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SOHO的死与生|代政阳​·早茶夜读740

740 |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纽约SOHO的死与生

文/ 代政阳
26岁 , 自由撰稿人

━━━━

本期早茶夜读的主题是“纽约生死”,推荐书籍是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简·雅各布斯所著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本书出版于1961年,作者通过大量的城市规划实例,精准的分析,对美国近两百年的城市规划和重建理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抨击。

我从未去过美利坚,对于纽约的城市印象全部来自影视作品。于是,在阅读此书时,满脑子反复出现了两个关于纽约的电影画面。

第一个画面出自《美国往事》,主角Noodles和伙伴们穿过街区,背后是刚建成的曼哈顿大桥。第二个画面是《教父2》中,第一代教父维托·科利昂在纽约小意大利街区开始奋斗创业。看过这两部电影的人都知道,电影的主人公无论是意大利移民,还是纽约贫民区的小混混,他们生活的纽约并不繁荣,那里像是独立纽约之外的城市,大方块的几何体,红砖外墙,老式防火梯,又黑又旧的水塔,狭窄的街道,墙上到处可见的涂鸦与海报,天上飘扬着各种颜色和图案的商店幌子,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在这里抱团群居,他们一边努力朝着美国梦迈进,一边滋养出令人闻风丧胆的黑帮。

电影《美国往事》(1984)

而如今,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城区却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名称“纽约SOHO商区”。这里的SOHO并不是中国当下火热的Small Office,Home Office —居家办公的概念。SOHO是英语SOUTH OF HOUSTON的缩写,即美国纽约下城HOUSTON街南,SOHO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区,而和西村、格林威治村以及小意大利合在一起成为曼哈顿岛的第二区。说起纽约地标,许多人都会说起第五大道、时代广场、帝国大厦等。但是对于时尚人士、艺术家来说,这些老旧的建筑群才是他们心中的胜地,纽约SOHO几乎也成为自由、艺术、前卫的代名词!在其全盛时期,面积不足纽约市区1%的SOHO区内,居住全纽约30%以上的艺术家。

纽约SOHO区的发展可谓是命运坎坷,它经历了繁华到衰败再繁华,前后的跨度长达150年。时间追述到17世纪中叶,最早在SOHO区居住的是一批从荷兰西印度公司被解放的黑人奴隶,这些从非洲贩卖过来的黑奴,被解放后便在这里开荒耕织。当然,那时SOHO区只能算是聚落,远达不到城区的概念。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19世纪初期,纽约的城市化迅速发展,SOHO所在的曼哈顿岛就是重点规划的地区,也就在这时,曼哈顿的网格状土地规划已经初步形成。到了19世纪中叶,SOHO区已经变得十分繁华商业区,德裔美国皮毛业大亨及财金专家约翰.阿斯特(John Astor)在这里建立一栋无与伦比的豪宅之后,越来越多的富人开始搬到这里。甚至,1850年代的SOHO成为了后殖民时代纽约最著名的红灯区。

可是,对于这群富豪们来说繁华嘈杂的商业区并不适合长期居住。渐渐地SOHO区的住宅和商业开始分离,这里成为了一个纯商业的地区,不过当住户逐渐搬到纽约北部后,商业店铺为了跟随消费群体也开始撤离。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SOHO区开始被工业厂房所占据,大量的底层工人和外国移民涌入SOHO区,1929年经济大萧条,工厂倒闭,失业的人流落街头,SOHO区也因此衰落到谷底。

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写道:

“艺术有其特殊的秩序形式,那是非常严谨的。艺术家不论使用何种媒介,都是从生活中的许多素材加以挑选,然后在他们的控制之下将这些选择的东西组合成作品。”

所以在美国黑帮片中,我们总能看见一些相似的场景:冰冷的悬索铁桥下,是斑驳,凹凸不平的马路,两边是封闭厚重的墙体,上面挂着露天的消防铁梯,工厂余热的蒸汽在天空始终消散不掉。在那些故事中,主角在画面中总是只留下剪影,他们心中有报复,却只能通过暴力罪恶来实现。可以说SOHO区的建筑被深深打上了那段美国历史的烙印。

在SOHO区被人遗忘的近50年后,1946年罗伯特·摩西提出了曼哈顿下城高速公路(LOMEX)建设提议,计划兴建一条高速公路穿越这里,链接南北两处繁华的街区,以便解决在荷兰隧道(the Holland Tunnel)开通后,巨大的通行量造成了严重堵塞。1962年,项目资金到位,初建筑工程即将局部开工,一但计划开始全面实施,整个SOHO区都会被连根拔起。

在这时,有一个人站出来坚决反对此计划,此人正是简·雅各布斯。她迅速成立了停止曼哈顿下城高速公路的联合委员会,组织活动、分发材料、发表演讲……与高速公路作斗争,她成为了反对该项目的当地英雄。而在同一时间,一群艺术家因为付不起邻区高昂房租而不得不入住SOHO的工业区,他们想这里进行自由的艺术创作,从而和简站在了统一阵线。

为了反对莫西计划,简组织了一场听证会发表公开演讲,却在当天被一名便衣警察因为鼓动人群、行为不检而逮捕。由于这次逮捕,听证会和记录文件未被公开,真正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但好在最后简被释放,1969年政府撤回了对莫西计划的支持,SOHO最终成为了纽约历史保护街区,同时SOHO这一名称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纪录片《市民简:城市之战》中简被捕的场景

此后SOHO区在政府的保护下,大量的自由艺术家和画廊开始入驻。同时,政府也对此处加强了合法的治安管理,SOHO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有些讽刺的是,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SOHO区成为了商业和旅游的聚集点。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到这里花钱,SOHO区的租金也是水涨床高,以至于今天SOHO的房租已经是纽约最昂贵的地区之一。曾经赋予它独特气质的艺术家们,因为承受不了这昂贵的房租,被迫迁出了这些建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品牌商店、昂贵的香水店、家具店、古董店、画廊、餐厅和咖啡馆。

在简·雅各布斯的书中明确表示过:

“活力的城市规划,必须在一个大城市的每一个地区的所有用途和所有人口当中,刺激和触发最大范畴和最多数量的多样性。”

因为商业和居住在一天中相关的时段几乎是完全按相反的,只有两者混合,才能保证稳定的人口数量,以及城市全天的活力,适当的密度也能够大大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可是世界上不存在最完美的城市规划,商业的繁华和宁静舒适的住宅需求有着本质上的矛盾。SOHO的改造例子证明,大拆大建并不是城市建设的最优解,只有在新旧之间掌握一种平衡,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才会持续繁荣。

今晚二条

平反了,别说了

二十年了,向前看吧写

“别说这些了吧!二十年了!”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纽约到底好在哪里?| 在中国,真的存在街头文化吗?| 在大城市开一家小饭馆| 花三百,挣了二百五| 太有代入感,美帝一定是在指桑骂槐| 家里有娃的,不要选大于六的楼层| 光睡觉,是很难有感情的| 城市为谁而鸣| 草坪,美国的一个缩影| 进城找朋友,在城里找自己| 转头向东看看,向日本城市学点啥?| 新学到的观察城市的三个关键词| 从太监坟地到高科技地标| 老刘开了个麻将馆| 要破圈,咱去哪个公园?| 老北京会去数盘里的丸子!| 如果雅各布斯生活在朝阳区| 那到底是个什么样问题?| 所有的美妙,都在于得来容易| 一公里内的隐秘角落| 救死扶伤都是爱| 那些隐秘角落,是城市的里子|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