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号讲堂之学术新星微分享 | 回顾:学术生活与科研经验
2020年3月29日,由共青团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指导,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主办的“59号讲堂”活动顺利举办。本次活动为学术新星经验分享系列活动的第二期,邀请了三位第十三届人大学术新星获奖者——法学院2016级博士沈健州,国际关系学院2017级博士释启鹏,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博士张超,以“学术生活与科研经验”为主题,与同学们进行分享。
Part 1
法学院2016级博士沈健州师兄的分享主题是“论文写作与发表技巧”,师兄与同学们重点分享了论文投稿和发表方面的心得。就提高投稿命中率的问题,师兄建议同学们在投稿前,区分综合期刊与专业期刊的不同要求、充分了解目标刊物的风格和编辑的专业背景,以提高论文获得青睐的可能性。就期刊给予的反馈意见,师兄认为要尽可能接纳并据此完善自己的论文;在回复修改意见时,要逐一回复,切忌遗漏。就投稿过程中的心态问题,师兄认为退稿是常态,不要因此而失去信心;要经常与老师、同学交流,对自己的论文反思,以找到不足之处。
Part 2
国际关系学院2017级博士释启鹏师兄的分享主题是“科研生活与学术情怀”。在科研生活方面,师兄认为每天必须保证一定的科研时间,但是也不能让学术占据自己生活的全部,同学们应培养学术之外的兴趣爱好,以作为科研生活的调剂。在学术情怀方面,师兄认为对于选择学术道路的人来说,应当将学术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与情感寄托。在学术研究的内容方面,师兄建议与社会现实结合,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身份意识,更全方位地关注真正的大众生活,做更有价值的学术研究。
Part 3
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博士张超师兄的分享主题是“科研经历与博士感悟”。师兄首先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并建议同学们多与老师合作、多写文章练笔、多投稿寻求机会,同时不要排斥任何选题和研究方法,如此,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实力。在刊物选择上,师兄认为投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期的文章即便只发表在普通刊物上,对于科研经历的丰富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后,师兄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博士感悟,“科研工作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没有超越,只有在路上”。
三位第十三届人大学术新星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学术与科研经验的分享盛宴。在自由交流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主要是关于“论文选题”、“论文框架构建”、“学习心态”等方面的内容,三位师兄也进行了详细而耐心的解答。至此,本期关于“学术生活与科研经验”的分享活动圆满完成。
59号讲堂将于近期举办,欢迎同学们持续关注研会,参与活动!
文稿|学术部 谈倩妤 刘一萌
图片|学术部 杨睿
排版|学术部 杨睿
初审|学术部 赵竞舸
终审|王东升 魏嘉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