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命人当场作诗,此人一挥而就,从此布衣换紫袍
唐朝因为诗歌而成为了浪漫的时代,但诗人们的生活却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洒脱。他们尽情展现才华,就是为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以李白为例,他行走天下,年轻时拜谒官僚,为的就是希望得到引荐;中年时被唐玄宗召见,得意地喊出“我辈岂是蓬蒿人”;即便到了晚年,永王拉他入伙,他欣然前往,摇旗呐喊。
纵观唐朝诗人的生活经历,绝大多数都是奔走于名利之间,孜孜以求,这与晋朝文人清心寡欲的风气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也让大唐拥有了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比如在唐玄宗开元初年时,就有一位诗人上书,表示随便命题,他都能够五步成诗。
这位诗人叫做史青,不仅我们不熟悉,就是在当时也是一位寂寂无名的普通百姓。因为他的口气很大,甚至惊动了唐玄宗。要知道,当年曹植写下《七步诗》,已经惊艳了整个历史,这个人如此说来,岂不是暗示自己比曹植水平更高?
这在当时人的眼中,就是不折不扣的狂生。当时李白还是个孩子,杜甫没有出生,曹植、陶渊明在诗坛的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李杜。然而,唐玄宗刚刚执政,朝气蓬勃,锐意进取,不但没有置之不理,反而很有兴趣地召见了史青。
皇帝很忙,作为有志成为一代明主的唐玄宗更忙。然而,像史青这样上书自荐的人并不少。所以,唐玄宗安排他们齐聚一堂,亲自出题考教。当时,唐玄宗要求他们分别除夕、上元、竹火笼等题目作诗。只有史青,确实临机应变,几乎是脱口而出。
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史青在那次激动人心地面圣时所作诗歌,几乎全部散遗。幸好《全唐诗》中还保存了一首《应诏赋得除夜》,让人跨越千年时光,依稀可以见到他的风采:
应诏赋得除夜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从题目来看,这就是唐玄宗所出的“除夜”。所谓“应诏”是指奉皇帝的命令而写的诗歌,所谓“赋得”是当时习惯在限定题目前所加的两个字。这充分说明,这首诗就是应制诗。这种诗歌不好写,更不容易出名。除了题目、内容有限制外,作者还必须写成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可谓“戴着镣铐跳舞”,很有难度。
然而,史青的这首诗却写得俊逸真切,非常富有感染力。前两句中,它以工整对仗开篇,出语不凡。而且,前一句使用两个“今”,后一句使用两个“明”,不仅在音律上朗朗上口,而且还暗藏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这两句紧紧承接上文的意思,诗中一来一去,就已经扣紧试题,抓住了除夕这个特点。而且,“寒”与“春”对应,更是表达诗人对于新春的向往,对于新事物的热烈欢迎。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这是诗人生活的体验。虽然冬去春来只在那一刹那间,但细心的人都能感觉到春回大地的暖气,也能该感觉到自然界中的勃勃生机。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这一句更是意味悠长。如果是迟钝的人,依然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那么再去看看后园梅花的变化,总会有着更为真切的体会。
史青在这首诗中,不仅写出了除夕是冬春交替的时间节点,更是饱含深情地歌颂期盼春天到来。更为关键的是,当时唐朝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局面,终于开始安定下来,迎来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朝野的新风貌,恰如春天的到来,被诗人敏锐地抓住,在诗中暗示出来。
大概就因为诗歌写得好,而且还褒扬了皇帝的功绩,唐玄宗非常高兴。他当场宣布封史青为左监门卫将军。别看名字里面有“门卫”二字,但这是货真价实的将军职位,而且还是从三品。按照唐朝的规矩,三品以上官员就可以穿紫袍,史青一下子就从布衣,变成了朝中大员。试想后来的李白,诗歌写得惊天地泣鬼神,却只是翰林待诏,不过六品官,怎么会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