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墓中有2000多件陪葬品,这串琥珀最珍贵,颗颗价值连城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内蒙自治区奈曼旗青龙山的一处辽国贵族墓葬被发现。在当时发现的辽国墓葬中,这是唯一存在墓志铭的,这也让考古工作者迅速确定的墓主人,原来它是辽朝陈国公主和其驸马的合葬墓。更为幸运的是,这座修建于开泰六年(公元1017年)的古墓,历经近千年,最终完好无损地保留了下来。

因此,当墓室被打开的时候,琳琅满目的陪葬品和鲜艳如新的墓室壁画,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专家也啧啧称奇。辽朝浓郁的草原文化丧葬习俗,也在陈国公主和驸马合葬墓中尽显无余。两位墓主人还戴着黄金面具下葬,这在中原文化中是非常少见的。

最后,文物工作者在墓室中,一共清点出3000多件陪葬品。其中包括晶莹剔透的玉石,光彩夺目的珠宝,熠熠生辉的黄金,这充分说明当时辽朝的繁华富强,也说明了公主的地位尊崇。然而,这么多陪葬品中,最珍贵的还是公主佩戴的那串琥珀珠串。

从当时发现的位置来看,这应该是公主随身携带下葬之物,也是最重要的陪葬品。因为年代太久,串琥珀的绳子已经腐朽,只留下一颗颗琥珀。它们的质地细腻,如同珠玉一样散发出光泽,并且做成了蚕蛹的形状,大有深意。

首先,专家经过仪器的分析,琥珀本非中国所产,而是来自于遥远的波罗的海。这也弥补了历史文献的缺失,证明了在辽朝的时候,古代中国就已经与国外保持了相当频繁的文化交流,这才能获得品质如此绝佳的琥珀。

其次,琥珀在契丹人的思想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辽人认为,琥珀就是勇气的象征,是尚武民族的最珍贵礼物。而且,在佛教盛行的当时,水晶代表佛骨,琥珀代表佛血。因此,没有哪个朝代,像辽朝那么重视琥珀,陈国公主墓中的琥珀很多,也是当时历史背景的真实写照。

至于说琥珀做成蚕蛹,则更是对公主的深深怀念。其实,这位女子并非皇帝的女儿,而是辽景宗耶律贤的孙女,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的女儿。按理来说,她是得不到公主的封号的。然而,她是辽国贵族的明珠,短短一生受尽宠爱,先封为太平公主,后改封为越国公主,死后的谥号是陈国公主。

公主的生活非常优越,可惜的是寿命实在太短了。她18岁时嫁给了年长十岁的舅舅萧绍矩,就在盛大隆重的婚礼完成两年后,她和驸马先后去世,留下了无数的唏嘘长叹。这个年纪实在是太过年轻了,以至于悲伤的亲人无法面对现实。

所以,蚕蛹形状的琥珀,就是对公主最好的纪念。蚕蛹的一生,经历了蚕卵、幼虫、蚕蛹和蝴蝶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形态差异很大,尤其是在蚕蛹时,古人认为它们的生命已经终结,破茧而出则是一次新生。

因此,当时的辽朝贵族们,也希望他们的公主能像蚕蛹一样,重获新生,以弥补太早离世的遗憾。这既是送给公主的礼物,又是对公主的一份哀思,还是发自内心地祝愿。

因此,这串琥珀相当珍贵,颗颗价值连城,它不仅是材质值钱,而且它代表了契丹人的丧葬文化,也代表了辽朝人的生死观。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亲人们也是希望公主此后,“但愿初相遇,不负有心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