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铜镜的分类与鉴别,看看家里有没有,值钱呢
磨镜所需的材料, 铅、锡、汞等等并不是寻常之物, 但却是道教炼丹法中最基本的原料。于是占有了原料的炼丹方士们, 逐渐进入了磨镜的市场。比如大约成书于南北朝的《上清明鉴要经》就记载:“昔有摩镜道士, 游 行民间, 赁为百姓摩镜, 镜无大小, 财费六七钱耳。不以他物摩也, 唯以药涂面拭之, 而镜光明不常有。”
2004年初,北京嘉德拍卖公司开启了中国文物市场第 一次铜镜拍卖专场,143面铜镜全部以高于预期的价格顺利成 交。前不久,上海正德拍卖公司150余面铜镜近80%成 交,而一面16公分铜镜以500万元成 交,创了国内铜镜最 高拍卖价。据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铜器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富林估算,普通的铜镜价格在20年里翻了三四倍,精品级的铜镜则一般要翻10余倍。如大公分纹饰精美的唐代镜等,2005年前的两三万卖到眼下的10万以上。专家们提醒说,铜镜收藏投资眼下是大好时机。因为,铜镜相对是冷门藏品,那种精美的古代工艺、包浆是现代人无法仿制的,因此价位眼下是历史低位,也容易捡漏。铜镜历史悠久,从商开始到唐代发展到高峰,因此历史文化价值丰富。特别是南京是六朝精美铜镜的聚集地,民间藏量约在三四万件,投资者完全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
铜镜从红色,到白色,再到黄 色,它的合金含量也折射出它的兴衰史,也成为考古和辨别年代的重要依据。虽然铜镜的衰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但是铜镜伴随着4000多年的中国文明史,必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中国画都风向标为您报道。
铜镜的平面几何形态,就是通常所说的镜形,从早期的不规则的圆形,到春秋战国后出现方形,唐以后发生多样性的变化,菱花形、葵花形等都在这个时期出现,反映出盛唐时期人们思想的开放变化。宋代继承唐的风格,还发展出具柄镜,但由于铸镜工艺水平总体上开始衰落,使得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铜镜为玻璃镜所取代。
2015年,一面大型海兽葡萄镜拍出1495万元的天价。此器镜体硕大、铜质精良,直径到达21.3厘米、重达1425.1克,无论是尺度仍是重量在同级品中都属重器,可称之极 品。唐代铜镜是中国古代铜镜史上的一个高峰。这种海兽葡萄镜不仅是这次高峰的体现,也是高浮雕艺术在以铜镜为载体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形式的具体实践。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古铜镜作为重要的生活用品,一直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同时古人按照“事死如事生”的丧葬文化,还会用铜镜作为明器,也就是随葬品。
正因为铜镜如此悠久的历史、自成体系的制镜工艺以及广袤的影响范围,不少学者建议把铜镜研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相信在可见的将来,铜镜的地位和收藏价值都将继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