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脖子病

斜颈即小儿肌性斜颈,又名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常见于婴幼儿,以头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患侧为其特点。

斜颈的病因尚未完全肯定,一般认为多因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良,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压而血液循环受阻,引起该肌缺血性肌纤维变性;或因分娩时胎位不正,胎儿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致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而导致斜颈发生。祖国医学则认为气血逆乱,经脉不通,气滞血瘀是斜颈的发病机制。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小儿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临床表现为头倾向肌肉挛缩的一侧,下颏转向对侧。久之可致面部变形。西医上是不确定的原因导致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初起可见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最终全部被结缔组织所代替。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歪斜,颜面旋向健侧为其特点的先天性疾病,俗称“歪脖”。临床上,斜颈分为四型:肌性斜颈,骨性斜颈,眼源性斜颈,神经性斜颈。本节只讨论第1型即肌性斜颈,本病早期(6个月以内)推拿治疗,疗效较好。

有些新生儿在出生时颈部未发现异常,但生后数天在颈部胸锁乳突肌中1/3处发现有硬圆肿块,似有花生仁至红枣大小不等,无压疼,可随颈部胸锁乳突肌活动,以右侧多见。这种肿块常见原因是由于难产时牵拉小儿头引起产伤造成;无难产史的小儿,可能原因是胸锁乳突肌肌肉内循环障碍,使该处出现血肿或肌肉痉挛。

早期正确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采取热敷、按摩、理疗等方法能促进血肿吸收。否则,胸锁乳突肌血肿在数月后发生纤维条索样挛缩,造成肌性斜颈。小儿表现为头向患侧歪斜,下颏转向健侧,使小儿面部发育不对称,此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