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分享:浅谈内治和外治
浅谈内治和外治
末流郎中
中医治法,内外两端概之。其术有六:砭、针、灸、药、按摩、导引。六术又称六艺,六艺中,唯药为内治,其余皆外治,术虽异,而理实同也。故内治外治地位平等,不可非议也。
然天下之大,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今当剖析明白,使内治外治,皆有法可依,助医者之进步,帮患者弄明白。
内治一途,学用甚广。中医外治,原本式微,近二十余年来,挖掘整理,发扬提高,渐成燎原之势,诚为可喜。
内治之法,较为成熟广泛,故名医明医辈出,此诚幸事也。然则亦有所学肤浅、欺世盗名谋利者,用轻浅之法,微小之量行苟且之事,苟或不中,则设法推诿,若有幸中,自诩神医。如斯日久,摧残国民信心。诚然,事无十全,金非足赤,纵为上工,亦只医得八九分,总有不可医者,失败亦是难免。肉体能量、心理情志、道德伦理、社会环境,皆有干系。故健康非徒医家事也。自古有训:郎中只治命长人。人之生死者,气数也。气数有定,而死亡不可免,若因某因,气数过耗,则禄尽人亡而势不可挽也。
内治之医,须当通四诊而明八法,辨证候而擒病机。知此,庶可为医也。故为医者,自当明之,四诊合参精心调治,斯乃的对。若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则医患两危矣。含情脉脉,脉脉含情,医患之情亦隐含脉中,若不懂切脉,并精四诊合参,则恐失过半矣。故患者就医,会否切脉,乃一择医之标准。
《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内外治疗之理,法相森严不得移。内治理法根据于《素问》,外治渊源由来于《灵枢》。此处非为探讨经典,言内外治之源而已。由此而下,可依者众也。内外之平等,犹夫妻之平等也。
手法外治,重乎望触叩听,针法之要,本乎补泻随迎,砭灸按摩之理,亦本乎此,导引之法,以动作与吐纳,调心调气,调意调神,自内而外,以求元真通畅、五藏安和。若夫徒求外情,忽略内情,则美中不足矣。曾见前辈高手,外治之时亦望闻问切,开具处方,定其剂量,方始行之。故渊源无二,内治何尝不可望触叩听?而外治又为何不重四诊?其实,其理唯一也。
古贤用针,针下之感应而生死立决,其效甚著。今之针法急救,亦有之,效著者亦众;手法之运用,挽危于倾刻者,比比皆是,故要之也;针药手法之不及,有灸之而回生,故灸法流传甚广而效佳,乃至奇迹者亦有之。故外治为大法门,岂可视为小术哉!
西学东渐,病情复杂,有其力所未逮者,故患者乃返求于国医,此人之常情也。然则非一二十载难成好中医。内治中医打造颇辛劳困难,其入门不如外治容易,故外治家甚伙,而建功良多。
然则,当此国医复兴之际,当理性看待,热闹背后实有隐忧。内治者,有只求方药成法,而忽于理法者,有袭蹈医案之汤头先生者,满口滔滔,颇使人忧也;外治有理法不明,一味蛮干者,虚实不辩,阴阳不分,全凭主观热情者。
曾有外治者,反诘于余:外治两条,有效无效,什么法理,实属多余。余笑而答曰:武林高手点穴,循经伤脏点穴闭气,其有之乎?曰:有之。余曰:夫经穴者,医者明人术,武者悟杀机!外治当循经救藏,点穴济气,方为正途正法,若不明法理,汝之外治,万一有误,岂不恐怖?或可使患者一时畅快,若操作失当,轻则亏耗气血,重者暗伤其穴而闭气,误循其经而损其藏,暗生恶果,损人寿元,失德大矣哉!彼沉吟良久,曰:然。后乃习法理也。
譬如内治,当据理立法,以法驭方,依方而遣用合适之药,方为妥当。又当料判,患者用药后,证脉当变化如何,并反复检验。方可如车夫驾车,指挥牵引而不为证候之表象所误也。
譬如外治,当知脉证,亦设方案,料判外治之后脉证若何,若变化合情应理则妥;若证轻之而脉变不应情理,纵然表面有效,实则已为误治矣。当反复求之,利人利己,斯乃幸哉。
内外治法,皆有妙用,术虽不同,法理如一。内治家不可轻忽外治,外治家亦不可怠慢法理。精通理法,内外合治,乃王道至尊。然知无涯,而生有涯,学人未可尽知也。故有偏于内治者,偏于外治者,此未可妄执一端互相轻视也。
总之,无论内治外治,法理之要,万万不可妄忽,否则误人误己误国医矣。愿天下同道共济之,兴国医而强中华。
本公众号历史消息查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