止她看书看戏,生怕她处女的童心受到玷污。
安娜·O
1880年,安娜21岁。这年7月,她深爱着的父亲罹患重病。她用全部精力废寝忘食地照料他,在此过程中,她自己的身体也逐渐衰弱。最初的迹象是虚弱、贫血、食欲不振。不久她也卧床不起。
安娜的病情发展非常迅速,除了咳嗽外,她还常常在房间里幻视看到死人的头颅和骷髅,扎头发的带子在她眼里变成了毒蛇。她一会儿情绪亢奋,一会儿又焦虑重重,总是说她脑袋里漆黑一团,担心自己会变得又聋又哑。后来是头部剧疼,继而是半边脸麻痹,接着又扩展到一条胳膊和一条腿麻痹。她开始变得语无伦次,最后竟然连说话的能力也全部丧失了。
一年后,当她父亲因病去世后,安娜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了。她再也认不清人,陷入深深的抑郁之中,常常粗暴地扯掉睡衣的扣子,几乎什么都不肯吃,哪怕渴得要死也无法喝水,还有恍若梦中的时空错觉,她把它叫做“时间消失”。
安娜家人请来布洛伊尔给安娜催眠,让她在催眠状态下回忆一些症状的起因。并且进行自由联想的对话,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只要能够回忆起这些症状的起因,她的症状就会消失。例如,有一次,她追踪自己为什么不能喝水,想起以前某天曾看见一条小狗在水杯里喝水,并因此感到十分恶心不卫生。她醒过来以后,就可以喝水了,症状再也没有出现过。运用同样的方法,她还摆脱了很多症状。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就在治疗接近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布洛伊尔深感意外的事。
1882年6月的一天,安娜因腹部痉挛而疼得打转,并说道:“布洛伊尔医生的孩子要出生了。”布洛伊尔感到极为震惊。自知清白的他不想因此身败名裂。他匆匆把安娜转诊给一位同事,自己与妻子外出旅行,彻底中止了对安娜的治疗。而据布洛伊尔说,安娜在之后由同事主导的治疗中逐渐痊愈了。
青年时代的弗洛伊德
同年11月18日,布洛伊尔把这一病例告诉了亦徒亦友的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正是通过对这一划时代的著名病例的深入、细致地分析、思考,弗洛伊德才打开了精神分析的大门。

癔症的今天

尽管癔症曾被认为是一种可诊断的疾病,但在现有的心理疾病诊断手册中,都回避了癔症这个说法。
· ICD-9把癔症列于神经症范畴内,包括癔症性立行不能症、转换性反应、分离性反应或状态、癔症性甘塞尔氏综合征、多重人格等类型。
· DSM-Ⅲ则取消了癔症一词,将本病归入以下三项:
(1)身体形式障碍
2)分离障碍
3)伪装障碍
这并不是说癔症这个词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了,实际上,通过现代科学对癔症的不断研究探索,发现癔症的种类非常多,发病原因也很复杂。人们会认为一个有着过多含义的词汇并不适合进入诊断手册,再加上歇斯底里这个词已经带有了一些贬义,因此才回避了它。
更重要的是,癔症离我们并不遥远。
比如说,现今社会存在的购物瘾、购物强迫症就被视为癔症的一种。现在有很多人必须要“买买买”才能释放身心压力,而且一旦停止购物就会浑身不舒服。焦躁不安、失眠、甚至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等。
只能说对于癔症的研究,还在不断的进行中,甚至我们可以将癔症戏称为“癔症宇宙”,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之中,有非常多样的症状表现。比如我们开篇案例里的癔症性附体障碍,以及童样痴呆、多重人格、失忆、梦游、失明、异物感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