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千人册(701-710)

701、宗喀巴(公元1357年(丁酉年)~公元1419年)生于宗喀的一个佛教家庭,宗喀巴本名罗桑扎巴(善慧称吉祥),这是受沙弥戒时的名称。由于诞生于'宗喀',为示尊重,人们以地名尊称大师为'宗喀巴'。 1419年(明成祖永乐十七年),宗喀巴在拉萨甘丹寺圆寂,时年63岁。圆寂时,将自己的衣帽传给贾曹杰,于是贾曹杰继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藏传佛教史上将宗喀巴大师、贾曹杰、克主杰合称为'师徒三尊'。

702、朱允炆(1377-1402)即建文帝。1398-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明太祖孙,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立为皇太孙。性仁厚,曾奉太祖之命,参照历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73条,天下皆颂其德。朱元璋死,以皇太孙即位。召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典章制度,锐意复古,诏行宽政,实行惠民政策,减免租赋,赈济灾民,老弱病残者由国家扶养;重视农业生产,兴办学校,考察官吏,任用贤能,派侍郎暴昭、夏原吉等24人充任采访史,分巡天下,以体察民情。采纳齐泰、黄子澄建议,实行削藩,并下令亲王不得节制文武将吏,更定内外大小官制,以加强中央集权。先后削废周、齐、湘、代、岷五个藩王,又陈兵河北,意在图燕。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以清君侧诛齐、黄为名,举兵反叛。四年,燕军渡江,攻陷京师(今南京),他在宫中自焚而死。一说他由地道出逃,改换僧装,流浪各地。明代皇帝,致力改革的有为君主。其“生死之谜”一直是史学界最大的谜团。

703、况钟(1383-1442)字伯律,号龙冈,又号如愚。江西靖安人。宣德五年(1430)为苏州知府,帝亲赐敕书,许以便宜行事。时苏州府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况钟为人刚正廉洁,有治剧之才。知苏期间,不慑权势,敏达敢为,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执法如山,断狱严明,凡有讼者必辨其是非,为民伸冤。他还与江西巡抚周忱悉心计划,奏减苏州府税粮70余万石,并建义仓,均徭役,疏免军户,招复流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以其政绩显著,3次守苏达13年之久。吏民念其刚正廉洁,孜孜爱民,为其立生祠。明代著名大臣、清官、能吏,誉之为况青天。

704、朱瞻基(1398-1435) 即明显宗。1425-1435年在位。年号宣德。明仁宗长子。即位初,汉王朱高煦反叛,率师亲征,抵达乐安(今山东广饶),高煦出降,平定叛乱。任用累朝元老蹇义、夏元吉和杨士奇、杨荣、杨溥治理朝政,并能纳谏,政治较为清明,官吏各称其职。对宦官控制较严格。改革科举制度。派胡概、叶春巡抚南畿(今南京)、浙江,是为巡抚设立的开端。宣德三年(1428)北巡,击败蒙古兀良哈部,边境稍安。明代皇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仁宗的与民休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免灾区田赋,开仓赈饥,并且注意节俭,国力较强盛,史称仁宣之治。

705、朱祁镇(1427—1464),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明朝皇帝,其身上发生“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两次当皇帝的且当过太上皇的,颇有德政,废除殉葬制度。

706、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宣德元年(1426)任御史。宣德五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正统十三年(1448),升兵部左侍郎。次年秋,明京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英宗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在此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剌军,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加强边戍,委任名将镇守。主张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英宗借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谦遭诬陷被害。明代将领,著名军事家,忠臣典范,北京保卫战成功头号功臣。

707、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

708、李东阳(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长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为相十八年,委曲求全,为最后扳倒大奸刘瑾起到了关键作用。李东阳主持文坛数十年之久,其为诗文典雅工丽,为 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李东阳长于篆、隶、楷、行、草书,于篆隶造诣尤高。他是明初台阁体书法向明中期吴门书法过渡期间的书法家。李东阳的书法已摆脱明初台阁体的束缚,对明中期书风起承先启后的作用。

709、祝枝山(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科举仕途颇为坎坷,十九岁中秀才,五次参加乡试,才于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七次参加会试不第。甚至其子祝续也在前一科中进士,于是祝允明绝了科举念头,以举人选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年(1522),转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

710、唐伯虎(1470-1523)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贩家庭,少时读书发愤,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身返回苏州。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明代画家,文学家。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杜撰的“唐伯虎点秋香”故事家喻户晓。

(0)

相关推荐

  • 明代宗朱祁钰(明朝第七位皇帝)

    明代宗(1428-1457)朱祁钰,汉族,明朝第七代皇帝,在位8年(1450-1457).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之弟,明宪宗朱见深之叔.母贤妃吴氏.英宗即位后,被封郕王.正统十四年,英宗亲征瓦 ...

  • 朱祁镇计诱智杀汉奸喜宁

    人物简介 喜宁,明正统年间的太监,后叛变沦为叛徒.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权奸王振的鼓动下,御驾亲征,在土木堡被瓦剌太师(瓦剌的实际领导人)也先所败.喜宁随朱祁镇被俘. 被俘后,喜宁 ...

  • 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正统 天顺)

    明英宗明英宗(1427-1464)朱祁镇,汉族,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累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也 ...

  • 历史千人册(941-950)

    941.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 ...

  • 历史千人册(911-920)

    911.陈独秀(1879-1942)生于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卒于四川江津.安徽怀宁(今安庆)人.1915年创办<青年>(后改名为<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 ...

  • 历史千人册(891-900)

    891.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直隶(今河北)天津人. 1879年徐与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先中举人,后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97年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时, ...

  • 历史千人册(881-890)

    881.陈天华(1875-1905)字星台,湖南新化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热心新学的邹沅帆等在新化创办求实学堂,陈天华入该学堂后,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后又到省城的岳麓书院求学.1903年春,以 ...

  • 历史千人册(871-880)

    871.邓世昌(1849-1894)字正卿.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后历任福建水师海东六.振威.飞霆等兵船管带.光绪五年(1879),调 ...

  • 历史千人册(861-870)

    861.华蘅芳(1833-1902年),字若汀,江苏无锡县荡口镇(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人.出生于世宦门第,少年时酷爱数学,遍览当时的各种数学书籍.青年时游学上海,与著名数学家李善兰交往,李氏向 ...

  • 历史千人册(851-860)

    851.胡雪岩(1823-1885),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时 ...

  • 历史千人册(841-850)

    841.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1832年(道光十二年)中举.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后,先后为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僚,为抗拒太平军多所筹划 ...

  • 历史千人册(831-840)

    831.陈化成(1776-1842)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任游击.参将.副将.总兵等职.清道光十年(1830),升福建水师提督,驻守厦门.十九年十月,英舰船3艘侵入闽海,他督率水师战船将其驱 ...

  • 历史千人册(821-830)

    821.章学诚(1738年-1801年),原名文镳.文酕,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因学问不合时好,屡试不第,迟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方中进士,时年41岁.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