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讲缠论7-复杂线段

书接上回。。。。。。

我们先回顾下这两篇文的中心思想:

为了让最小级别的中枢和走势更加稳定,更有利于人脑的分析,有两种方式:

  1. 直接看大周期图

  2. 在小周期图里设计笔、线段,作为最小级别中枢的基本构件

第一种方式的缺点是大周期K线图会隐藏了很多细节信息,数据相对粗糙,容易失真。

第二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小周期图里,既保留了数据细节,也消除了噪音,增加了稳定性。

不管哪种方法,都是将多个小周期K线合并成一个,只不过第一种方式是直接按固定时间合并,而第二种方法是按股价的运动方向用某种规则来合并。笔是若干K线朝某方向运动的集合,线段是若干笔朝某方向运动的集合

笔的划分里用到了分型这个概念,将顶底分型之间作为一笔,同理,线段是用特征序列的顶底分型来作为线段的起点和终点。

但线段在划分方法上还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果构成分型的三个特征序列元素,前两个之间有缺口存在,那么就认为此时原线段的力度较大,需要特殊处理

缠师的处理方法看起来比较复杂,咱就只用大白话来总结:如果反向线段的第一笔没摸到上个特征序列,那就看刚形成反向线段后,是不是立刻又沿着原方向继续新高/新低,如果继续新高/新低,则反向线段不成立(还是一段),否则就成立,至少有两段。

举例说明,如下图:

5-6是5-8这个反向线段的第一笔,6没有摸到上个特征序列3-4,所以此时如果5-8形成反向线段后,又立刻创出新高,那么,5-8这个线段不成立,这个图还看做是一个线段。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奇怪的线段,在划分起来会无从下手,例如:

0-3下跌线段之后,34一笔幅度很大,之后的波动基本都在3-4这笔内部,这种图看着就头疼,咋划分线段?

那我们不得不理解下线段的设计思想:线段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提高中枢构件的稳定性,要比笔更稳定,笔代表了连续K线的趋势方向,而线段则代表了笔的趋势方向。那么,一笔的结束是被反向笔所确认的,同理,一个线段的结束也是要被一个反向线段来确认的,换句话说,就是线段要被反向的线段所破坏。俗称,线段要被线段破坏。

再来看这个图,问题主要出在34这笔,因为后面的波动都是在34这笔内部,此时可以认为34是一个噪音,如果这个噪音很快被破坏,比如向上突破,那么很简单,这就是向上段了,如果向下突破,说明噪音并未改变原趋势。 现在的难点是在这噪音内又出现了新的线段,此时用特征序列什么的已经不能正确表达含义,所以就直抵本质:只要在噪音内部出现线段被线段破坏,那么就说明至少有一个新线段出现了

这就是经常提到的复杂线段的划分方法,至此,线段的划分问题已经彻底解决。

不过以上又是图又是数字的,我估计至少一大半的人是看不进去的,没关系,反正线段也不是最重要的,只不过是一个中枢的基本构件而已,你如果觉得复杂,可以不用线段,只用笔也可以,没必要把大量时间浪费在这里,后面的内容才是真正烧脑的开始。

接下来就该重量级人物----中枢---隆重登场了!下文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