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每个人都在岸边,等自己那艘船回来,所谓未来就在三句话里
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要去哪里?现在这一刹那,以及以后每一刹那,我们往哪里走?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了解三句话。
1
跟它一起生活,它就威胁不到你
第一句:“了解一切就会宽容一切。”
这是一句法国格言。
人类透过理性了解过去发生的一切,也就是说对于发生什么事、如何发生的,都要有个交代。
我们活在21 世纪,活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整个人类、我们中国人,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
这当然不是学术研究,不需要你有多深入,但你要有个基本的线索,知道过去的一切是怎么来的;
然后你才能适当了解,你现在所有的一切,以及未来会来的一切;也因此才能调整自己,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
拿我自己来举个例子。
有一年,我接受邀请,要在半年后为某个基金会做四场演讲。
从答应邀请开始,我心里就一直有压力,觉也睡得不太安稳,虽然还有半年,但是常常想到这件事。
那时候虽然我在学校上课很有经验,但面对社会大众演讲,毕竟和上课不一样,所以难免预先有压力,总在思考怎样讲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
比如,我去演讲会场需要搭计程车走很远的路,台北的交通有时候很难叫到计程车。
要去演讲那一天,我从出门开始就担心:
是不是叫得到车子?路上有没有塞车?会不会准时到?各种情况都在担心。
直到最后一场演讲那天,早上我出门时,忽然心情开朗,恍然大悟。
为什么?
我想到,既然焦虑是一定有的,你为什么不能跟焦虑一起生活呢?
把焦虑当作你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焦虑就不再成为一种压力了。
了解了你所处的环境,就可以宽容一切。
台北的交通本来就是这样子,你要到任何地方去,早点走吧!
至于最后是不是准时,老实讲也不是你自己能够完全掌握的,所以也不必焦虑了。
了解一切就会宽容一切,然后自己就不要在一种不可避免的、不可改善的困境里挣扎,不要作无谓的挣扎。
生命是宝贵的,时间是有限的,你设法用理性了解一切,然后接受一些既成的事实。
在这样的心态上面,就会觉得,人生中厌烦、焦虑本来就有,“好!我跟它一起生活,它就不能威胁我了。”
2
接受的目的在于超越
第二句:“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说到命运问题,他无疑是谈得最好的哲学家之一。
我给台大的毕业生题字,经常题这句话,但是还有后半句,是我个人的心得:“要改变你的命运,就要改变你的性格。”
有人会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吗?
事实上,人的性格包括性向与风格两个方面:性向是天生的,风格是后天培养的。
最典型的,教育就是风格的培养。一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就会慢慢改变风格。
人活在世界上,接受命运,就是超越命运,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而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命运。
怎么超越呢?
你可以通过性格的了解,而超越你的命运。
比如,很多人觉得自己命不好,事实上是他的性格不好,所以他跟身边的人、事、物互动,收到的都是负面的反馈;
而有些人说我的命真好,但你不要忽略,那是他的性格好,可以把一些苦难、坎坷当成快乐。
3
吃饭穿衣里悟出的道理
颜渊“箪食,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别人都忧愁得不得了了,感觉活都活不下去了,“回也不改其乐”,颜渊照样活得很快乐。
这种人实在是了不起,是孔子学生里面很令人佩服的一位。
另一位值得我们尊重的就是子路。
孔子说子路:“衣敝褞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孔子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跟那些穿着很漂亮皮草的人站在一起,丝毫不觉得惭愧的,就是子路。
孔子两个学生有这样的表现,让我们读《论语》的时候实在佩服。
每一个人都需要吃饭、穿衣服,但是这些外面来的凭借,能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的标准呢?
外在的条件不一定能随顺人的意愿,我们能改变的是自己的风格。
通过学习,让自己的风格发生转变,性格转变了,遭遇就会跟着变,整个命运也就改变了。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超越命运的限制。
4
谁的未来是梦呢?
最后一句话:“谁的未来是梦呢?”
对于未来,有一个比喻很精彩:
我们每一个人,就像在岸边等着自己的船回来一样,期待未来。
每天看着大海,希望自己那艘船回来,但是你必须先把船开出去,船才会回来啊。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把自己的船开出去,却在那边等船回来,那是不可能的。
船出去再回来,代表什么?
代表你的理想出去了,再回到你的现实世界来。
我们不要怕把自己的理想提出来,然后向着它去奋斗,但是你一定要努力出发,勇敢地超越自己既定的一切。
先不要限制自己,不要给自己的不敢找借口,把自己的潜力整个发挥出来,先去做再说。
我一再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小时候九年受口吃困扰的经历,那种被人嘲笑的滋味,内心的自卑感,是正常人很难想象的。
谁能想到,有一天我会面对台下无数学生、面对社会大众来做演讲呢?
所以,过去可能很坎坷、很不愉快,但是过去的痛苦有可能变成今天的快乐,关键全在你自己。
同样,今天你所承受的各种考验,怎么知道不会在未来,变为一种乐趣呢?
所以,了解了上面三句话,再来看自己的人生,无论你身处青年、中年或者老年阶段,都可以获得自己的答案了。
点击下图,听傅老师讲哲学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