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卮”——古代玉杯之王,背后还有个小典故!
历史上被誉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今河南一带)有一位开明有为的国君叫韩昭侯。韩昭侯非常珍视与臣下平等沟通的机会,每次都能认真听取臣下提出的建议。但人无完人,韩昭侯有一个毛病:说话没个把门的,许多宫中绝密之事,都被他在闲谈中“秃噜嘴”说出去了,很多军政要事就这样走漏了风声。他的一位臣下堂溪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找这位“心大”的领导聊天:
一曰。堂溪公见昭侯曰:“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有瓦卮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君曰:“以瓦卮。”堂溪公曰:“白玉之卮美,而君不以饮者,以其无当耶?”君曰:“然。”堂溪公曰:“为人主而漏泄其群臣之语,譬犹玉卮之无当。”堂溪公每见而出,昭侯必独卧,惟恐梦言泄于妻妾。(先秦 《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
堂溪公拿“玉卮无当”暗示韩昭侯说话要把握分寸,若像无底的玉卮,轻易泄露群臣之语,就算贵为国君,也是个废物点心。好在韩昭侯心胸宽广,完全接纳了堂溪公的劝导,也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以后每次议事完毕,韩昭侯都谨言慎行,甚至连晚上睡觉都与家眷分床就寝,生怕自己说梦话把国家机密泄露了。
战国末期玉卮,芜湖月牙山出土
那么点醒韩昭侯的“卮杯”长啥样呢?卮(zhī),是战汉时期出现的一种酒具。与高古时期的其他酒器造型相比,卮杯的造型更为奇特。其器身为圆形筒状,直壁,平底(有些底部下承有足。)在其筒状杯壁的一侧有环形耳柄,环尾外甩开去,非常潇洒飘逸。大部分的卮杯带有盖,有些则无盖。战汉时期卮杯的材质多样,有青铜卮、铜鎏金卮、铜镶玉卮。
汉代 青铜镂空缠枝花卉纹带盖卮杯
汉代 铜鎏金卮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西汉 铜镶玉卮
湖南省博物馆藏
西汉 铜镶玉卮
西汉南越王慕博物馆藏
湖南马王堆汉墓也曾出土过玳瑁卮。
西汉 玳瑁卮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金扣漆卮(漆器部分为修复)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西汉“君幸酒”云纹小漆卮,外黑漆、内红漆。器内黑漆书“君幸酒”,外底部红漆书“七升”计量单位。可不要小瞧这个13厘米多高的小卮杯。漆卮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它是用卷木胎制作而成。其衔接处很薄,要用漆液黏合后,用木钉钉接,再在接缝处安上把手,使之牢固,底部用厚木斫斩后再黏合而成。
西汉 “君幸酒”云纹漆卮
湖南省博物馆藏
开篇先秦史料中提及的“玉卮”,我们也能从汉代酒具中找到实物。明代玉匠陆子冈所做青玉酒卮酷似汉代的玉卮,应是当时摹古之风盛行的产物。
汉代 玉夔凤纹卮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战国末期西汉早期玉卮,安乡刘弘墓出土
南越王墓
战国末期玉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明代 白玉“子冈”款卮杯
首都博物馆藏
明代青玉螭纹卮(故宫博物院 藏)
辽金元时期曾在北方游牧民族的瓷器和金属器中出现过带有板沿的单柄洗。除此以外单柄执手的设计在古代的实用器中并不多见。
金代 定窑白釉板沿单柄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白瓷圈柄杯 唐代
辽代 鎏金“高士图”錾花银把杯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元代 缠枝牡丹纹鋬耳金杯
内蒙古博物馆藏
▲定窑白釉单柄杯 元
古玉虫
致力于古玉收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