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首不知名而有韵味的古诗词,令人眼前一亮,仔细品味有所得
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历史上有大量诗词名篇流传,也有一些诗词因为各种原因而不为世人所知。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爱好者,记得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欣赏3首不知名而有韵味的古诗词,令人眼前一亮,仔细品味有所得。赶紧收藏下来吧。
第1首:哀告太阳光,且莫急如梭。我有禅未参,念佛尚不多。
这首诗类似打油诗,语言直白,文字通俗,一见而明了诗中的意思。
明代大学者李贽有一个侍从小和尚叫怀林,而这首诗正是怀林在病中所写。
怀林生病之后,自己察觉病情严重,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他渴望生命能够保留久一点,希望所见到的太阳光能够别那么快就消失在眼前。
而怀林之所以这么哀求,不是简单的贪生怕死,而是对于自己未能“参禅悟佛”的遗憾。
显然,这个怀林对于佛门禅理是比较崇拜而且服膺的。所以他在死前仍然以“念佛不多”为遗憾。
我们后人如果不信佛的话,未必赞同怀林这种态度。但想到怀林对于所服膺的道理如此真挚,相信大家会涌起一种佩服之感。
这世上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付出真正的感情,而不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如果敷衍了事,看上去偷懒了,但仔细想来,其实也没有意思。真正对一件事专注而执着,便会有怀林这般不在乎生死而在乎“念佛尚不多”了。
这也是我觉得这首诗比较韵味的原因。一首20个字的诗,虽然无法展示怀林的一生,却为我们后人勾勒出一个有着思想理念的佛门信徒模样。
第2首:捧领乡书谒九天,偶然趁得浙江船。世间固有偶然事,不意偶然又偶然。
明代永乐年间,江西文人曾鹤龄前去北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他是坐船的,而这只船上基本都是赴考的考生。
只不过,船上只有曾鹤龄一个江西人,而其他人都是浙江的考生。这群考生年少轻狂,自以为自己学识过人,考试十拿九稳,在船上一个个大吹大擂,闹了一路。
曾鹤龄为人比较淡泊,说话说得比较少,也不和这群考生瞎掺和。
没想到,那群浙江考生看到曾鹤龄这么沉默,以为曾鹤龄没有真才实学,都看不起曾鹤龄。有的考生还比较过分,故意拿一些简单的考题来考曾鹤龄。曾鹤龄比较谦虚,就对他们说:“这道题我不会,抱歉啊,抱歉。”
于是那群考生都窃笑不已,认为曾鹤龄是偶然中举,偶然通过乡试的选拔的:“这姓曾的家伙没有真才实学,只不过偶然间运气好,才能够前去京城考试罢了。”
于是,这群浙江考生就称呼曾鹤龄为“曾偶然”,就这么叫了一路。
要说这群考生也真是没有素质,真是看不上曾鹤龄,背地里偷笑也就是了,怎么能当面称呼曾鹤龄为“曾偶然”,这不是一点礼貌都没有吗?
曾鹤龄也没有和这群人太计较,反正口说无凭,还是成绩见分晓吧。
让人意外的是,科举结果出来后,和曾鹤龄同一条船的考生没有一个考上进士,通通落榜。
而曾鹤龄则是大展宏图,状元及第,风光无比,荣耀无比。
这时候,曾鹤龄笑着写了一首打油诗,寄给那些同船的考生:“捧领乡书谒九天,偶然趁得浙江船。世间固有偶然事,不意偶然又偶然。”
这首诗的意思比较明白,就是说曾鹤龄用打趣的口吻对考生们说的:“我曾鹤龄只是凑巧被推选,偶然机会才能去京城赶考。偶然间又和诸位浙江考生坐在一条船上。
我觉得吧,世上偶然的事情还真是多,我偶然又考上了状元了!我这曾偶然的名号可真不是假的啊!”
显然,这是曾鹤龄对这群考生的嘲讽与回击。泥人也有火性,白白被这群考生嘲笑了这么久,现在结果揭晓,曾鹤龄身为状元,自然是有底气回击的。
但是曾鹤龄这首诗也没有写得很过分,他只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一种戏谑的语气说,甚至还显得比较谦虚。
可是这首诗落在那群考生的眼里,那自然是比鞭子还要疼的。所以说,有时候还是要谦虚,不要骄傲自大,更不要随意侮辱别人。
第3首:刘宠清名举世传,至今遗庙在江边。近来仕路多能者,也学先生拣大钱。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诗人王叔能。这首诗是王叔能经过刘宠的庙宇,有感而发,即兴赋诗而成。
刘宠是东汉时期的名臣。刘宠在担任会稽太守期间,推行仁政,政绩卓著。
等到刘宠升职,要离开会稽的时候,当地有五六位老人,特意从乡下给刘宠送行。这些老人每人带了百文钱赠送刘宠。
刘宠不肯接受老百姓的钱,碍于情面,他最终只是一堆钱里面挑选了一个最大的铜钱收下。
从此,刘宠被后人称为“一钱太守”。这个美名代表了刘宠的廉洁守法,也表示了后人对刘宠的敬爱。
这首诗就从这里出发,但是别有所感。前两句说的是刘宠庙的情况,没有什么特别的。而后两句就很有讽刺的味道了。
诗人说,元代那时候那些当官的人,都学着刘宠的做派,挑选那些比较大个的钱。
显然,诗人在这里说的那些人,不是像刘宠那样廉洁守法,而是说元代那些当官的人贪婪腐败,甚至还“挑三拣四”,只要贵重的财物,对那些小钱看不上眼。
于是乎,这简简单单两句诗,就有了鲜明的讽刺味道。诗人把古代名臣与元代贪官结合起来,对比鲜明,构思巧妙,实在令人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