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拉京胡的几种“范儿”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文:琴声悠扬
我拉京胡大约十年历史,不是很下功夫,属于自娱自乐型。最近,林宗褆大师讲解操琴规范,学了以后,觉得自己还需要回炉,重新确立一下“范儿”。我用自己的语言重复一下老师所讲的要点,以加强记忆,引起重视,养成好习惯。
“范儿”可能是“规范”的简称,把两个音合在一起并儿化,是为了说起来轻松。看来过去艺术界老师们经常使用这个词,说“规范”比较拗口,就把它简化成“范儿”了。比如,说一个人拉琴不太规范时,可以说他的“范儿”不正,却不能说他的“规范”不正。分析这个词的来源,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老师说:“历来戏曲学艺讲究“范儿”要对,它的重要性如同盖房要有好地基。”这个比喻已经说到家了,不重视是不行了。为什么我拉了十年京胡还要回炉?因为没有老师,地基没打好,房子不稳当,与其凑合住,不如推倒重建。艺术性的东西都要认真,都要苦练,怕麻烦何必玩艺术呢?省力气的事情多着呢。
老师讲了四点:一是胡琴担子不能竖立太直,要向左稍微倾斜。否则,左手就不能处于自然和松弛的状态。左手是负责按弦的,琴杆竖直,势必左手跟进,如果小臂没跟着转过去,容易造成腕部曲折,一旦成为直角,连接手指的筋就被勒紧,手指按弦时就不灵活了。记得我曾经在台上拉琴时,偶尔就出现过腕部发僵手指不听使唤的情况,现在想来就是腕部的筋绷得太紧了、“范儿”不正造成的。再说,琴杆过直,也显得拘谨,姿势不好看。
二是琴筒高矮和两腿的宽窄要适度。关于高矮,我看见琴师一般左脚都踩着小板凳,自己也感觉那样舒服,如果两腿一样高,右腿容易造成运弓障碍。看来左腿高出一些很有必要,但还要注意不能过高,影响左手按弦。我有机会做个携带方便的木制折叠小板凳以解决这个问题。
三是多用中弓和后弓的部位。老师说可以试试各部位的感觉,我试了,用中尾弓拉感到力度加大,声音茨实,弓尖不但力度小,而且不易掌握。拉长弓时可以延续到弓尖,抖弓时也要用到弓尖,但一般运弓的力度中心一定是中弓和靠后的部位。
四是左手要呈“握杯式”。就是手指要蜷曲,不要挺直和散开,使手心空虚,就象握着个茶杯一样。有的书上说象握着个鸡蛋,意思是一样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手指灵活。老师说这是最重要的。我对此有些体会。最近学拉曲牌《迎春》,无名指和小指速度跟不上,原因就是没养成握杯式习惯,尤其是小手指,经常外翘,远离琴弦,到了用它的时候,不听招呼了。我还看到过几个手指发直的琴友,按弦无力,看着就不灵活,按高音后手回不来,音不准。
以上四点都是初学者需要注意的。我虽然拉过十年琴,却没有自觉想过这些,没养成好的习惯。现在知道了也不晚,拉琴时脑袋不能光想谱子,还要有指挥操琴状态的意念。老师说七分规范三分曲目,在打基础的时候,脑子要多想规范。有人瞎拉一辈子也是低水平,就是因为没注意到“范儿”这些细节问题。有老师指导和没有老师指导,是大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