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零售巨头之阿里成长路径
笔者认为,到家零售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PC互联网时代,e国网、邻味网等是这个阶段的参与者,因为没有LBS定位和随时在线的基础而失败。第二个阶段是O2O混战时代,移动互联网催生各种资本投入到家零售。第三个阶段是新零售阶段,到家零售在这个阶段跑出了平台模式(京东到家),传统超市模式(多点、永辉生活APP),新零售超市模式(盒马鲜生),前置仓模式(叮咚买菜),这四种模式。
与网约车、外卖不同,资本在O2O混战时代对到家零售的投入都不算成功,风口项目爱鲜蜂、社区001、快书包等都失败告终,创业者们在实践中逐步意识到,生鲜到家零售体系很复杂,单品管理的基础是强运营能力和强供应链,要把生鲜到家做好,必须深入重构。
阿里巴巴在O2O混战时代有积极参与,在此期间投资了闪电购,推出了淘宝到家。但对外宣传不多,直到马云提出新零售,盒马鲜生横空出世,才引起更多关注。
前文说过,盒马鲜生的创世人侯毅来自京东,2015年,侯毅在与阿里张勇沟通时,约定了盒马鲜生的顶层设计,线下为线上导流,线上销售超过线下,实现30分钟送达,这些约定,决定了盒马鲜生的雏形。
2016年盒马鲜生金桥店开业,很多同行参观后,对盒马鲜生的评价是违反零售基本逻辑,比如不能使用现金,非食商品太少,生鲜商品太贵等。其实从张勇与侯毅约定的顶层设计角度来看,对这些设计就能理解了。
传统超市是生鲜商品引流,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需求,所以生鲜商品价格低。盒马鲜生是满足消费者紧急便利购物需求,生鲜销售占比更高,而且因为履单成本不同,生鲜商品也会标准化销售,所以商品结构,定价逻辑也会不同。
盒马鲜生因为围绕顶层设计,围绕到家体验重构,线上订单越来越高,所以快速发展起来。盒马鲜生初步成功后,同时探索自营门店和平台模式两条道路。
平台模式是指盒马与传统超市合作,把盒马做线上的经验赋能给传统超市,这个期间,淘鲜达(原淘宝到家)并入盒马,阿里投资了三江购物,新华都,并购了大润发,其中三江购物成为当年的妖股,11天连续涨停,最终涨幅310%。盒马与三江购物、新华都建立了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在浙江、福建开设盒马门店,但这个合作并不顺利,最终合资公司被盒马回收。
淘鲜达与大润发的合作比较成功,大润发线上订单已经占总销售10%,年销售额超过百亿,且整体盈利,证明传统超市做到家是可行的。大润发在到家零售方面比较低调,实际上已经是传统超市到家零售TOP1。永辉超市对到家零售积极投入,先后尝试了超市门店基础上的到家零售,永辉生活小店到家零售,超级物种,盒马模式(易鲜生活),卫星仓模式(永辉买菜),今年,因为看到大润发的成功,又把做到家零售的重点转移到传统门店履约。
盒马自营门店开店速度很快,一方面是盒马模式在上海的成功,另一方面是来自竞对的压力。2018年初,京东7fresh首店开业 ,并且宣布要开1000家门店,此时盒马刚刚进入北京,门店数量并不多。同时,美团章鱼生鲜超市也开业,还有步步高鲜食演绎,永辉易鲜生活,食物说,超级物种,百联集团等都在跟进,拼开门店数量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零售行业都在学习盒马鲜生,盒马感受到竞争压力,更快速的进入新城市,在2018年末,已经进入西安、成都、武汉、江苏等十几个城市。
进入非一线城市后,发现经营挑战比在上海高很多,主要原因是非一线城市消费力弱,对便利上门的需求也比较弱。盒马最大的价值是到家零售,到家零售的最大价值是节省用户时间,但是不同用户的时间成本不同,有的用户一小时赚20元,也有用户一小时赚200元,一线城市消费力强,时间成本高的用户显然更多,盒马如果不能解决在非一线城市经营问题,就很难扩张规模,这显然不符合阿里的目标。
盒马在2019年推出盒马菜市,就是希望解决非一线城市经营问题,到2020年,盒马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推出盒马mini,盒马mini创立的目的是到一些消费力不足的地方开店。盒马除了推出盒马鲜生、盒马菜市、盒马mini,还推出了盒马里、F2、盒马小站、pick’n go业态。盒马里是社区购物中心,快送商品范围扩展到整个购物中心。F2是餐饮便利店,有些类似超级物种,盒马小站是前置仓模式,目前盒马已经放弃这个模式,pick’n go是预订自取,笔者感觉pick’n go一个重要目的是提升盒马APP装机量。
阿里巴巴在到家业务上主要布局了盒马鲜生,盒马鲜生外,在后来,把淘鲜达划归天猫超市,天猫超市也全力落地同城快送业务。另外收购的饿了么也升级成送外卖到送万物,口碑快消、饿了么、本地生活合并在一起,升级生鲜、快消到家心智。
目前,阿里已经形成了本地生活+饿了么+同城零售事业群+盒马鲜生+大润发到家零售矩阵,阿里在到家零售方面布局比较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