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清为禁地 各朝限制
封建社会以农业为基础,历朝历代的兴盛都离开农业的蓬勃发展,朝代更迭更是离开一个粮仓的支持。西有关中沃土是先秦强盛的基础,刘邦占据关中的目的也是如此;刘备入主巴蜀,诸葛亮正是看中了巴蜀之地有农业发展所必备的条件。先秦一统天下,刘邦建立汉王朝,刘备称帝,说明这些地区是成就霸业的基础。东北的辽东地区也是成就霸业之地,历史上各朝都有限制其发展的政策,清朝祖先以辽东为基础,入山海关征服中原的,入关后满清政府一直把辽东设为禁地。
辽东地区曾经是个不毛之地,随着人口迁移才逐渐被重视起来。最早的记录在商周时期,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商朝皇室被迫离开中原地区,箕子带领大家一路向北直到辽东一带进入朝鲜半岛并在此建立政权。周朝时期辽东地区仍然是未开化区域,无人驻守也不被作为王室封地。到了战国时期燕国开始关注辽东广阔的土地,燕昭王大力发展辽东农业,燕国以此得到振兴。击败东胡后,在辽东地区设置上谷、右北平、辽东等5郡。秦灭燕后,燕国子民逃亡至朝鲜半岛,后人建立起卫满朝鲜政权。
西汉辽东四郡
秦灭汉兴,至汉武帝消灭卫满朝鲜,设立辽东、辽西以及朝鲜中北部的汉四郡,辽东才算纳入汉朝版图。针对辽东的特点,汉朝制定了一系列系统性的开发政策,在东北方向为国家建立起广袤的战略缓冲地带。汉室颓废之际,高句丽逐渐强大,成为东北一大强国,在南北朝期间高句丽不断侵蚀劳动地区。隋朝建立大统一政权,隋炀帝数次征讨高句丽切实无功而返,高句丽仍然不停骚扰东北边境。唐朝兴盛之后,针对高句丽进行了全面的军事部署,时机成熟后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一举消灭高句丽政权,才得以恢复中原对辽东地区的控制。
唐朝对辽东的开发,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业体系,同时发现了辽东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辽东地区也为唐朝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粮草和铁器,辽西衔接草原,还可以为军队提供战马。这一系列的举措为后期占据辽东的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辽国、金国以及清均是以辽东为跳板进军中原。辽东的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努力,蒙古灭金,蒙古游牧的政策大肆破坏辽东地区的农业基础,造成了辽东农业发展的停止。
明朝东北边境线
到了明朝,随着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北方的气温逐年下降,造成辽东地区天寒地冻,朝廷放弃了辽东地区。核心控制权逐渐转移到部分少数民族手中,爱新觉罗的崛起也是占据辽东地区后的事情,由此可见包含辽东地区的东北对于中国北方战略安全的重要性。作为清朝发家之地,清政府深知辽东地区的重要性。问鼎中原后,将东北作为祖宗龙脉的禁地,禁止汉人的迁徙极大的限制了辽东地区的发展。清早期,整个东北三省也仅仅有40万的常住人口。后期因为中原和南方的动乱,大部分人为了生存逃难至北京以北的东三省,其中60%的逃难人口居住在辽东地区,辽东地区再次得到了发展。
辽东的地理位置孤悬于中原腹地,与中央政权的联络只有辽西走廊一条,这里地理位置易守难攻。中原各个王朝非常担心辽东地区的大发展会形成地方割据政权,再以此为据点威胁中央政权,所以各朝均视辽东地区为战略缓冲地带,并限制当地的农业和经济发展。造成辽东地区想要发展唯一需要的就是人口,清后期的衰退人口的向北迁徙,为东北三省后续的发展提供了人员保障。后续辽东崛起基于天然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更重要的是迁徙的人口带去了先进的文化科技改变古辽东的原始状态。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包含辽东地区的东三省依旧是中国北方战略安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