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历史文人群体雅号考录
禹州历史文人群体雅号考录
仲 伟
诗云: 颍川之地是何地,山川盘郁钟灵气。
钧台一飨几千年,不与沧桑同变易。
由来地杰作人灵,汉唐接踵续文星。
道德文章与经济,宋元明清更出奇。
禹州自古人杰地灵,箕山颍水孕育了无数才俊精英,他们或三五子,或七八名,结成群体,也在禹州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贤名雅号。
曹魏名士——“辛陈杜赵”。 曹魏时期,颍川郡人辛毗、陈群、杜袭、赵俨四人共辅曹魏。《禹州志》记载:“初,赵俨与同郡辛毗、陈群、杜袭并知名,号曰'辛陈杜赵’”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先从袁绍,后魏太祖招为司空,领颍川侯,持节阻战,引裙力争,薨谥曰肃侯。陈群,字长文,三国时期政治家、曹魏重臣,历史上“九品中正制和魏律”的主要创始人。杜袭,字子绪,颍川郡定陵(今襄城)人,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魏国为官。赵俨,字伯然,颍川阳翟人,建安二年归曹操,操以为朗陵长。三国时期,颍川仕子灿若繁星,为曹魏出谋划策,治国安邦,有“颍川之士利如锥”之说。
“阳翟三士”——北宋年间,阳翟文人鲜于绰、崔鶠、陈恬三人友善,或议论朝廷,或隐居乡野,又或共习学问。《禹县志·寓贤传》记载:“鲜于绰交李廌辈,约共习制科。更与崔鶠、陈恬友善,时号为阳翟三士。”。“阳翟三士”又称“阳城三士”。《禹县志》对此也进行了注解:“称阳翟为阳城,举古名也。魏孝昌中以阳翟置康城县,属阳城郡,仁寿中废入阳城”。
鲜于绰,字大受,谏议大夫,鲜于侁季子,因奉父丧,遂居阳翟。陈恬,字叔易,阳翟人,居涧上村,号“涧上丈人”。崔鶠,字德符,父毗居颍,遂为阳翟人,登进士。尝论司马光、章惇忠与奸。三人登进士第。
“戊己四先生”——《禹县志》载:“崔德符、陈叔易皆戊戌生,田承君、李方叔皆己亥生,并居颍昌、阳翟,时号'戊己四先生’,以为许党之魁。”
崔德符、陈叔易以上有介绍,不赘。田昼,字承君,阳翟人。枢密使田况之从子,任校书郎,知西河县,有善政,民甚德之,元符中,与邹浩以气节相激励。李廌,字方叔,其祖谓颍川为人物渊薮,始定居阳翟。苏东坡称其:“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子之才,万人敌也”,为苏门六君子之一。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为“苏门四学士”,“四学士”之外,再加陈师道与李廌为“苏门六君子”。
“钧阳八士”——“明朝时期,钧阳有八士,才雄学富,并驾一时”。经清朝禹州学正孙用正考证撰文,八士为郭学书、魏尚纶、王用贤、李乘云、魏尚纯、彭震,另二人名姓遗失,无考据。
郭学书,字道伯,受阳明之学,历任行太仆寺少卿,常置义田,以瞻宗族,乡党服其化。魏尚纶,字仲一,登进士为县令,直言敢谏,不避权贵,历官兵备副使。魏尚纯,字叔成,登甲辰进士,历官南京工部尚书。王用贤,嘉靖辛卯举人,以县令致仕,少颖悟发奇,尤长声律,人服其高。李乘云,字子雨,壬辰成进士,官御史,直声动中外。乘云同胞七人,三登甲科,时人有“河东三凤”之美喻。彭震,辛卯举人,无传。明朝重举业,端肃之后,群贤簇簇,天瑞中原,有八士出,一时风生水起。禹州黉学西旧有“八士坊”,至今八士坊街之名犹存。
“禹州三杰”——禹州历史上出现过“秦汉三杰”——吕不韦、张良、晁错,这三位在禹州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彩重笔,这里不再絮叨。清末民初,时人把纂修《禹县志》的禹州举人王棽林、田春同和拔贡陈嘉桓称为“禹县三杰”,以彰显他们为民请赈,保家抗匪,为一方乡土所做出的贡献。
禹州历代文人雅士不胜枚举,如:寓居阳翟“明七子”之首李梦阳、“中原八俊”之连泮、张鲲、“七君子”之一的刘刚,“十里三处士”的焦合三、和靖、方蘭田,还有“三杨”、“二李”等等灿若繁星。《禹县志》载“阳翟者,颍昌属邑也,去府不百里,公卿大夫讬以居焉,以京(开封)西为最胜。又其里中多豪杰之士,知名於世”。
雅号称谓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历史文化。汉末不定,三国争雄,众多颍川之士饱读经史,展一代之才华;晋而隋唐,家乡风流高士,吟风高歌;迄至宋明,先生贤良簇簇,壮我家乡;稍逊清国,豪杰之士亦层出不穷。
禹州地灵哉!人杰哉!
2021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