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系列40丨名儒缘何缺席改革?

△幕后黑手

兴太学,养儒仕,优化人才选拔制度,这一系列举措对于儒学在百家之言中地位的提升有着莫大的意义。看着刘彻和公孙弘进行得如火如荼,似乎少了一个人的身影。

起初在刘彻说要全国范围内推行儒学之时,是谁最积极地拥趸?是董仲舒。可是为什么如今却不见了他的身影呢?

其实,在刘彻“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之时,作为儒学忠诚捍卫者的董仲舒,却早已被调离京都,远离了中央。

先前说过,董仲舒提出了“天人三策”之后,便被刘彻派去了江都,在易王刘非手下为相。刘非生性蛮横骄奢,而董仲舒的到来,不但没有给刘非“想入非非”的机会,更是将其教化得忠君孝祖,浪子回头了。

可未曾想,刘非这个难题是解决了,但董仲舒的处境只是暂时好转,没过几年,灾祸再次降临。公元前130年,董仲舒被刘彻投入大牢并下令斩首。而此次祸端的缘由,是先前发生在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园殿的两次大火。

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园殿是皇帝祭祖的地方,先后曾发生过规模不小的火灾。董仲舒认为这是他推行“天人感应”的好机会,便抱病起身,就此事写了篇奏章。然而这奏章的内容,却是有些不太妥当,因为董仲舒将“天降灾火”的示警归咎于皇帝与朝臣不当的言行举止,并由此针对朝中一些弊病提出了建议。

虽然董仲舒并没有将这份奏章顺利呈上,但它却被别有用心之人偷盗了去。而这偷盗之人,正是先前我们说过的主父偃。

主父偃和董仲舒都是当朝重臣,但在学识上,主父偃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董仲舒确有过人之处,让自己更是心生妒意。因此,那日去府上探望董仲舒,当主父偃无意间看到了这份奏章时,他的嘴角闪过了一抹暗笑……

主父偃很清楚刘彻推行儒学的目的并不单纯,而董仲舒却不同:他对学术天道的研究,要远远地高过对世间权力的欲望,甚至皇权的威慑。你董仲舒不是总说“君权神授”么,然而如今你却站在君权之上指指点点,对于君临天下的刘彻来说,他会怎么想……

在这里插一句话,虽说朝堂之上的斗争并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但就此时的作为和行径来看,主父偃早年间四处碰壁、无法安身也是有些原因的。

写好的奏章,被主父偃“积极”递交给了刘彻。正如主父偃所料,刘彻果真愤怒不已。只是刘彻并没有急于治董仲舒的罪,而是特意安排了一场好戏:召集朝中儒生,传阅这份匿名的奏章,并给与评价。

朝中诸儒并不知这奏章出自于闻名天下的董仲舒之手,但有趣的是,众人看过之后,纷纷表态说此文有讥讽朝政之意,定是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无知之人所写。

看着堂下众人议论纷纷,刘彻突然向一个叫吕步舒的发问:“你觉得这篇奏章写得如何?”

吕步舒思考过后,认真答复:“此乃下愚之作!”

听完吕步舒的评价,刘彻突然冷笑一声,说道:“既然大家都已有了评判,朕心中便有数了……来人!将作此愚作的董仲舒押入大牢,择日问斩!”

这一时之间,朝堂上是炸开了锅。万万没想到,他们口中的无知之人,竟是名满天下的大儒董仲舒。而被刘彻单独提问的吕步舒更是脚下一个踉跄,因为董仲舒正是他的授业恩师!

没错,吕步舒正是董仲舒的弟子。而今他不仅当堂贬斥了恩师的文章,甚至还成为让恩师面临牢狱之灾的主要推手!

演完了这场戏,刘彻也不理会满朝惊诧不已的臣子们,只是施施离去。

或许,刘彻仍是怜惜董仲舒的才学,最终赦免了他的死罪,只是降职为中大夫。自此,董仲舒也不敢再“妄言”。

然而,没过多久,死里逃生的董仲舒再次被推入了火坑。而这一次的幕后推手,并非主父偃,而是换成了公孙弘。

公元前125年,胶西王刘端的国相之位空缺了下来,时任御史大夫的公孙弘向刘彻进言:“胶西国相之位,非大儒董仲舒不可胜任。”

于是,董仲舒再次出任诸侯国的国相。只是,这胶西王刘端,却如先前的江都易王刘非一样——“性蛮横、骄奢甚”,甚至在凶狠残暴的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令人胆寒的是,先前朝廷派去的数名国相,都是死于刘端之手。

这哪里是委以重任,分明是要置董仲舒于死地!

公孙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和主父偃暗盗奏章的原因相同:嫉贤妒能。

董仲舒四十岁便名满天下,成为世人尊崇的大儒。再看公孙弘,四十岁时才刚刚捡起书本,在学识上,公孙弘根本无法与董仲舒相提并论。况且,董仲舒向来不喜公孙弘的阿谀狡诈,不屑与之为伍,公孙弘更是因此心存怨怼。

然而,没想到的是,那些想要陷害董仲舒的人又一次失望了。那胶西王刘端自是残暴,对董仲舒却是礼遇有加:“世人谁不知先生您的才高德厚,您来担任国相,刘端欣慰不已!”虽不知刘端此话是真是假,但至少,董仲舒再一次虎口逃生。

俗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董仲舒对主父偃和公孙弘二人,从未做过不义之事,却反遭他二人的陷害,小人之心,狭隘阴狠,尤其公孙弘的道貌岸然更是令人防不胜防。

反之,如刘端、刘非一般恶名在外的人,却能对一个桃李满天下的大儒真正以礼相待,着实是讽刺。

(0)

相关推荐

  • 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丨警惕用人偏差

    原创 刘文瑞 中华文化干部学院 2020-07-07 收录于话题 #刘文瑞2 #管理15009 #历史120293 #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 | 刘文瑞14 名师著作丨<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 ...

  • 平津侯公孙弘:一个养猪专业户的逆袭人生

    文 / 子玉 老骥伏枥,世人有多少人在行将就木的年纪还对千里之外浮想联翩?然而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大器晚成,君不见姜尚满头银发而犹沙场点兵. 公孙弘在六十岁的年纪被以"贤良文学"的身份 ...

  • 程张 ‖ 振兴儒学——广川董仲舒世家

    董仲舒,广川人(今河北枣强县境内),自幼聪敏好学,尤其喜欢研读<春秋)之学.在西汉初,孔子所创儒学"五经"中,惟<春秋>学的传人最少,几成绝学.董仲舒精研细思,很 ...

  • 汉武帝的那些丞相们——壮年时代的改革担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有了儿子之后的汉武帝,不仅仅年龄上更加成熟,在政治手腕上也愈加炉火纯青.现在摆在刘彻面前的迫切问题就是该选择怎样的人来担任丞相,是功勋卓著的老派贤良?还是血浓于水的亲戚,亦或是一 ...

  • 【武帝】 二十三、上位

    官场游戏 我国古代史有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天下大乱,皇上用能臣.天下太平,皇上用庸臣.最典型的就是唐玄宗,他在老人家重用的大臣,从开元年间的姚崇.宋景到天宝年间的李林甫.杨国忠,正好见证了唐玄宗开元 ...

  • 大汉系列35丨举孝廉 以儒治国第一步

    △诏举孝廉 在不遗余力地将窦氏家族的残余势力从朝中清除之后,刘彻发现自己仍旧面临着初登基时就遇到过的问题:可用之人寥寥. 虽然此前刘彻先后也招揽了一些人才,比如主张发兵援助东瓯的严助.为刘彻张罗扩建上 ...

  • 大汉系列39丨兴太学 以养儒仕

    △长安太学 对于公孙弘的"拜相封侯",除了太史公,更有钱穆先生感慨道:公孙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确实,在此之前,丞相的人选只能从列侯中出,比如之前提到过的三位 ...

  • 大汉系列01丨移天易日 吕后专权(上)

    △吕后掌权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逝世,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 刘邦还是亭长时,小时候的刘盈便跟着母亲吕雉下田劳作.若是父母恩爱,家庭和睦,清贫点倒也罢了,偏偏碰上的是刘邦这样一个爹. 刘邦彭 ...

  • 大汉系列02丨移天易日 吕后专权(中)

    △吕后掌权 这"商山四皓"的名头并不被很多人知晓,大多都是因为刘邦易太子的事件才略有耳闻.刘邦曾多次恭请四位先生出山,都没有结果,看上去好像很神秘的样子. 其实,"商山四 ...

  • 大汉系列04丨无为而治的刘盈

    △黄老之学 今天,在说吕后之前,我们先花点时间来说说这个仿佛如昙花般一现的汉惠帝刘盈. 高祖刘邦对自己的这个儿子有点不太看得上眼,说刘盈"仁弱",反倒是刘如意更像自己.但事实上,刘 ...

  • 大汉系列06丨诛杀吕氏的京都血案

    △未央宫 尽管刘章有着在吕后面前"肆意妄为"的资本,但他毕竟也是吕家人的女婿,按理来说,无论是谁站出来反吕氏,也轮不到他刘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章对吕氏如此不满呢? 记得我们之 ...

  • 大汉系列07丨平叛,还是政变?

    △争夺政权 随着近卫军兵败,陈平.周勃与刘章等人里应外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吕氏一族 屠戮殆尽,无论是躲在宫中的还是隐匿民间的,一个都没有放过,最终肃清吕氏外戚后将刘邦第四子刘恒迎立为新帝. 而就在 ...

  • 大汉系列08丨雄狮初醒 帝国崛起

    △汉武盛世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一个学术思想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其活跃的时代,即"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东方的中国,我们称之为"百家争鸣".而在不久 ...

  • 大汉系列09丨如履薄冰的新帝刘恒

    △渭桥迎接 公元前180年,陈平.周勃等大臣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迎立刘邦第四子刘恒为新帝. 犹记得彼时吕后为巩固汉惠帝和自己的政治地位,用尽了手段诛杀刘邦其他的儿子.即使是长子刘肥,也是在刘盈的帮衬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