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热衷转变教学方式
为什么我们热衷转变教学方式
作者:李广生
昨天下午,一位媒体朋友辗转和我取得联系,向我了解“生命课堂”。他问我,“生命课堂”和其他明目的教学改革相比,在教学方式上最突出的特征或是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他向我举例说明,有的改革强调“先学后教”,有的改革强调“小组学习”,有的改革强调“学案导学”,有的改革有非常具体的模式,“生命课堂”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说实话,当时我一下子傻了,好半天没反应过来,支支吾吾的,不知从何说起。要说没区别吧,有点不甘心,怎么会没有区别呢,自己不是经常地论及教学方式的变革吗?要说有区别吧,又有点底气不足,我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别人正在积极推进的教学方式好像没有什么差别,别人推崇合作探究,我也主张合作探究,别人注重实践体验,我也提倡实践体验。我反问他,教学方式有那么重要吗?他肯定的回答,有。于是我也肯定的告诉他,“生命课堂”和有些教学改革在起点就已经分手。,虽然我们会在某处相遇,甚至同行,但奔向的终点不同。
因为午饭太丰盛,严重影响了我的表达和思考,和媒体朋友话不投机不欢而散。晚上喝了一碗小米粥,吃了几根老咸菜,芥菜的,嘎嘣脆,渐渐冷静下来,突然意识到,我们的教育正在被教学方式所绑架。
转变教学方式毫无疑问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它是显性的,就像和尚脑袋上的虱子一样是明摆着的,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或是说更容易出成绩、见效果,所以大家一窝蜂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掀起一轮一轮的改革教学方式的热潮,渐渐地就把改变教学方式当成了教育改革的目的。为什么要改变教学方式?这个很关键的问题变得无关紧要,很多人误以为教育改革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不变,教育改革就是不成功的,于是就有很多似是而非的惑乱人心的提法在教育中蔓延,比如:无小组不叫改革、无合作不叫改革、无自学不叫改革……
众所周知,教学方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目标,所以大家都认同这样一句话: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事实上如果教学目标依然是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或是停留在布鲁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中的识记、理解、应用层次上,那些被我们斥之为落后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才是最有效的,而那些被我称为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式通常会表现出力不从心。也正因为如此,转变教学方式会遭遇到许多一线教师或明或暗的抵制。让孩子熟练应用乘法分配律解题,最好的办法是练习而不是探究,最好的方式是独立完成而不是小组合作。为什么现在强调探究而不是练习,为什么倡导小组合作而不是独立完成,因为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教学目标不再是熟练应用乘法分配律解题,而是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形成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不认识这一点,盲目的推进教学方式变革,则会被教学方式所绑架,一味的、机械的在教学方式上做文章,搞得教学方式花样翻新,教学效果却涛声依旧,甚至不如从前。在一所学校听课,离开教室后听到教师说:这节课大家玩的都挺开心,下节课就不能这样了,还有几个重点问题,我会在下节课给你们详细讲解一遍。
“生命课堂”一直强调“为什么教”是教学的逻辑起点,而“怎么教”也就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是下位的问题,受制于“为什么教”。不可否认,热衷于转变教学方式或是热衷于创新教学模式,其背后有某种功利思想在作怪,学校想出特色、校长想出成绩、教师想出成果,其热衷的程度越高,而商业化的运作和资本的介入,又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是,最终为这一切买单的是孩子,还有那些踏踏实实的一线教师。
我一直倡导做真实的教育,什么是真实的教育?真实的教育是无论你想什么办法,总会有些孩子学不会、弄不懂,那么他们能够收获什么?真实的教育是你告诉他们很多道理,但他们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那么我们应该告诉他们什么?真实的教育是他们能够听得懂英语、说得准英语,但就是不会用英语交流,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干些什么?把这些事情想明白了,教学方式的转变将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热衷于推陈出新,则暴露我们在功利之外还存在着浮躁的问题。功利加浮躁让我们乱了方寸,盲目的引进借鉴,一会儿被教育理念绑架,一会儿被教学方式绑架,一会儿被设备技术绑架,教着教着就把自己给弄没了。教师没有主张、教育没有思想,我们还能给孩子什么呢?
教师被教材绑架,就成了教材的奴隶,被教学方式绑架,就成了教学方式的奴隶,被信息技术绑架,就成了信息技术的奴隶,可怕的是教师会把这种方式作用于学生,于是学生也成为奴隶。他们在课堂上机械的合作、虚假的讨论、固化的思维,都是被绑架的结果。
生命课堂(点击查看原文)
一、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
二、寻找课堂的生命意义
三、实现知识的生命价值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