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注释]

1、绝圣弃智:抛弃聪明智巧。此处“圣”不作“圣人”,即最高的修养境界解,而是自作聪明之意。

2、此三者:指圣智、仁义、巧利。

3、文:条文、法则。

4、属:归属、适从。

5、见素抱朴:意思是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是没有雕琢的木;素、朴是同义词。

6、绝学无忧:指弃绝仁义圣智之学。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圣智,才之善也。仁义,人之善也。巧利,用之善也。而直云绝,文甚不足,不令之有所属,无以见其指。故曰此三者以为文而未足,故令人有所属,属之於素朴寡欲。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非聖智不足以知道,使聖智為天下,其有不以道御物者乎?然世之人不足以知聖智之本,而見其末,以為以巧勝物者也,於是馳騁於其末流,而民始不勝其害矣。故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仁義所以為孝慈矣。然及其衰也,竊仁義之名以要利於世,於是子有違父,而父有虐子,此則仁義之迹為之也。故絕仁棄義,則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巧所以便事也,利所以濟物也,二者非以為盜,盜賊不得則不行。故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些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世之貴此三者,以為天下之不安,由文之不足故也。是以或屬之聖智,或屬之仁義,或屬之巧利,蓋將以文治之也。然而天下益以不安,曷不反其本乎?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而天下各復其性,雖有三者,無所用之矣。故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此則聖智之大,仁義之至,巧利之極也。然孔子以仁義禮樂治天下,老子絕而棄之,或者以為不同。《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孔子之慮後世也深,故示人以器而晦其道,使中人以下守其器,不為道之所眩,以不失為君子,而中人以上,自是以上達也。老子則不然,志於明道而急於開人心,故示人以道而薄於器,以為學者惟器之知,則道隱矣,故絕仁義棄禮樂以明道。夫道不可言,可言皆其似者也。達者因似以識真,而昧者執似以陷於偽。故後世執老子之言以亂天下者有之,而學孔子者無大過。因老子之言以達道者不少,而求之於孔子者常苦其無所從入。二聖人者,皆不得已也,全於此,必略於彼矣。

(0)

相关推荐

  • 老子的思想是消极思想吗?

    老子曰: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则无有." 这句话又是后世批判老子消极的证据之一,他们认为老子这是愚民政策,想要让社会回归原始状态,让人们只知道吃饱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十九章 少私寡欲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绝知弃偏,民利百倍. 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视素保朴,少 ...

  • 道德经第十九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十九章 弃智章\返朴归 ...

  • 什么是东方绝学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译文:抛弃断绝假聪明之智巧,民众可以得到百倍的好 ...

  • 如何理解老子“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的教诫?人需要欲望管理吗?

    此篇承接(世人赞美仁义,老子却说"绝仁弃义",背后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经文: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前文说"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

  • 第十九课:三绝三弃——六味帝皇丸

    上一课,老子为社会做了诊断,描述了社会病由外及里.由浅变深.由轻变重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这个过程就像伤寒的六经传变类似,是上一个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正确的解决,就会发展为下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 那么社会病了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十九章之心得分享

    本章原文: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学习张庆祥讲师讲<道德经>第十九章之心得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③.天下神器④,不可为也,不可执也⑤.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⑥,故无败,故无失.夫⑦物⑧或行或随⑨:或觑或吹⑩:或强或羸⑾:或载或隳⑿.是以圣人去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①.是以君子②终日行不离辎重③,虽有荣观④,燕处⑤超然.奈何万乘之主⑥,而以身轻天下⑦?轻则失根⑧,躁则失君.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有物混成①,先天地生.寂兮寥兮②,独立而不改③,周行而不殆④,可以为天地母⑤.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⑥,强为之名曰:大⑦.大曰逝⑧,逝曰远,远曰反⑨.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⑩.域中⑾有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 ...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 ...

  •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 ...

  • 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 ...

  • 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 ...

  •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