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拾贝】綦德周/求索在黎明前夕
作者简介
綦德周,汉族。大本学历,新闻记者,高级职称。市首届“十佳记者”,省、青岛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供职于山东省平度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台。1981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千余作品在中央、省、市媒体发表,获奖作品百余件。《砂石,闪着灿烂的光华》被选入《中国优秀报告文学选》、《一片深情润心扉》或人民日报征文二等奖;《崭新的跨越》或《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告文学征文三等奖;《沸腾的热土》(报告文学)获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广播电视学会、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联办的“中华大地之光”征文三等奖。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首都文学》、《青岛文学》、《农村大众》、《财经日报》、《清荷文苑》等媒体,作品集《岁月远歌》印证着自己的足迹。
清荷文苑ID:qinghewenyuan
作品欣赏
求索在黎明前夕
綦德周
一个普通而又响亮的名字——刘谦初。
对,是刘谦初。就是这个名字,一直萦绕我的心头,总是不敢忘却。
我曾经拿起过笔,想写写他,可犹豫不定,不知能不能写好?我也再次提起笔,想把他的事理一理,可又思忖自己是否具备这个资格?这次,嘹亮的国歌声环绕在我耳边,我不再犹豫。一是因为我和他都是在镶有镰刀斧头的红色旗子下宣过誓的人,二是今天的舒适温暖生活肯定与他有关,所以,责任、义务、情感驱使我予以记之。
我拜读了有关记载刘谦初的资料,又到他的故居和纪念馆拜访过。
在中华民族英烈的厚厚名册中,我找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刘谦初。他少时,话语、行动则与众不同,遇事善动脑。有一年,他把从《周易》中学来的文王八卦定好方位,画了一个八卦图,并指出那是生门,可出可入·····他的老师许老先生见此,连连赞许他心机聪颖。当年,司马光砸缸救人,说明他机智;曹冲称象,说明他聪慧,这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刘谦初睿智摆八卦的事倒也大径相同,只不过没那么多人知道罢了。
时光东流难收,花开花谢易复。此时的国情,晚清昏庸腐朽,民不聊生。泱泱大国的途景是什么?国泰民安待何时?刘谦初在想。虽然他没有把鸿鹄之志示世与人,但自己的行动却昭示着革命求索的轨迹。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16岁的刘谦初这时考上了平度知务中学,局势动荡的中国,仍在寻找民族自强道路上艰辛求索。中国在求索,刘谦初何尝不是在求索?1916年春,窃国大盗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刘谦初激于对封建帝制的义愤,毅然在家乡平度弃笔从戎,动员同学13人,昼夜步行百余公里,来到青岛,参加了“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三支队炮兵团”。后因作战英勇,被授予“山东三支队义勇奖牌”。青岛,成为刘谦初革命思想的启蒙地,进一步坚定了革命的信念,立志“炼铁肩,担重任”。
若,人们其时都怀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雄心壮志,人们都能以实际行动加入爱国救国的行列,那么,刘谦初或许就不那么出类拔萃了。1918年,刘谦初以优异成绩考入齐鲁大学预科。五四运动爆发后,济南多所学校组织学生游行示威,刘谦初积极参入街头宣讲,分发传单,后因积极宣传爱国思想被反动当局勒令退学。退学何所谓?只是心中爱国热情的压抑让刘谦初愤恨不已。“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这种在天黑探路前行的抒忧发愤心态正是刘谦初心理的真实写照。
山重水复也柳暗花明。1922年,刘谦初考入北京燕京大学。在这个新文化、新思想的高地,刘谦初收获了新友、新知,同时,也显示出了自己在同学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在北京求学期间,刘谦初与李大钊领导的学生组织建立了秘密联系,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这是刘谦初求索路上重要转折期,宛如自己在茫茫大海中不停寻觅恰遇有灯塔作引导,前行路上的目标得到了更加精确的矫正。
刘谦初聪颖敏捷,才学过人。青少年时期那他就迷恋岳飞、文天祥的诗词。袁世凯称帝时,他就仿照岳飞的《满江红》填词一首:心潮起伏,莽原上,玉龙翻飞。举目望,放喉高歌,情怀激越。千年帝制已归去,四亿神州向共和。须警觉,有人开倒车,蹈覆辙。袁世凯,复帝制,新青年,举干戈,跨骏马直捣袁氏巢穴。壮志饥餐国贼肉,笑谈渴饮袁凶血,待到国体重光日,奏凯歌。"在同学中广为传诵。在燕大,他接受并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并发起成立了《燕大周刊》,组织撰写了《中国国民性的观察》、《武力不能统一今日的中国》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文章,把周刊办得红红火火,才华横溢的刘谦初被称为燕大才子,在同学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燕大毕业后,他创办了《木瓜》、《流萤》、《倾益周刊》等刊物,热切向往革命。后来,他还做了许多文字、宣传等工作,留下了许多所著。假如,此时的他安生立文,说不上也能成为文学史上一个名人。可刘谦初是有思想的人,诗是他追求的呐喊,文章是他求索的先导。他不想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怡然自得、躬耕自资的生活;他欣赏李白《将进酒》、《行路难》那种情感色调;他羡慕杜甫《三吏》、《三别》那种情怀,即使写景抒怀,也不忘忧国忧民。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刘谦初的文章不是表面上纯粹的文章,而是他求索革命的一种厚实铺垫。他办刊著文只是爱国的一种形式,而求索革命路径才是文章背后的真实内容。
革命求索之路蜿蜒崎岖,或高或洼,也或有荆棘斜刺,也时而伴有浪漫和花朵。1927年初的一天,刘谦初被邀到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作一场关于政治形势的演讲,他从苏联的十月革命讲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贺胜桥、汀四桥战役的胜利讲到北伐战争的伟大意义。可谓口若悬河、辩才滔滔。坐在台下的一位姑娘,被这位气度非凡的年轻军官深深吸引。她就是时任中共京山县委副书记、24岁的张文秋。她因公到此碰巧听到刘谦初的演讲,爱慕之心顿生。后经朋友介绍,一对同理想共目标的青年结为伉俪。艰难的局势容不得两人共享风花雪月的浪漫。“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能朝朝暮暮?”婚后的刘谦初夫妇立即投身到到革命的洪流中。
若,在求索路上,刘谦初没有遇见毛泽东,自己或许还要推迟上几年甚至多年才能找到真正的革命之路。1927年4月4日,这是刘谦初与毛泽东第一次见面的日子。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天,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主持典礼、讲话。刘谦初参加了典礼,聆听了毛泽东关于农民运动的报告,进一步加深了对农民运动的性质与方向等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此后,刘谦初专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谈了农民运动与中国革命的问题。这席谈话使双方都加深了印象。刘谦初感到自己进一步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方向与工农联合等重要问题。毛泽东是使他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位老师;毛泽东则认为刘谦初是一位很有希望的革命青年。接下来,他来到江苏省委工作,任漳州地区党的书记。1928年 8月,接着改任福建省委书记。此时,他主持创办了省委机关刊物《烈火》,对指导党的工作,加强理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出色的工作,形势的需要,刘谦初又改任山东省委书记。他根据中央的指示,在博山、潍县、青岛等地组织了工人反帝同盟大罢工,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做文章。革命,是需要流血牺牲的。难道刘谦初不知道?当然知道。可他那火热的爱国忧民之心、昂扬奋进的报国之志、矢志不拔的求索激情早已把流血牺牲抛到九霄云外了。1929年8月7日,由于叛徒出卖,他在秘密乘车执行任务时被捕了。面对敌人,刘谦初不意外,一点都不意外。在阴霾肆虐的日子,这种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只是自己没想到,这天来得如此突然,遗憾的是,自己有许多工作要做,求索的曙光不知何时显现。但很快,自己又释然了,考虑再多也是枉然,只有从容面对。就是因为释然,才使狱牢里的他意志坚定,信仰不移,成立狱中党支部,开展狱中斗争······在1930年春节那天,他给张文秋写了一首诗:无事不必苦忧愁,应把真理细探求。只要武器握在手,可把细水变洪流。你看,是多么的豪放自信霸气:细探究、变洪流。你再看,1931年4月5日凌晨,刘谦初赴刑场前给妻子张文秋写下的最后绝命书:“······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好好爱护母亲!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朴实真情的几句话,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即将赴刑场的心情如此平静,这又是何等的豪迈?何等的气魄?真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人,固有一死。有的人去了,但人们觉得他还活着。有的人死去了,觉得他比泰山还重。不是吗?毛泽东、周恩来惊悉刘谦初就义的消息,痛心不已,惋惜之极。这种痛心、这种惋惜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他是一个有追求的人:1924年3月代表燕京大学学生辩论组参加辩论;1926年12月,去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1927年2月,他与李立三等为九人大会指挥团成员出席“二七”大罢工纪念大会;继而,参加了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组织······从1897年到1931年,时间跨度有点短,可刘谦初在这段历史记忆里做的探索工作宛如繁繁星辰。十年寒窗的读书时光为你埋下了革命的种子;铁肩担道义的教育生涯让你有了知识的积淀;戎马倥偬的军旅春秋使你锻造了男儿志在四方的果断血性;环境险恶的地下工作岁月促使你练就了机智果敢的应变能力;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被你演绎出了潇洒烂漫的辉煌人生······
我走出刘谦初故居时,眼睛有些湿润。我知道,只要来这里看您的人都想告诉您:您想求索的国泰民安愿景早日实现,也许,比您原先设想的还要完美!
星辰、大海一并作证!
扫码关注我们!
投稿须知
一、作者自行校对文字、古诗检测合韵,拒绝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二、题材不限,诗歌(现代诗、古体诗词、散文诗)、散文、小说、随笔等。
三、投稿邮箱:
297764773@qq.com
投稿格式:题目(原创首发)+作者名+内容+简历+照片+联系方式(微信)
来稿正文统一靠左对齐排版,投稿后关注公众号,并加编辑微信:yyfhz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