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宿命
一本书的宿命
作者:李广生
读完一本书,把它放回书架,插进一堆读过或是没读过的书中,看着书脊上书名,心情有些复杂。有点依依不舍,还有点惋惜、愧疚,像是做一件对不起它的事情。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终于明白了一点,此时分别也许就是此生永别。它在书架的一角寂寞独守,我在纷乱的尘世中疲于奔命。
或许我还会再想起它,也仅仅是想想而已,再不会像当初那样,热切而充满渴望的在它的字里行间寻觅。也许我还会把它拿起,但可能是为了找别的书籍,嫌它碍事,给它换个位置,从一个角落塞到另一个角落,让它在短暂的惊喜后,接受更加持久的孤独。还也许,我想起某件事,或是查找某句话,又把它折腾出来,匆匆忙忙的翻来翻去,终于找到了,拍张照片,又把它丢回去……
一本书的命运大致如此。
藏书或许更像古代君王为自己打造后宫,三宫六院富丽堂皇,遍访天下美女纳入宫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但能得到君王宠幸的没有几人。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书如果有生命的话,想必也会这样。落到藏书人的手里,就像被选入宫的女子一样,难有出头之日。其实,还不如落到读书人手里,最终的命运可能无法改变,但毕竟让生命绽放一次。
很多书值得一读再读。第一遍阅读,如同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稀里糊涂转了一圈,以为把该看的东西都看了,殊不知仅是走马观花,那些美妙的地方,被不经意忽视了,作者的巧妙设计,苦心推敲最终定型的文字,被好奇心无情的湮没。阅读是时间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整本书逐渐呈现在读者的面前,终于翻过了最后一页,你在心里对自己说“好了,读完了。”然后把它丢到一边,那副在脑海里尚未完全清晰的图景,便进入遗忘的程序,渐渐地开始模糊。如果有第二遍、第三遍的阅读,时间的艺术就变了成空间的艺术。因为你的大脑里已经有了一张地图,掌握了整本书的脉络,你就不会急匆匆的翻开下一页,像追赶时间一样,或是像被时间追赶一样。你会更加从容,更加安静,在文字搭建的迷宫中悠闲地踱步。于是你会发现很多细节,很多独具匠心的词语和句子,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观点,拥有一种更加神奇的体验。这时候你就像站在一幅画前面,整幅画作的色彩、构图已经深深打动了你,让你的心为之震撼。现在你开始靠近它,观察它的局部,感受它的笔触,体会它的技法,你的目光会聚焦在某一点上,或是一片叶子,或是一个人物,或是人物的眼睛、眉毛、嘴角、手指,你惊奇的发现,自己的震撼原来正是来自这些细致的刻画,于是你的心里充满感动。遗憾的是很多书都未能一读再读。
书读的越多便会越加的恐慌,原来世界如此之大,原来自己所知如此之少。便越加的着急,想去读更多的书,看更大的世界。读完这本书,把它放回书架,赶紧抄起另一本,马不停蹄的,甚至还有点得意洋洋,最后所得,多为虚荣。
多情和无情同时出现在读书人身上。他们对一本书的喜爱,看到一本好书时露出的羡慕的目光,想得到一本书的迫切心情,抱着一本书的亲热劲,比任何一个钟情的少年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一本一本频繁的买,甚至想把每一本好书据为己有,他们比好色的君王还要贪婪,几乎每个喜欢书的人都像是想独霸天下美女的暴君。但是他们却又如此的无情和绝情。陪伴他们度过很多美好时光的书,给他们以启示和教诲,给他们以慰藉和灵感,排解他们的孤独,消化他们的愤懑,最终都会被她们无情的抛弃,就像君王把年老色衰的佳人打入冷宫一样。他们移情别恋的速度快的惊人,今天还把它放在枕边,在漫漫长夜里和它缠绵悱恻,明天就会把它扔到一堆书里,连个眷顾的眼神都没有。
把它放进书架,我又看了看。它的左边,是故作深沉的哲学家,说着自己也说不清的话题;它的右边,是自作多情的诗人,分行书写的文字,只是为了那些表达莫名其妙思绪;它的上方,是几位已经故去很久的以讲故事为生的人,他们依然活在自己的故事里;它的下方,是几位年轻的科学家,他们生在异国他乡,使用一种我无法识读的文字,讲述着让我脑洞大开的问题。
这几位哲学家、科学家、诗人、小说家一起安慰它,这本被我刚刚放回书架的书。他们告诉它,被抛弃是注定的结局,从被我选中、买回来、装进包里、早晚捧在手中、躺在枕边听我彻夜不息的呼噜开始,这个结局早已注定,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他们告诉它:这是一本书的宿命。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