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我去了成都|白水·早茶夜读716
716 | 读城记2020
八月,我去了成都
━━━━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白水。
本周似乎要聊一聊旅游。八月,我去了一次成都,不是第一次去了。
小一点的时候,我常觉得是有旅游指南,无旅行指南的,目前不这样想了,指南是个很体面的东西,旅游和旅行之间,即使有区别,也不是在这里。
1
以为自己也是寂静的。
——蒙晦《等待》
一个人离开他熟悉的环境,携着一份指南,去他向往或者有些兴趣的陌生地方,目的可能有许多。我曾看过一些这方面的小册子,如增广见识、欣赏世界,为了其他人艳羡的目光,为了很久很久以后有可回忆的,等等。
在那样丰富的理由中,有三个,是今年才渐渐理解了的:为了躲开某些事,为了健康,因为对家庭的爱。这些不是对成都一游的总结,是出门的。那时,可能的由头。目的地里,成都尚不在前三。
2
这是一种古老的死法
——蒙晦《绳子的现实主义用法》
我想,怎么俗怎么安排。在一九〇四年的《北京指南》(The Guide to Peking)中,一个外国人写道:
Those,who can spend only two days in Peking and want to see as much as possible in the time ,will do well,passing under the Ketteler Memorial Arch,to make first for the cloisonné shop thus giving time to have their purchases packed for them,going on from thence to the Lama Temple(Yung-ho Kong),Confucian Temple(国子监) and Hall of Classics(辟雍宫),all three close together at the end of the Hatamen Street;…
我的时间比两天长得多,于是,我在锦里、宽窄巷子逛了很多遍。
3
如果对于真实的理解有误
——蒙晦《色彩游戏》
听很多人讲,锦里、宽窄巷子这些地方,很像南锣鼓巷,之前我也这样想,还常常不冷不热地接上一句:小北平嘛。南锣鼓巷是很烦的,逛不来七八遍。我想了想原因,也许是空气中的味道,很好闻,鲜活自由。
4
月光发出了流水的声音
——蒙晦《十五年前》
后面去的,还有都江堰。小学课本里,学到过。老师很喜欢,也许,那时她来过这里了,看过岷江水,在桥上,或是岸边。
也有这趟没走成的。那天,都深夜了,还在外面吃着烧烤,雨来了。我是不信天气预报很久了,那时在心里很谢了谢民宿的老板娘,手里有伞,下雨不慌,——后来说起,老板娘说,我们更信封山。雨下得很猛,肉下得也很猛,雨一歇,我们就抓紧走。
我们噗叽噗叽地走到民宿门口,亮的,看见老板坐在那里。“回来啦?”,老板转身走开了。这是他的第二句。两天前,我下来讨瓜子吃,老板坐在那里,瓜子皮渐渐堆成了小堆,他说,“喝茶。”
下雨的晚上,没有月亮,有灯。
5
让它们四处爬行。
——蒙晦《过年》
成都到处是熊猫,所以我们决定买票去看看熊猫。熊猫是可爱的,它扭起屁股来,最是可爱,皮毛从上到下,歪歪斜斜,一波一波荡开,熊猫是肉做的,也是水做的。
I'm sorry,I'm electrical power engineer.
6
告诉门外应该如何进入这门。
——蒙晦《无门》
天暗下来,我们也准备回城了。去逛商场。各色的头发,大大小小的文身。来成都前,在新浪微博上,看见有人转发这样一条:
我现在看到比较敢穿的女生,主要的感觉是安心,是社会还没彻底疯掉的一个重要信号。
7
散布人类共有的秘密。
——蒙晦《藤江史帆》
在人流涌动的街上,戴着口罩的,似乎都是外地人,我们坐在茶馆里,没敢请师傅来掏掏耳朵,快要晚饭了,只好一碗一碗干喝,虽然,碗不大。
这趟,正经的一餐,很少是辣的。路边摊上的绿豆稀饭,红糖豆花,轩轩小院的雪花鸡淖和葱末肝片,玉芝兰的开水白菜、香煎羊肚菌和酱酥腰果。
火锅也是免不了。在一家火锅店,服务生小姑娘问,红锅,还是鸳鸯;我说,鸳鸯吧。然后我想起那个“行行,鸳鸯鸳鸯”的段子,开始笑,她也开始笑。在上一家火锅店,服务的阿姨劝我们,尝尝她们这里可以喝的菌汤。
8
我看,怎么安排怎么俗。下雨封山的那天,我们改了行程,去了附近一个小的镇子,说是有些年头,有些看头,到了那里,我总不由得地想起古北水镇来,直到一群黑瘦的小男孩,带球穿过我们,跑向在前面,我想起了开头那个外国人在同一本指南里的另一句:
The best way to see Peking is riding and for this purpose donkeys are highly to be recommended.
往期
TAN
回顾
《北平旅行指南》是遭遇降级的迷失北京| 新老东京旅行指南之客舍何处| 写得这么细,就怕你被坑| 散文式旅行和小说式旅行| 那些年,我和孩子们是这样穿越北京城的| 按「梁陈方案」改造这座城| 别把菜单误认为是食物| 无论如何,我感觉到那就是北京了| 我在北京的三个“世界”| 带上这份攻略,想象尘烟中的北平城| 如果,如果北京不再是首都| 电信往事考古:由晚清日本游僧一则北京纪事说开去| 凌晨三点半,我在家乡找一支烟| 一期一会:帝都租房记| 纺织城里的职工是很自豪的| 喝多了,我的北京便烂熟于心了| 不安的佛教徒| “走异路,到异地,去寻找别样的人们”| 浓淡稀稠,一起喝豆汁儿的,难找| 如果真穿回北平,记得去“敲一杆”| 时空穿越指南| 北京一半以上的副食供应曾来自这儿| 考导游证的,没一个本地人| 到一个地方出差,就买一份当地地图| 北京杂情记忆与北京居住小史| 孔子周游指南| 想后路悔过自新,择良居里仁为美| 如果说,北京城是一个大西瓜| “文化古城”高校考古| 西林北行| 北京故宫游之儿童任务清单|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