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新冠的再次爆发会是在印度?
“ 印度的危机是世界的危机?至少印度是麻烦大了!”
真正的国家危机!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4月,印度的感染病例创下了新的大流行记录,连续一周每天有30多万例阳性检测。特别是在4月26日,印度的SARS-CoV-2日新发病例为360 960例,是世界上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峰,使其大流行病例总数达到1600万例,仅次于美国,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毁灭性的第二波疫情爆发一年前,印度实施了世界上最严格的封锁措施之一,而就在三个月前,该国卫生部宣布感染和死亡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么大的疫情二次反弹?
01
—
是什么导致了印度的第二波疫情,为什么比第一次疫情严重得多?
帮助撰写印度国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政策的流行病学家Chandrakant Lahariya说,第一波疫情爆发后,人们放松了警惕。他说:“在一些受灾最严重的邦,比如德里和马哈拉施特拉邦,社区传播非常猖獗,已经出现了几次地方性的传播浪潮。” 媒体报道称,这是由于印度在社交场合疏于保持距离、戴口罩,以及最近举行的大规模政治集会和宗教活动造成的。在大壶节(Kumbh Mela)上,数十万印度教徒聚集在恒河。
印度流行病学专家:Chandrakant Lahariya
流行病学家、喀拉拉邦人民健康行动非营利组织名誉主席拉曼·库蒂说:“政府似乎在第一波热潮结束时放宽了限制。” 购物中心和剧院陆续开张、体育赛事、选举和宗教活动络绎不绝,政客们甚至发表了毫无根据的言论,称印度已经战胜了这种流行病。”
印度还能赢下这次抗疫么?
2020年12月发表在《国际传染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Infectious Diseases)上的一份报告得出结论称,在第一次封锁期间,传播率显著下降,但警告称,封锁只是平息疫情的临时措施 作者建议加强检测和自我隔离以防止继发感染,然而印度的检测率仍然是世界上最低的之一。很难进行比较,因为印度不公布全国每天的检测数字,但印度卫生部说,截至4月27日,总共只有175万个样本进行了PCR检测。
这样检测
然后是印度的卫生基础设施,在大流行之前就已经出现问题,现在已经不堪重负。2020年5月11日,在第一次封锁解除后不久,印度政府的政策智库NITI Aayog分析了该国的新冠肺炎应对措施发现医疗设备严重短缺,如检测包、个人防护用品、口罩和呼吸机,报告还指出,印度长期缺乏紧急保健和专业人员:医生与病人的比率为1:1445,医院床位与人口的比率为0.7:1000,呼吸机与人口的比率为4万比13亿。
最缺的是什么?
在最近的危机中,包括中国的来自15个国家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援助组织的医疗用品和氧气被运了进来。心脏外科医生、医疗中心连锁Narayana Health的董事长兼创始人德维·普拉卡什·谢蒂(Devi Prakash Shetty)估计,未来几周印度将需要约50万张ICU病床和35万名医务人员。目前只有9万张ICU病床,几乎已满员,印度也在努力为其13.6亿人口接种疫苗,尽管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制药生产能力之一。 相信即使是毫无公共卫生常识的看官也在这些数字面前很容易判断印度的形势有多危险!
十分凶险
02
—
那为什么印度2019冠状病毒感染在2021年初出现下降?
实话实说:全世界包括印度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库蒂说,这可能是第一波海啸真正的消退。他指出,“检测阳性率在1月至2月下降,所以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认为感染率有所下降。”
曾经也有低谷
但测试数字本身可能并不能说明问题的全部。库蒂告诉《BMJ英国医学杂志》说:“印度的官方统计数据经常被篡改,以适应政治大佬的需要,进行真实报告的压力很大。”他还补充说,感染和死亡率的数据也缺乏透明度。“几乎不知道谁要为它们负责。这显然取决于所做的测试的数量,在许多州,可能会有人认为所做的测试不够。然而,死亡人数是一个更有力的指标,在第一波中,与其他国家相比,死亡人数似乎较少,但是现如今第二波则完全不同。”
这次大有不同
据报道,印度有1600万人死亡,官方数字可能比实际数字低得多,Lahariya说。“检测是有限的,很多没有进行检测的人都被送进了医院。当这些患者死亡时,他们的死亡没有被记录为covid-19死亡,”他补充说,死亡也可能发生在出院后很晚的时间,是不是我们可以感慨:这真的是神奇的印度!
不真实
03
—
那么第二波到底和第一波有什么不同呢?
拉哈里娅说:“早些时候,只有个人受到影响,但到今天整个家庭都感染了冠状病毒。” 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加上多代同堂的家庭普遍存在,群体性感染很可能真的会发生。 2月份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印度的第一波疫情感染了城市地区多达50%的人口,第二波似乎正在更多地向农村地区蔓延,那里的人们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达最近的医疗中心。在旁遮普邦,健康记录显示,超过80%的患者一旦抵达,由于旅行造成的延误,会出现晚期严重症状。
就医困难
在印度30-50岁外出工作的人群似乎也特别受这一新浪潮的影响,至少在新德里是这样。库蒂说,坊间报道显示,这次年轻人的死亡人数明显更多。但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年轻人被感染,因为许多人可能没有症状。
更多年轻人被感染
更为可怕的是印度目前有很多关于再感染的报道。例如,南部卡纳塔克邦的首席部长B S Yediyurappa在9个月内两次被检测出SARS-CoV-2阳性。印度医学研究中心于2021年3月在《流行病学与感染》上发表了一项对1300名检测呈阳性的人进行的研究,发现再感染率为4.5%,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第一次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Lahariya说:“早期人们认为再感染很罕见,但在第二波疫情中我们意识到,这些数字比我们最初认为的要高很多。”
再感染率
04
—
病毒的新变种是罪魁祸首吗?
新冠病毒的新变种最早是在南非(称为20H/501Y或B.1.351)、巴西(P.1)以及英国(B.1.1.7),目前这些变异正在印度真正流行,同时在10月份首次发现的一个新发现的独特的印度变异(B.1.617)也在印度流行,所有这些都可能是一个因素,但它们的参与程度尚不清楚。
红色部分就是印度病毒变异
剑桥大学(Universityof Cambridge)临床微生物学教授拉维·古普塔(RaviGupta)正在研究这些变异,他说:“B.1.617变异在印度部分地区迅速传播,显然超过了此前在该国部分地区流行的病毒。” “B.1.1.7在某些部位占主导地位,而B.1.617在其他部位占主导地位,这表明两者可能都比现有菌株有传播优势。”
痛苦的是人民
科学家们其实很担心B.1.617中的两个突变(E484K和L452R)使它们被称为“双重突变”,古普塔说,L452R突变是在接种或感染后被抗体识别的刺突的关键区域。E484K也具有此作用。他说:“令人担忧的是,这两种突变可能会使病毒对抗体的敏感性降低。”他补充说,这只是现阶段的一种可能性,没有得到证实。
会影响世界
印度SARS-CoV-2基因组学联盟(INSACOG)由10个国家实验室组成,于2020年12月成立,主要监测冠状病毒的基因变异,特别是B.1.1.7,但缺乏检测和测序能力正在阻碍这项工作。政府数据显示,印度只有不到1%的阳性样本进行了测序,而这一比例在美国是4%,在英国是8%。
有些工作该早做!
05
—
印度的新冠疫苗到底怎么样了?
印度于2021年1月16日启动了疫苗接种行动,主要依靠covisshield,这是印度血清研究所生产的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的印度版本,印度国内研发的Covaxin由Bharat biotech公司生产,只有少数人使用。该公司设定的目标是到7月份为2.5亿人接种疫苗。根据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的《我们的世界数据》(Our World in Data),到目前为止,印度已经接种了约1.17亿人的疫苗,约1700万人已经接种了两剂疫苗。
阿斯利康疫苗印度版本
目前在第二波疫情的形势下,印度政府已停止covisshield的出口,这一决定影响了全球疫苗的推广,包括全球COVAX倡议。报道称政府已经批准了6.1亿美元(4.4亿英镑; 印度血清研究所(Serum Institute of India)和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BharatBiotech)将获得5.0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03亿元)的拨款,以在未来几天内提高产量。一些批评人士表示,该计划本应在第二波疫情到来之前完成。
印度自研疫苗
在印度其他疫苗的审批和进口一直都很缓慢,辉瑞等公司面临进一步的印度国内临床试验的要求。库蒂说,政府本可以允许更多的疫苗进口,因为大部分城市人口可能愿意支付疫苗的价格。“这将缓解公共基础设施面临的巨大压力。”
印度一度想的是出口而不是进口疫苗!
面对危机的俄罗斯政府已批准使用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销售的全球疫苗与5家印度疫苗制造商签订协议,今年向印度提供超过8.5亿剂疫苗,第一批疫苗已经于5月1日抵达印度。但是随着感染的增加,热点地区的医院已经耗尽了疫苗 库蒂说,短缺是一回事; 另一个问题是印度接种疫苗的速度有多快?“其认为,即使有足够的疫苗供应,印度的(卫生)基础设施目前可能也无法做到足够快。印度政府必须计划一个真正的行动,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覆盖尽可能多的人口。
印度政府缺乏行动
事实上尽管联邦政府为45岁以上人群和一线医务人员支付了疫苗费用,但其他年龄组的疫苗费用必须由地方预算支付。各州政府已被要求与疫苗制造商直接谈判,以购买它们所需的疫苗库存,此举被批评为在各州之间制造矛盾与歧视,因为在印度各州的预算和医疗保健系统存在巨大差异。
让各州自生自灭自己想办法?
因此,笔者只能悲观的认为,印度整个国家都有可能在第二波疫情之下倾覆,限制与印度的各种往来可能是需要考虑的选项了!
可以考虑限制措施了!
扫描二维码
获取医养精彩
关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