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活鱼、广积粮,有鸡汤还要打鸡血,这三位大咖教你打造爆款

闫永:每个现象级传播的背后是社会心理使然

讲一个我们自己的例子,十九大的时候,新媒体小编讨论十九大的报告,我就想到了零成本的方法,做了一个新媒体的产品,先根据那天的讨论记录做了一个脚本,把我们大概20多个新媒体小编拉到一个群里,把他当天说的话重复一下,场景是真实的,大家确实聊过这方面的内容,很快零成本的形成一个聊天记录,聊天记录生成之后简单的做了一些美化,头像做了一些美化,把它个人的换成单位的LOGO,这个产品就出来了,也把十九大报告里关于央企改革和创新的都讲到了。

结果后来共青团发,然后央视新闻、九大的官方账号都发了。发了之后第三方把舆论引爆了。第四步我们做了自我传播,第三天做了正面回应。接着搞了微矩阵的联动。到这儿还没有完,后来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网做了专访,到这里形成了全媒体全链条的传播。

背后其实是一个创新机制,打开一看全是正能量。

可以看到:第一每个现象级传播的背后是社会心理使然;第二个是每个热点舆情的背后也是公众情绪在主导。第三是每个新平台崛起的背后是粉丝的激情在澎湃,公众的激情把用户使用的激情抬起来了,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

所谓新媒体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大家想人是媒体,媒体还是媒体,像这样的矿泉水打上logo和二维码,将来的三微码它的前世今生你都知道了。所以现在人是最重要的,技术、流量、渠道、内容缺一不可。

我理解的政务新媒体的趋势:第一个就是去中心化,第二个趋势就是去中介化,第三个趋势包括用户社群化,第四个趋势就是内容视频化,第五个就是受众感性化,第六个平台开放化。

2018做新媒体怎么转型,我们动力是有的,都有考核指标,也有受众需求,但是呢如何构建一个使能的问题?两个方面构建:第一个是居高声自远,我引用了曾国藩先生的一句话,结硬寨,打快仗。硬寨就是强关系,跟利益相关方有非常强大的关系连接;第二个是自组织,第三个寨是智能平台,第四个寨是把微矩阵建起来。

构建智能还有另外一方面,内容上做供给侧的改革,借势造势就是“抓活鱼,广积粮”,鱼就是众筹,鱼是虚拟人,鱼是非颠型,鱼是大IP,也是短视频。

我们的创新表达,就是“有模有样人格化”,我们有自己的卡通包、自己的微博形象、自己的歌。第二个是“有声有色可视化”,可视化文字变成图,包括数据的可视化,柱状图、雷达图等等都是可是化的。第三个是有来有往讲的互动。第四个是有软有硬,卖得了萌,尤其微博上别人批评你怎么办,你得做好准备。然后有上有下,既高大上还要接地气。有轻有重,既要有鸡汤还要打鸡血。最重要的是有情怀,激起用户的共情和共鸣,这是心理和情绪的两个词。

震长:你经历过一次就会关注

我们是政府部门,生产全部的消息,把消息发布出去服务于大家。

前两天西藏林芝发生地震,我所有的平台都推送了消息,速度非常快,为什么这么快呢,就是背后我们这几年的工作,互联网平台和今日头条都打通了,地震一发生产生地震波到地震台站,地震台站记录以后传到区域网络中心,传到国家中心,我们的系统实时监控处理,发到平台那边,平台不做任何审核,像今日头条和新闻客户端,直接到你的手机上了,全链条全自动的。

我们的客户端那么多的用户,全链条没有编辑,哪儿发生地震立即进来实时推送。我们的云网站也是全自动的,代码自动更新,我们的用户访问,你在百度或者在谷歌搜“地震”两个字我们排名第一,这个网站的年访问量大概在几千万,大家内心的需求是比较紧迫的。

我们的微博比较晚了一点,通过开放的平台自动发布消息,对我们来讲也是进步挺大的做法。我们的今日头条,前两天重庆发生一次5.0级的地震,我们监测是4.6级,一开始推给重庆那边80万用户,后来人工复核说5.0级,今日头条有智能分析,把5.0级推送给两千万。

我们地震的大数据也是以人为中心,我们对网友服务,网友也给我们服务,我们通过网友震感的分布实时汇总地震烈度图。

另外一个大数据的应用就是热力图,这个是我得意的应用。大家知道现在的手机流量特别便宜,你几乎手机是实时在线的。所以我们绘制了手机代替人的存在,人越多颜色越深,人越少颜色越浅。2016年青海门源地震,我们的热力图就是显示为0,人及其稀少,事实证明这次地震确实没有人员伤亡。

最后一点就是机器人的写稿。它的自动写稿包括有十三四项的内容,有文字、图片,很多直接拿出来就可以当新闻图片,都是自动绘制的。所以机器写稿就是几百字,几张图,几秒种,然后几亿用户,自动对接。我说的内容比较简单一些,我们地震的这一块工作,更多的通过技术、通过网络,通过新媒体的服务形态,我们服务于更多的用户,因为大家对于哪儿发生地震可能不太关注,但是你经历过一次就非常关注。

郑劭清:后公号时代,时政新闻还能怎么玩儿

什么是后公号时代,现在进入新时代了,有大的新时代,就也有小的新时代。

其实朋友圈中的情绪主导式传播主要通过朋友圈分享,刚才闫主任说了要共情,很多人说我认同你,还有人先转后看,这个分享就是在朋友圈形成链条形式的传播。

现在我们还在做报纸,我们一个团队是既做报纸也做公号,我们首先是在报纸的版面上进行尝试,从大概2012、2013年左右,在报纸上进行新的转化。然后报纸转化为“政知局、政知道、政知圈”,很多人问我这三个公众号的定位,很难回答,我们都是摸索中前进的。

我们也做过画像,看我们公号文章的读者超过85%是男性,职业上来讲,公务员占非常大的比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省部级以上的官员,还有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其它的特色用户,特色用户比如说想考公务员的大学生,想要高考政治需要补课的高中生,想要上岗的都找到我们这里来了,这都是特色用户。

区域上来讲,北上广非常多,而且让我们意外的广东人热爱时政,我们一致认为他们喜欢炒股。从城市上来讲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南京、郑州、杭州、西安是主要的城市分布。我们算了一下10个里面9个是副省级以上的城市,估计还是有钱人比较多。

现在说说全媒体的维护和运营,我们怎么操作的,几个做法:

第一个编辑带班,什么意思呢?我们要求我们部分编辑的水平达到其它部门副主编的水平,需要编辑独当一面。比如我们报社的编形会,选题会我不参加,编辑自己参加,你自己独立判断,对这个选题怎么沟通、怎么安排、怎么统筹,把关人在边儿上最后把关,把编辑放到第一线让他起到临时指挥者的角色。

第二个就是轮值编辑。我们最近一个稿子得了一个奖,获奖作者是编辑,编这个稿子的是记者,让每个人几方面的素质都能够更加增加,大家轮值编辑。

第三个是公号全链条管理,从线索发现、选题、采写、用户运营整个链条一个人完成,每个人都是一支队伍。

第四个是口线AB角,大家跑新闻都知道,基本上要跑口线,跑部委,跑口线我们会划分一个小组,比如跑政法的两个人,你跑A出现事情B马上补上去,这样采访的链条才能够很顺畅的衔接起来,不会因为某个人发生空白的故事。

第五个是项目的报道制,跟我们的口线有关系,每年很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中央的财政预算,预算的报道就是由跑审计的记者承担,每个记者在你的领域里有什么专家,涉及你的领域的时候你应该是项目带头人的角色,这是我们的机制。

第六产品监控评估,每天都会开会,对我们新媒体的传播以及同行业的情况进行重大评估,每周有数据,每个月有分享。

第七是政知沙龙,请同行业做的比较好的来做沟通。这就是通过新细微的做法,点点滴滴的,这样企业逐步走向正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