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立”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称人生 “三不朽”为立德、立功、立言,所谓“死而不朽”也。据说,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若持这种观点,普通人顿时泄了气:古往今来多少豪杰大儒,却只有这两个半人能做到不朽。我们穷其一生,恐也无法望其项背,那这“三立”又与我何干?
其实,即使是庶民百姓,普罗大众,都能践行并实现“三立”。若将它当作人生自觉的价值追求,踏踏实实,坚持不懈,长此以往,则受益无穷。
德有高低。持高德者泽被天下,教化万民,是谓德;秉低德者独善其身,严于律己,在道德规范内运行,自然也是德。
“三立”之基础,在于“立德”,树立高尚的道德修养,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影响他人。为何要“立德”呢,这就必须处理好个体内部、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君子立德,首先需坚守正道,身正为范,这既是对“个体”的要求,又涉及了人该如何处理好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是由众多之人共同构成,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安全、自由地生活,就需要大家建立并遵循良好的道德规范,让社会能健康而有序地运行。
由此,从内部的自我约束讲,我们需要立德,是为“修正本心”,从外部的社会准则讲,我们更需要立德,是为“共建和谐”。立德是每个人都可以做、而且应该做之事,它诠释的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孟子讲“人皆可以为尧舜”,就是说在追求道德的不朽方面,人人平等,皆有可能。人活于世,无论长幼尊卑,贫富贵贱,只要我们尽到自己的本分了,便有德行的光辉呈现。
立德让我们具有更高的人格追求,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优势所在,它能将思考化作准则,在现实生活中催人不断进步,以求符合德行上的高标准。因为对自己有所要求,人生才有了努力的方向,生活也不会变得黯淡无光,“立德”对于普通人而言,都具有“根基”之效。
功有大小。建伟业丰功之人,为国家社稷,抛头颅洒热血,受万世景仰;践小事而躬亲之人,为家为己,勇于担负责任,堪称自己的英雄。
“立功”,若以古代价值观评判,它未免有些高高在上,指的是宏图大业,千秋之功。能为开创大格局而立下汗马功劳者,还不像“立德”一般,只靠个人主观能动性以及长期坚持便可完成,“立功”讲究的是人与外在条件之间,有机缘之配合,有奇巧之呼应。所谓“时势造英雄”,倘若没有这“时势”,纵使天降之材,也无法令英雄立功成名。古来立功者,为国家建功业,为社会谋福利,为苍生安社稷,为百姓求太平。这么宏大的功绩,需要天赐机缘来成就。
芸芸众生,功绩大小,不一而足,放开古人的思维,重新为立功定义,简单说来,就是“做事”。建功立业是立功,行善助人、担当职责也是立功。“立德”和“立功”是密不可分,一个是“但存好心”,一个是“但行好事”。
白居易感叹人生苦短,吟诗道“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与天地山川相比,和日月星辰相较,人生太过短暂,犹如白驹过隙,一回头就是百年身啊!但正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放在宇宙之中都如此短暂渺小,所以更应该珍之惜之,并且在有限的生命中,尽量好好做事,奉献自己的精力、才智、时间。哪怕辛苦一辈子,取得的不过是微末成就,但只要用尽了全心全力,以实实在在的成果与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与进取,这就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己。
在平凡到近乎平庸的生活中,若能勇敢挑起命运赋予我们的担子,不推诿、不回避、不放弃,做一件一件小事,行一步一步脚印,亦是在个人的版图上,描画事业,立功创绩。
言有深浅。有的思想能流芳百世,让万万人受益无穷,深邃而悠远;有的思想能指导此时此事,令人茅塞顿开,头脑清明,这自然也是“好言”。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这样说过:“人生有三件事:立言,立功,立德。立言靠天赋,立功靠机缘,立德靠一生看似平淡的坚持。”由此可见,“立言”对人的要求最高,因为若无天赋,再怎么努力,成就也有限。倘若拥有一颗伟大的头脑,才能著书立说,流传后世,永垂不朽,达到“立言”的境界,这就让天赋欠奉之人脸红惭愧,忍不住知难而退了,心想我生来这般平凡,岂是做高深学问的料呢?关于“立言”,说:“写文章也不是很困难,主要是意思好。”
何谓“意思好”?就是要有自己独特而真挚的思考,所表达的思想,能够丰富人类的文明宝库,这便是有价值和意义的“立言”。可毕竟做学问、写文章的人,和大众比起来算是少数,难道大众就不能“立言”了么?当然不是。
人只要活着,不麻木、不苟且,他一定是拥有特别的个体思想,对一个普通人而言,将思想的结晶,以言语或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都是“立言”。比如写给朋友的一封真情信笺,因为有友情的流动,思想化作涓涓细流,字里行间,不是一个人的寂寞独语,是两个灵魂之间的思维碰撞,这是“立言”。比如父母对子女的一条谆谆教诲,只要是有价值的,能切实指导孩子成长的,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而言,它也是一种广义的“立言”。
也许是简简单单一句话,也许是浅浅显显几个字,也许是平平常常一个道理,只要能影响他人,产生良好的效果,形成正面效应,这便是我们的学问、思想与精神的具象化呈现,来自生活,又指导于生活,来自精神,又呼应精神,来自灵魂深处,又直指灵魂深处的“立言”。
立德、立功、立言,这三者既呈递进关系,又彼此紧密联系,更重要的是要统一于人生实践之中。立德是基础,让我们懂得应秉持怎样的做人态度,持有怎样的道德修养;立功是做事,从精神到物质,在良好的道德指引之下,我们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获得何种成就,践行怎样的人生之旅;立言,又从物质层面回到了精神领域,是让自己的思想“发声”,好的思想,好的精神,应该让人知晓、了解、学习、借鉴,从而更好地传承下去。
宋代大儒张载的“四句教”,概括了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既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人,就是在这多情又无情的人间世界中,孜孜不倦地立德、立功、立言,呵护自然统一,建立和谐社会,弘扬优秀传统,开拓太平尘世,寻找人生意义,创造人生价值,实现人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