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变成了群体的润滑剂
当你变成了群体的润滑剂
每一个小团体里,总是会有那么一两个润滑剂式的人。
这种人,人人都喜欢。他们是人群的润滑剂,当一场聚会,一次聊天因为其中的某个人的个性或是越界,或是其中几个人因某事生了嫌隙有了矛盾,导致了聚会的尴尬,聊天的中断,他们是最能化解的人。这样的人让这个群体能够维系下去,聚会场面活跃,聊天气氛热烈。
只是,这样的人事实上是很难快乐的。因为他们要被整个场合的情势牵着鼻子走,状况好了他们怎么润滑,谁还没参与进来?状态不好他们怎么润滑,谁说的过分了要怎么圆,谁面子受损了得怎么找补?
我们设想,这个润滑剂式的人参加一个小团体的活动,总共有十个人的话,那么事实上就只有九个人在参加,九个人加上他们构造出的情境所需要的润滑剂。这九个个性不一的人会由于润滑剂式的第十人的存在而聊得兴起,聊得开心,聊得乘兴而来,行尽而归。因此,这个润滑剂式的人物,实际上之所以很受欢迎,不过是其他的九个人在这个第十人在场的时候自己会过的很舒服。于是,在贪图了那点受欢迎的虚荣过后,就是一场接一场润滑下来的疲倦和空虚。你永远是聚会的奴隶,为别人的放肆买单。
日子久了,还有形成一种心理机制。这样的人都会产生一种类似于强迫症者非要把东西摆齐的习惯,他们也见不得一场聚会,一次聊天出现尴尬的局面。他们能够第一时间觉察到场合中的其他人的状况,然后发挥专长,根据自己跟其中诸人的关系,还有当前的具体情势,去润滑关系,让场面摆脱尴尬。一场聚会,是少不了这样的人的,无疑,他们多数时候都是很受欢迎的。能够被叫做心理机制,当然是因为你甚至可以看到,在本来没有义务去调和几个不顾及周遭肆意妄言越出边界行为时,甚至出现了非要去做润滑剂的冲动。好像那即将出现的尴尬,即便是别人造成的,也真真切切的转化成了他一个人的尴尬一样。
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曾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我做不到那种理想的润滑状态,但确实是打心眼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直到我发觉,在这样的角色中,你是没办法做你自己的,你只是场景的附庸,随场景而动。如果你没办法做你自己,那其实不要说快乐,连痛苦都谈不上。就好像机械式的应卯上工,再机械式的完工回家。
而其实,如果一个小团体是需要润滑剂人物存在的,那也没必要真的费尽心机的给几个性格迥异,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居中调和。你要相信,这群人要么会打着打着散了,要么会打着打着就协调了,你会相信的。
提供润滑服务,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差的人际交往方式了。你无法在润滑中获得教益,无法在润滑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当然了,那种避免了被一两个刺头制造出来的莫名其妙尴尬感的快乐,很难说是一种快乐。
我们得首先是自己,成为自己,绽放自己,自己ing,沉浸在有一个主体叫做自己的原初状态中,然后向外,才有希望在不断的交往中获得滋养生命的人和事,也唯有如此,才能用行动甄别出志同道合与不相为谋。
(以上文字来自解“收拾身心,自作主宰”和“乡愿,德之贼也”的一次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