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风格
长期坚持聚焦关键事件的课堂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主张,逐步深化对核心问题的理解,教学风格便会自然形成。我曾多次请教那些具有鲜明教学风格的教师,他们的教学风格从何而来、如何修炼的。他们给我的答案往往是含糊的,似乎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我相信他们不是出于保密或是垄断的目的。因为几乎每个人都强调了一点,那就是坚持。坚持走自己的路,走着走着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许这便是教学风格的秘密。
课堂教学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具有鲜明的、稳定的、有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成熟的表现。所以,我把关于教学风格的修炼作为“做自己的教育”的第四项修炼,也是最高级别的修炼。正因为如此,我不主张教师独立的或是专门的开展此项修炼。虽然有为数不少的研究,已经把教学风格的特征和形成途径说的清清楚楚,但无一例外的说的是别人的风格,对于直面教学具体问题的“我”来说只具有参考价值和启发作用。按照别人描摹好的样子和规划好的路径修炼自己的教学风格,不仅不会引我们进入捷径,还是使我们误入歧途。
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我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做自己的教育”核心在于拥有自己的教学主张,依据自己的教学主张提出核心问题并加以深入思考,是迈出“做自己的教育”的第一步,而关键在于聚焦关键事件用行动破解核心问题,从而不断的丰富并修正自己的教学主张。在以上环节中,教师能够初步表现出教学风格的端倪,有时候甚至能表现出非常鲜明的教学风格。但因为它不具有稳定性,所以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教学风格。
我认识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一位在我看来有个性且有热情的年轻教师。两年前我听过她的一节课,我高兴地发现她的身上还有一些未被环境所驯化的东西。交流研讨的时候,我提醒她要珍惜,珍惜那些被同行指出来的缺点和不足。一年前我又听了她的一节课,她正参加一个教学改革项目的实验。和上次相比,客观的说她的变化和进步很大,可以说是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像样子。但我感觉她丢了很多东西。很多在我看来是很宝贵的东西。她多次跟我交流,想听一听我对那节课的看法,但我一直没有开口。因为我更想听一听她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课堂教学有遗憾或是有缺陷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没想法。有很多教师在追求教学风格的路上,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学会了方法但丢掉了想法。
经验的积累似乎是修炼教学风格的不二法门,但如果不伴随着深刻的反思,或是不能聚焦的话,往往会导致固步自封或是浮光掠影。我曾和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老教师”,就他的一节数学课进行交流。我期待他对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给予解释或说明,他却对我说,这是他的教学风格,并没有特别的原因。我表示遗憾。教师的教学风格与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做事风格,有着比较严格的区别。前者是教师专业理性的选择,后者则是人的性格特质的表现。教师的性格特征可能与其教学风格存在相关关系,但一定不存在因果关系。我身边就有一些这样的教师,平时寡言少语但课上却幽默风趣。因此,教师在积累经验或是借鉴经验时,千万不要忽视反思,特别是聚焦某一类问题的持续反思,更有助于让经验转化为风格。坚持走自己的路,又不至于因固执己见而走投无路,反思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学术界关于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关系的研究非常值得关注。虽然这些研究成果还无法直接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可以提醒追求教学风格的教师不要一味的在自己身上打主意、做文章。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学习风格匹配能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反之,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失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进而注意力不集中、"测验成绩差"、丧失对课程学习的信心,甚至会转而学习其他课程或者辍学。当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时,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使自己的教学风格适应学生的偏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并结合个人教学特点,发挥教学特色,同时根据课程特点、课程需求以及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郭红梅 肖丹 《国外教师教学风格研究发展述评》)
如果您读完本文依然对教学风格一头雾水,那我将稍感欣慰。因为教学风格从来都不是读出来的,除了骗子谁也不能告诉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法风格;如果在一头雾水之后又生出一些思考,或是某种实践的冲动,那我将备感欣慰。因为教学风格从来都是在实践中反思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