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致胜之二

今天早上伴着懊悔醒来。昨天约了今早集体跑步,麦肯锡的全球总裁鲍达民先生也会参加。多好的和大咖交流的机会。

结果早上伴着脚的剧痛醒来。好像每年都会有一两天,上一次是去年五一。脚会疼到不能沾地,走路都不利索,别说跑步了。也许是我小时候得过关节炎的后遗症,也许是痛风前兆。即便在全年跑量三千公里的2014年,都未能避免。我想我坚持运动,还是可以缓解和控制这样的疼痛。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鲍达民先生。

(我和鲍达民先生的合影)

鲍达民,Dominic Barton,加拿大人,1986年加入麦肯锡,广泛服务于银行、消费品、高科技、工业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客户。

2000年至20004年出任韩国分公司负责人,2004年至2009年当选麦肯锡亚洲区主席,常驻上海分公司。

2009年当选麦肯锡董事长兼全球总裁,成为麦肯锡第11任领导人。

担任的社会公职主要有:加拿大财长经济发展顾问委员会主席、首尔国际商业咨询理事会主席。兼任布鲁斯金学会理事、罗德信托基金理事、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鲍达民先生80%的时间都用来和全球各国的企业家交流,几乎每天都在飞。这次是为论坛专程从纽约飞来。凌晨四点落地北京,五点多赶到酒店,六点多开始跑步。这就是世界级商业精英的节奏。

其次,分享鲍达民先生本次演讲的主要内容。

(上面是鲍达民先生演讲的全部PPT)

有些观点和内容,在昨天的论坛中已经有过介绍,公众号昨天更新的内容也已经讲到。今天只讲几个昨天没有提及的观点。

第一,人才致胜理论提出的三大背景: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的快速进步,老龄化的不断加剧。

比较意外会把老龄化作为背景。过去几年我非常关注人口老龄化的数据。二胎放开后,测算新生人口数据争议较大。不太相信官方测算的人口数据。有多少人在中国都是一个谜。总的来说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未来劳动力人口的绝对数会持续下降。鲍达民先生的观点是未来4-8亿的工作岗位会消失,同时也会有一些新的工作岗位。我认为未来的承受更大挑战的是教育,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需求。

第二,人才为先组织的七要素。

1、建立黄金三角。首先的是要提高CHRO地位。在中国因为公司治理的特殊性,这个三角可能更多的需要改变为四角,董事长不可能缺席这样重要的话题。

2、找出关键的2%。最关键的2%岗位都是哪些岗位?可以确定的是,一定分布在不同的层级。对于取舍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对此必须达成共识。

3、激发董事会活力。董事会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在人才建设上,目前平均占用时间仅为5%,相信很多企业的董事会根本没有这样的内容。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是荷兰ing银行,每月花两个小时专门讨论人才话题。

4、转型为敏捷组织。敏捷组织现在成为一个热词,我觉得这个内容是不新鲜的。互联网的去中心化,用在公司组织上,和敏捷组织是一回事。本质上还是要将公司顶层决策,转变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决策,让更多的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参与到决策和创新中来。

5、充分利用新的数字化工具。也就是大数据在人才方面的应用。

6、提升人力资源职能。举了全球顶尖投资机构黑石作为案例。

7、制定人才并购战略。人才并购,也就是并购的目的不是产品、技术和市场份额,而是人才是团队。比如苹果过去五年从不同行业找最顶尖的2%的人才。

第三,麦肯锡自身的实践。

麦肯锡全球有2000名合伙人,决策高度分散化,非常扁平的模式,并非全部听命于CEO。在全球分地区有15种不同的客户手册。比如在中国的业务有自己的特色,有些在其他地区是没有的。麦肯锡有着更灵活的人才组织方式,有专门的人员配备系统,根据每名员工的特点配备各项目团队人员。

第四,对于中国企业的评价。

中国的企业组织变化的非常快,比西方更快。这也是值得西方借鉴的。

民生银行的行长是由党考核,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公开的考核,每个人都有机会讲意见。鲍达民先生第一次听说时非常震惊,这样的考核机制全球都不多见。

海尔在组织变革方面的实践也非常有特色。将8万名员工组织成2000个团队,开展内外部创业。

第五,人才规划。

每一个公司都要有未来5-10年的人才计划。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就麦肯锡来说,目前MBA的比例占80%,未来十年打算下降到50%。

美国电报公司CEO五年前说,他们制定了很多培训计划,为员工进行了五年期的培训。帮所有员工准备好迎接五年后的工作。这比把人开掉,再从外面招人好得多。

  最后,推荐鲍达民先生的专著。

英文版已经面世,书名为《Telent wins》。这本书凝聚了鲍达民先生多年的观察和洞见,是全球视野下人力资源领域非常前沿的一本著作。鲍达民先生开玩笑说,听完了今天他的演讲,就可以不用再看这本书了。其实可以理解为他演讲的主要内容,就是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期待中文版尽快面世,同时但愿中文版面试时,我已经读完这本英文著作。

(鲍达民先生给我的签名)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希望可以带给大家启发和收获。

最后是每天都有的一段话:

如果关注了这个公众号,那就请定期来看看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觉得写得挺不容易,那就请给个点赞。

如果觉得公众号的内容有共鸣或者有错误,那就写下你的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