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决定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果的双重逻辑
自民党总裁选举将于9月29日进行,究竟谁会成为新一任日本执政党的领军人物呢?进入9月以后,日本政坛可以说风云变幻,扑朔迷离。
9月2日仍然坚持参选的现任首相菅义伟,在第二天突然宣布退选,引发了自民党内部候选人动态的剧烈变化。
河野太郎
原外长岸田文雄最早宣布参选,并且能够被党内各大派阀所接受,还获得岸田派议员的一致支持。同样曾经担任过外长的河野太郎在民众中知名度很高,在推进政府电子化等方面展示了领导力,但似乎自民党元老对他仍然“不够沉稳”有所担心;他所在的麻生派也基本上表示会让议员自主投票。
原国防部长石破茂尽管在民众中有知名度,但在党内长期被边缘化,15日果然宣布放弃参选。
原总务大臣高市早苗政治主张保守色彩较浓,在民众和派阀中可能都很难有很强的支持率。
基本上,此次总裁选举可以说是岸田文雄和河野太郎之间的竞争,究竟什么是决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呢?有不少分析认为,这要看主要派阀内部以及他们之间的博弈。
笔者认为,此次自民党总裁选举不同以往的决定性逻辑,应该是两个,而不是一个,即自民党党内竞争的逻辑,加上参议院大选逻辑的叠加。
此次自民党总裁选举跟以往不同之处,在于自民党总裁选举与全国大选(11月底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几乎同一个时期,这意味着大选的逻辑会极大影响自民党总裁选举。2020年总裁选举时,当时不存在立即有大选压力的情况,因此党内派阀政治的逻辑是主要的,自民党各个大的派别基本支持菅义伟,让他顺利当选。
而此次大选将至,自民党新总裁实际上更要成为日本大选的“招牌脸面”。从NHK最新的政党支持率调查来看,自民党支持率为33.4%,远高于第二位的立宪民主党的6.4%。
从表面上看,自民党继续执政毫无悬念。然而,自民党能够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保住执政党地位,和目前当选自民党议员能够保住自己的议席,并不是一回事。
我们再仔细看政党支持率调查就会发现,事实上回答没有支持特定政党的比率高达42.8%,这意味着日本选民接近一半,实际上属于投票倾向不明确的“流动票”。
在安倍晋三首相长达七年八个月的长期执政期间,自民党党内的代际变化比较明显。目前自民党的当选议员中,接近一半是当选次数在三次或者三次以下的年轻议员。由于在自民党内资历较浅,这些议员又没有机会担任政府要职,缺少实际执政经验。
与此同时,对于他们来说,由于缺乏自民党原来那样的政治资源和知名度,能否获得流动票连任,就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各个主要的派阀,此次内部无法达成一致,支持特定候选人,而是倾向于让议员自主投票。
谁能够帮助自民党获得更多的议席,谁就更可能保住那些年轻议员的议席。这种大选逻辑超过自民党派阀政治的逻辑,这是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派阀政治逻辑的消失。石破茂退出选举后支持谁,还有自民党干事长代理野田圣子参选,都会影响选票的流向。这些不确定性很可能会让选票更趋向分散,带来第一轮投票中不能够出现压倒性胜利者的情况。
如果第一位和第二位候选人得票接近,将会进行决胜的第二轮投票。由于候选人变成两个后,投票的动态会出现新的分化组合,这时候派阀政治的逻辑就很有可能重新凸显。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自民党选举很有可能是日本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笔者认为,此次大选除了将选出候任首相这个直接结果外,还会向我们展示传统的派阀政治和民意动向双重逻辑之间,复杂互动交织影响日本政治的重要启示。
对于民众来说,希望看到一个有领导力的年轻领导人,能够带领日本直面各种挑战,这就意味着能够积极和选民有效沟通,提出新的治理理念和政策的民意动向逻辑会越来越突出。换言之,这是政治上求变的逻辑。
但无论是民众还是经济界,又都不想回到过去走马灯式换首相的政治不稳定局面;而派阀政治逻辑能够为政治稳定性提供一定的保障;这是政治上求稳的逻辑。日本政治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作者是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