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木里到达州,中间多少“城南旧事” | 陶秀珍·少年读邻

第388夜 | 开学第一课

木里到达州,中间多少“城南旧事”

文|陶秀珍

周末专栏

「少年读邻」

凤梨,中学老师一枚,此栏目的主持者。开此栏目的目的,他在文末的征稿说明中,已有解释。希望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多多支持

也许,凤梨的按语,也是一种“开学第一课”。

凤梨按:认识陶秀珍的时候她还是个六年级的小孩儿,活泼开朗,什么事儿都摆在脸上,乐天得有点儿“傻里傻气”。我那会儿是个彷徨歧路的无业青年,撺掇好好地念着研究生的“尹老师”休学去凉山晃悠。

2012年养白兔的文静少女

陶秀珍家在凉山州木里县白碉乡下面的一个村子里,我说白碉你可能不知道,但有个很有名的邮递员叫王顺友,2005年以马班邮路“感动中国”,王顺友的邮路有一站就是白碉。不过你可不要就此把陶秀珍这姑娘和凄风苦雨联系起来。我和尹伊在她家住了半个来月,她家菜园的白菜被我们吃的稀稀拉拉,房梁上的腊肉也没少遭祸害。
2012年放猪的朋克女孩
陶秀珍家的木房子在向阳的山坡上,站在院子延伸出去的平台上,可以眺望对面的山坡和两山间的深壑。陶秀珍的文章里写梦想看一看海子想象的那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我猜海子要是去过她家,一定也会羡慕她的山间小屋。
陶秀珍家的房子和他爸爸种的竹子,以及……
陶秀珍还有个弟弟,叫陶小刚,我那会儿在的时候他上五年级,脑子比他姐姐灵光多了(哈哈),学习的时候一丝不苟,耍起来上蹿下跳是个猴儿精。我看到他最近的照片,帅得不要不要的。这位帅小伙儿明年也该高考了,我打赌他能考上个好大学,然后希望有机会能给他未来女盆友爆料一些他五年级时候的黑照片,嘻嘻嘻。
……以及2012年竹子上的陶小刚
家庭教育的好坏真的和父母的学历、家庭的贫富没有必然的关联,有关联的是为人父母者是否诚恳地爱着自己的孩子,诚恳地给予孩子们最基本的生而为人所应秉承的那些美好价值的引导,并身体力行。陶秀珍和陶小刚就很幸运地有着这样的父母,他们正直、善良、自尊、朴实,他们是边地的苗民,未必接受过(也未必看得上或看不上)汉人那套儒家道德,不过在他们身上,乡土中国的筋骨与本色是如此固执地立在那里。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的日子里,能够拥有这样的朋友,我和尹伊也感到由衷的荣幸和骄傲。
2012年菜园里秀珍妈妈和笑出猪叫的尹老师
随着孩子长大、升学,陶秀珍家里的开销也越来越大,光是靠地里的核桃、花椒、菌子是远远不够的,一开始是爸爸出来打工挣钱,他们叫“找钱”,到木里,到西昌,后来妈妈也出来了。
陶秀珍爸妈出门在外显得有些局促
最近一次和他们见面是2015年,他们去河南武陟,帮建筑队重建妙乐寺,赶上一个连放三天的小假期,我和尹伊坐高铁去看他们。妙乐寺遗留的佛塔是五代时候的建筑,很漂亮,不过塔前面那一大片正在重建的钢筋水泥砌起来的“木结构”寺庙建筑群,总让我想起贾樟柯的电影画面。后来听说工程还烂尾了,好在他们拿到了工资。
重建妙乐寺
我们从那个时候开始隔两年会给陶秀珍包个红包,我们也不是什么有钱人,一身房贷的城市贫民,只不过当年气盛,在山路上主动拍着胸脯包揽她的买书钱。从下面的文章看,还好陶秀珍没有我这种“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虚伪,哈哈哈。
2012年在自家院子里吃面条
陶秀珍的爸妈很执拗,会回寄很多他们自己种的花椒、核桃、菌子,我算了一下,光是邮费和他们寄来的羊肚菌,就很是笔钱了,更不用说从山里坐船出来的辛苦。这当然也更提醒我自己,我们对陶秀珍,对她的家庭,不是资助,而是表达朋友的问候、关怀与祝福。
今年陶秀珍高中毕业,高考出分之后,我一看,语文100,数学38,就乐了,果然还是我认识的那个陶秀珍,哈哈哈。她报志愿的时候列了满满一张信纸,看到有一个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语文教育专业,我还心里暗想以后多个同行也是好。但最后她被四川的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录取了,我想也好,凭她的踏实肯学,三年用功下来,能学一门医疗康复的专业技术,凭本事吃饭,独立地生活是没问题的。
选学校选专业
我本来还有些担心她的学费,一年六千多,三年小两万。对北京孩子来说,这就不算个钱了,但对陶秀珍家来说,也真是一笔大开销,再加上生活费,实在压力不小,何况后面还有个弟弟。我想试着帮她募集一点学费,起码可以让她上学没有后顾之忧,踏实用功就好。陶秀珍说她爸爸已经在县教育局办了助学贷款,上学的学费是不用担心的。我后来想,这也确实是他们家庭的处事风格,宁愿多了利息——以她家的情况,不需渲染,如实呈现,就不难得到各种慈善的青睐。
所以我们放弃了募集学费的打算,照例只送了个开学红包给她妈妈,祝陶秀珍学有所成。
2019年高中毕业的陶秀珍
按语比原文都要长了,真是岁数越大越啰嗦。下面请欣赏陶秀珍为少年读邻录制的读书分享。各位阅读邻居,如果你喜欢她的读书分享,还请在文章末尾处支持作者,我们会把大家支持的红包一并转交,不必号召,多了我们反倒不好处理。
对了,再啰嗦一句,原文没有标题,那个矫情的题目是我起的(哈),《城南旧事》也算是部成长小说。陶秀珍在阅读中见证了小英子的经历与成长,同样在阅读中,小英子又何尝没有见证陶秀珍的成长呢?2020跟阅读邻居来城南走一走可好?

开学第一课:木里到达州,中间多少“城南旧事”

文/陶秀珍
初中那年,我迷上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那时候的生活已不同如今,6岁的英子与家人生活在北京城南的胡同里,在那里她认识了寻找女儿的秀贞,后来迁居新帘子胡同,又在荒园里认识了厚嘴唇的年轻人。除此之外,还有兰姨娘,宋妈等人物。她们看似不同却又相似的生活经历,让6岁的英子对生活充满好奇以及深深地无奈。
陶秀珍笔迹1
之所以一直喜欢并不是书中故事精彩,而是它让我看到了普通人的不平凡的一面,明白了良好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心中既有莫名的悲痛也有瞬间的舒畅。
其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6岁的英子在秀贞描述自己女儿时无意中发现妞儿就是秀贞失散多年的孩子,并成功将妞儿带回秀贞身边。但事与愿违,她们母女俩却在寻找孩子生父途中丧失生命。我是无论如何没想过故事会以悲剧结束。
若不是学校里的图书馆,我怎会找到心仪的《城南旧事》,并且深深爱上它,从而开始疯狂的阅读,不知不觉中已离不开书。那时朋友们却痴迷于金庸武侠小说,我只能将自己的所读所感写进笔记本里,闲暇之时又翻出来读,这也增添了些许快乐。
陶秀珍笔迹2
高中课程繁多,我从未给自己买过书,只是不时会去图书馆里借来看。我想看的书很多,将来我会花更多时间去阅读。因为我特别想看海子想象中的那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去看余华那个悲惨与残酷相交的时代,去聆听他为“旧时代”发出的叹惋。总之还有很多很多。
我认为一本好书的标准不仅仅在于它的故事多精彩,更在于它本身对人的良好影响。既能吸引更多人去阅读,又能让人从中受益。
在读书时千万不要只顾书中故事,应该从所有人物故事情节中读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作者写作的目的,读出更深层次的含义,从而达到一种读完一本书而非看完一本书的境界。
那么接下来,就得督促弟弟妹妹读书,使他们爱上阅读,从书中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道路上铺上一层层鲜花。

2012年凤梨和傻姑娘(这张照片就摆在我的书柜里)

欢迎在留言区鼓励这个孩子

更欢迎给一个开学的“赞赏”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