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的乱局与永恒的精神——北京奥运会设计的故事
不确定的乱局与永恒的精神——北京奥运会设计的故事
首先谢谢卫颖飞博士、余国良博士请我在BioInnovation Summit 2020新原力论坛上为在场的生物医学专家们分享设计的故事。今天设计与科技,与医疗,与商业紧密结合,融合创新,设计学院开设医疗设计专业,大健康专业,Well-being专业,工学院与商学院增加设计课程,所以特别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来学习。我相信,创新的火花、美好的理念、有趣的想法、新的社会发展的驱动原力常常来自跨界的融合,来自不同行业间知识的对撞,来自不同思想的交流。
王敏教授演讲现场
几个月前在美国时与卫颖飞博士商量在这个大会上讲什么内容,颖飞知道我做过多年奥运设计,让我讲讲奥运设计的故事。那时因为新冠疫情,无法回国,深深感受到全球因为疫情带来的乱局以及全球化的不确定性。我们看到,疫情加剧了种族歧视,恐怖主义加剧了民族间的仇恨,贫富不均加剧了社会矛盾,民粹主义加剧了全球化的裂痕。面对乱局,回忆当年奥运的过程,便特别怀念各国运动员与观众欢聚一堂的美好时光,留恋当时奥运的激情。尽管时过境迁,但2008北京奥运的那种不为国界,宗教,政治,民族限制的全世界共同欢庆,公平竞争,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好的自己的精神依然令人期盼与感动。
20年前北京的申奥与之后8年筹备奥运的历程是我一生投入时间与精力最大的一个项目,整整8年的时间。在奥运设计的过程里跟许多人合作,这些合作对我后来的工作起到了特别大的影响。
奥运设计是世界最大、最复杂的设计项目。从体育场馆的设计到街道景观,大到飞机的喷涂,小到一张张门票,处处都需要设计,样样都是奥运品牌的展示平台。所以奥运的设计是一个最具挑战性的设计,也可以说是最折磨人的设计。
2008年北京奥运设计
在奥运的这些方方面面的设计上,不管是在场馆里、比赛用具上还是城市景观里,自始至终、随时随刻,大家都能看到一个奥林匹克的形象、一个北京奥运会的形象、一个能够把奥运精神体现出来的形象与景观。
今天给大家分享几个当时设计的故事,希望透过这些故事带给大家不仅些许色彩与图形之下的意义、品牌视觉行为管理的经验、品牌视觉行为建立的经验,也有能够超越国界、宗教、民族的奥运精神!
中国式申奥——13亿人的梦想
黄克俭的《中国式申奥》
黄克俭先生的《中国式申奥》这本书中谈到北京奥申委2001年把我从旧金山请到北京参与2001年北京申奥的故事。这本书正在准备再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经全文播放了这本书的内容。
为什么大老远从旧金山请我回中国做申奥设计?大家知道1996年北京申办奥运没有成功,所以2001年第二次申请可以说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动用了所有可能的力量、所有可能的资源。
但北京奥申委的申奥陈述报告方案给当时请来的美国与澳大利亚专家看时,他们并不认可。为什么呢?因为20年前,中国国际传播设计的能力还很差,跟现在没法相提并论。我们更多的是在自说自话,不从受众角度去考虑。这些专家建议奥申委找懂国际传播设计的人, 所以奥申委派黄克俭先生在2001年的第一个星期去旧金山找到我。
我在Adobe公司做资深设计师到之后资深艺术指导,最后做设计经理,负责全公司的设计业务。1998年离开Adobe,与Eddie Lee(也是耶鲁毕业生)一起在旧金山做我们的工作室,有多年品牌形象建设与传播的经验。我用了一个星期时间,为北京将向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展示的17个陈述报告做了设计方案。星期五半夜十二点我把所有设计方案打印好,电子文件考到光盘上交给正在等候的黄克俭先生,他第二天一早搭机回北京,把方案给当时请来的专家团队看,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这周的工作燃起我对奥运的热情,让我开始了奥运设计的漫长历程,也因此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为2008年北京奥运设计期间
2001年7月13日,我们申奥成功,全国沸腾。当时的那种热情我举一个例子可以说明:我到北京做申奥设计住在新侨饭店,有一次从火车站回来的路上打车,司机问我到新侨饭店干嘛呢?我说来帮北京申奥。他一听,说不要钱了。所以申奥成功对中国人是一件了不得的事。
2001年申奥成功新闻
“一个词、一个数字顶1000张图”
西方有个谚语“一幅图胜过一千句话”,这个谚语说的是图像的力量,很有道理。但北京申奥多媒体陈述报告的设计正是相反,所以我提出来“一个词、一个数字顶1000张图”。因为2000年时,西方对中国的了解有很多偏见,比如说国际奥委会最担心中国的建设能力,能不能建设出符合奥运标准的体育场馆。当时竞争城市多伦多与巴黎都已经有大部分符合国际奥委会要求的场馆,北京则要全部新建,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这是个巨大的量。但北京2000年一年就建成了2000万平方米的建筑,类似这样的一些重要信息需要准确传递。
而中国代表团在国际奥委会陈述时是用英语,用非母语演讲很难达到传达的目的,这时在屏幕上出现关键词,关键数字至关重要。所以尽管刘岐市长一见面就提出来让我设计一个超炫超酷的东西,我还是坚持要让屏幕设计为演讲人助力,而不是去与演讲人争夺眼球。最后屏幕上出现的是英法两种语言的关键词、数据等重要信息。
还有我们的主题,我从何振梁先生的演讲稿中提取了一句话做陈述报告的题目,它也成为整个陈述最精髓、最关键、最重要的信息:“13亿人的梦想!”,把13亿人带进奥林匹克大家庭,这是在申奥过程中一个最能打动人心的口号!
申奥陈述报告主题
申办成功之后我们的口号变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一个很好的传承与转变,从13亿人的梦想到全世界共同的梦想。
奥运设计
萨马兰奇曾说过:一所花费几千万盖起来的体育馆如果没有奥运景观,那它就不是奥林匹克竞赛场馆。通过每届运动会独特但又集聚奥运理念的形象设计,通过奥运期间无处不在的奥运景观,奥林匹克理念在全世界得以传播,超越国界,超越宗教,超越政治,将一种美好的精神与理念传递给几十亿人,成为全世界最为成功的品牌。
2008年北京奥运景观
奥运设计过程是一个学习与传承的过程,既有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理念的理解,对奥运形象与景观设计与管理经验的接受,也有向2010温哥华冬奥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传递我们奥运设计经验的过程。2008奥运会前,我用了几天时间向之后几届组委会的人员详细介绍了我们形象与景观的组织结构、我们的预算、我们的设计理念、我们的方法。2003年我也曾经去雅典,详细考察学习雅典2004奥运会的经验,回来之后向奥运设计团队做了详细的介绍,雅典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国际奥委会形象与景观顾问Brad Copland在我们筹办过程中多次来北京,为我们出谋划策,传授经验。这个奥运大家庭之间的学习与传承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了奥运精神。
国际奥委会形象与景观负责人(左三)、经理(右三)与北京设计团队
王敏与雅典奥运会艺术总监Theodora Mantzaris(中)、国际奥委会形象与景观顾问Brad Copland(左一)
奥运与设计教育的故事
为什么2004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做奥运设计?我成立奥运艺术研究中心,为的是用这个平台来组织学生老师做奥运设计,既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也是为了向社会展示中央美院在设计方面的实力。
这段时间我们做了很多东西,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奥运的核心图形。我们有13组人,做了13套方案。这13套方案,每一套都充满了中国文化的语言、中国的色彩、中国的故事。因为这是第一次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来展示中国文化,所以我们要把所有中国传统的东西都展现出来,让奥运的形象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点。
国际奥委会品牌顾问、2004雅典奥运会设计总监 Theodora Mantzaris对中央美院的奥运设计评价说:
“北京2008年奥运会设计方案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宝贵的设计遗产。其强大的设计战略基础,卓越的创造力和热情的信息体现了对奥运理想的崇高敬意。为奥运创造和实施形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在王敏这样一位杰出的创意专业人员的领导下,整个项目是以世界一流的方式创建和交付的。2008北京奥运会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宝贵的设计遗产。它具有强烈的视觉特色,充满文化因子,这个事实使得这些作品成为奥运世界的杰作!”
这让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教育为人所知,为人所关注,也在国际上形成我们的影响。2009年美国商业周刊把我们选为世界最好的30家设计机构,美国出版的世界平面设计史拿出很大篇幅谈中央美院的奥运艺术研究中心的作品与工作,那时设计学院刚成立6年。我们吸引到最好的学生、最好的老师,每年招生百里挑一。
奥运理念与中国形式结合讲中国故事
2008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中国设计、讲中国故事的平台。我们一直坚持将奥运精神与中国的价值理念相结合,在设计中融合中国传统与当代文化,让2008奥运设计具有中国色彩与形式,能够激励运动员,感染观众,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与良好的体验。
▎色彩的故事
说到色彩,大家会想不就是选几个色彩,特别是第一次在中国办奥运,在北京办奥运,怎么也离不开那几个颜色。但因为有这样难得的机会做奥运设计,我们为色彩整整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首先与其它奥运项目一样,奥运色彩是竞标项目,我们要与很多机构竞争。我们中央美院团队花大量时间分析北京色彩的基因、中国古代色彩理念、还有奥运比赛的要求、场馆的要求,如何用色彩烘托出一个不一般的节日气氛。
2008年北京奥运色彩
▎金镶玉的故事
金镶玉很多人都熟悉,历届夏季奥运会,奖牌都是金属的:金、银、铜。但我们希望北京奥运的奖牌有中国的元素在里边,要让它讲中国的故事,后来就有了玉。用玉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为玉这么脆,怎么保证它不会被摔碎?我在汇报之后找了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书记王沂蓬,恰好他是做工业设计的。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找技术人员、找工厂去解决问题。最终实验时,在两米的高度把奖牌扔到水泥地上,连金属都弯曲了,玉丝毫未损,金镶玉由此问世。奥运会之后我们能看到很多首饰用了金镶玉的理念甚至名字。
2008年北京奥运镜头
▎单项体育标识的故事
单项体育标识在奥运会期间也特别的重要,因为每一个比赛项目都要用这个标识来代表。当时竞标的时候,我们美院的学生分了很多团队,王捷做出马术等几个草稿之后我们很兴奋,因为我们尝试过用水墨、用剪纸、用书法、用瓦当图案等传统风格,篆字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单项体育标识的英文是“Pictogram”,也正是“象形文字”的意思,而且它既像中国文字,可识别性又很强。王捷那时还是学生,现在已经是中央美院资深的教师了。
2008年北京奥运单项体育标识草图
2008年北京残奥会单项体育标识
2008年北京奥运海报
奥林匹克是品牌管理的典范
奥林匹克品牌管理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对奥运品牌管理的严苛、严谨、始终体现在方方面面。不管在什么样的赛场,不论是运动员失意时、比赛时、还是夺冠时,始终出现五环。在奥运会之外,国际奥委会对五环的使用十分严格。我想,只有这样一种严格的规范、严格的执行,今天大家才认为它是一个最好的品牌。
2008年北京奥运镜头
我做过Adobe的Design Manager,管理公司的品牌,深知维护企业形象一致性的重要与困难。我一个老实人,从不愿跟人吵架,但当年为了Adobe标志的使用与直接上司Adobe公司资深副总裁争吵。因为品牌形象凝聚品牌的理念,要确保它的一致性,完整性。
奥运的品牌管理之严,国际奥委会主席面前五环的故事、鸟巢跑道上五环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为了确保鸟巢跑道上的五环颜色恰到好处,我去场馆至少四次。因为它不能太亮,太亮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但是又要确保它在电视屏幕里和在现场看的效果都好。所以要不断调试,在电视屏幕里看效果。
2008年北京奥运鸟巢跑道
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
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要想把握好企业的品牌形象、保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设计管理者、设计总监、艺术总监就要像警察一样,严格地执法。在座很多企业家,我想都清楚这一点。
一切为了摄像机镜头
2008年奥运会期间,有超过45亿的电视观众,如何在电视屏幕上最好的展示比赛就变得至关重要,到目前为止,电视转播收入也是奥运会收入最重要的部分。也许下一届因为自媒体,电视转播就不像过去那么重要。筹备北京奥运会期间,全球转播商们齐聚北京,我给他们做过形象与景观设计的介绍,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形象、色彩设计已经充分考虑了电视转播的需求,回避了不容易在电视屏上显示的色彩。很早我们就拿到了场馆中摄像机的机位图,做景观设计时要考虑进摄像机机位的因素。
尽管如此,当所有摄像机进场地之后,总会有些变化,于是奥运会开幕前的几天我们昼夜不停做修改。例如举重要拍运动员蹲下时的镜头,所以我们要把奥运形象做的很低。但举起来的时候同样也要能看到奥运的形象。
2008年北京奥运镜头
国家体育馆是举办体操比赛的地方,体操运动员,不管做什么动作,背后都要有奥运的形象。摄像机进场地之后突然发现之前的高度计算错误, 原来设计的东西无法在镜头中完美展现,但运动员第二天就要入场。我那天正陪同国际奥委会的人在国家大剧院看演出,突然接到这个电话,赶快赶到现场。为了这些体操镜头我们在一个晚上把整个体育馆内的奥运图形重新打印,重新安装,多少人彻夜未眠。
2008年北京奥运镜头
这些努力的结果是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们每时每刻都能看到奥林匹克的形象,北京奥运会的形象,让奥林匹克精神透过这些形象传递到世界各地。奥运形象与景观伴随着运动员追寻梦想的努力,在胜利夺冠之时、在失败失意之时、在艰难困苦之时、在团队合作之时、在共叙友情之时,也激励运动员成为他们最好的自己。
2008年北京奥运镜头
奥运形象与景观为在场的观众,为全世界电视机前的观众带去了中国文化、中国色彩、更重要的是奥运精神,一个不分种族、不分国界,公平竞争,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最好的自己的精神。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奥运留下的遗产今天依然鲜活,但是今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与那时已全然不同。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与2008年北京奥运时期也已经大不一样,国民对待世界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回顾曾令我们激动的奥运精神以及奥运会的筹办工作,更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
今天在这里的来宾都是为了人类的健康聚在这里,为了人类更好的未来。作为设计师,我们同样是为了人类的未来:
设计为全世界共同的福祉!
Design for the Oneness of Hum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