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问名医】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癌吗?
在体检报告中,人们常可看到这样的字眼:幽门螺杆菌阳性。其实,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我国是非常常见的,感染率高达50%。但并不是每个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都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疗。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主要寄生在胃幽门、胃窦等附近黏膜上的螺旋样杆菌,少部分可存在于口腔,1983年由澳大利亚二位科学家巴里马希尔和鲁斌沃伦发现。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口-口传播是指通过共餐、接吻、口对口喂食等方式,使幽门螺杆菌通过唾液进入接触者口腔,引起感染;粪-口传播是指幽门螺杆菌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如果吃了被污染的生食、水果等,或餐具没有洗干净,也会招惹上它。
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反酸、烧心、胃疼、恶心等。同时它也是引起口臭最直接的病菌之一。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主要有血清Hp抗体检测、胃镜取活检标本检测、以及呼气试验等。其中呼气试验无创且准确率高,是比较权威的一种检查。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淋巴瘤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Hp感染引起的反复发作的胃炎可进一步导致异型增生,部分患者可最终进展成胃癌。当然,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也不用过度紧张,毕竟胃癌的发生还与很多其他因素有关,不一定都是Hp的“锅”。
其他胃肠道以外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等也可能与Hp有关联。
我国Hp基础感染率较高,如果要对所有感染者进行根除治疗,可能发生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同时其治疗的获益性也值得商榷。因此,要根据每个不同的个体,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一般如果感染者没有症状,或是胃镜下没有发现异常,可与幽门螺杆菌“和平共处”,定期检查即可。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四联疗法,即PPI+胶体铋+两种抗生素(一般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中选择两种),用药2周。首次根除Hp尤为重要。如果首次根除不成功,产生了耐药性的问题,则选择另外2种抗生素再次根除。治疗后的复发率在4%~7%。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杀菌2~3次仍然失败,不建议继续治疗。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保护易感人群,一般来说儿童由于没有建立卫生意识,以及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是预防Hp感染的重点保护对象;二是控制感染源,做到对餐具、卫生用品等定期消毒;三是切断传播途径,例如实行分餐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