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千人册(601-610)
601、李之仪(1038~1117)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官至原州(今属甘肃)通判。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卒年八十。李之仪一生官职并不显赫,但他与苏轼的文缘友情却流传至今。著有《姑溪词》。北宋词人。他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诗词近百首,单凭一首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便足已光耀千古。
602、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在创作上,黄庭坚奉行“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冷斋夜话》载黄庭坚“夺胎换骨”之法,被江西诗派效法,在宋代影响颇大。他有“文章最忌随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的名言,他矢志在诗歌上“独立门户”,终于以其独特的诗歌风貌卓然自立。其存诗一千五、六百首,内容丰富,风格奇拗,如表现百姓疾苦、关心时政的代表诗作有《流民叹》、《次韵寅庵》、《次韵游景叔闻洮河捷报》、《次韵子由绩溪病起》等。另如写景、寄识、遣怀、赠答、题画等抒情诗,集中体现了黄诗的独特个性。古体诗《题竹石牧牛》、《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命意新颖,笔力奇崛。七言律绝诗《登快阁》洒脱坦荡,《寄黄几复》情思缠绵,《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摹写江南胜景,《清明》寄托世事人生的感慨等,诗风思致幽远,情趣深浓,确为佳作。其独树一帜的诗之个性,还体现在其诗立意深曲,章法细密,起结无端,出人意表,精炼句法,点石化金,下语奇警上。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等。黄庭坚发展了韩愈、杜甫偶一为之的拗句、拗律,以音调反常,句法变更强化诗的拗峭挺拔,如“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真可谓“奇健之气,拂拂意表”。黄庭坚填词不如写诗谨严有力,今存词约180余首,有风花雪夜、伤别艳情之作近柳永,也有疏宕洒脱、豪迈清壮之词似苏轼。黄庭坚工书法,兼擅行、草,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自成风格,所著《豫章先生文集》30卷。北宋诗人,书法家,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孝行被列入“二十四孝”: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603、蔡京(1047-1126)字元长,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熙宁三年进士。蔡京四次当国,导徽宗穷奢极侈,大兴工役,挥霍国帑,天下罪京为“六贼”之首。钦宗即位,遭贬,行至潭州而死,年八十。蔡京当政时期,社会救助制度的推行力度之大,在古代历史上是罕见的。其推行的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制度,无疑是北宋救济制度发展的高峰,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甚至也在元明清三代之上。正是蔡京将社会救济活动规模化、制度化。崇宁年间主持'崇宁兴学',为北宋三次兴学运动效果之首。主要举措有: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新建辟雍,发展太学;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是北宋'兴文教'政策的集中体现,对宋朝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北宋末权奸,古代“十大奸相之一”,“六贼”之首。蔡京善书法。
604、宋神宗 (1048-1085)即赵顼。1067-1085年在位。宋英宗之子。继位后,即向元老重臣富弼征询致国盛强之道,试图有一番作为,但富弼要他20年不谈兵。神宗将革新的重任寄托于王安石。王安石自熙宁二年(1069)开展变法运动,使国家财政根本好转,封建统治力量加强,社会经济显著发展。由于在抑制豪强、调节社会矛盾的问题上出现分歧,王安石两次罢相,神宗亲自主持变法。在神宗主持下,对职官制度也进行了改革。熙宁变法使得宋王朝又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新法的实行,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高达七亿亩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多种矿产品产量为汉代、唐中叶的数倍至数十倍,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也有明显提高。公元1085年(元丰八年),赵顼在福宁殿去世,享年38岁 ,共在位18年,庙号神宗,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葬于永裕陵。北宋皇帝,富有改革思想的有为帝王,支持王安石变法。
605、秦观(1049-111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今属江苏)人。秦观诗、文皆工,以词著称,当时即负盛名。其词善于描写男女的思恋爱慕、悲欢离合,并将个人的坎坷际遇与之融合,运用含蓄的手法、清丽淡雅的语言,通过柔婉的乐律、幽冷的场景、鲜明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情韵兼胜,余味无穷。虽承继了柳永之风,又区别于柳词的俚俗、白描和铺叙,以秀丽含蓄取胜。秦观词除情调凄婉的主调外,也有爽健开朗之作,如〔鹊桥仙〕“纤云弄巧”所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思想境界较高。秦观诗风略似其词。许多抒情短章写得精致细密,秀丽有余,但气魄较弱。如七绝《春日》中的名句“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就充分显示了秦诗的特色。北宋词人。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秦观是北宋词坛正宗的婉约作家。
606、朱寿昌,字康叔,宋扬州同仁乡人,《宋史·孝义列传》载有他弃官千里寻母之事。他是流传甚广的所谓古代“二十四孝弃官寻母”中的一位。《弃官寻母》讲述了宋代的孝子朱寿昌的孝行。在这个故事中,朱寿昌为了能够找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宁愿辞掉自己的官位。而这个人不仅非常孝顺,他还是一个好官,苏轼甚至都曾经专门赞美过他。宋朝官吏,被列入“二十四孝”:七岁离生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喜气动皇天。
607、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居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长期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608、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贺铸虽然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北宋词人大多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唯有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贺铸真挚凄婉的浓情也常倾泄于词。其中感人至深的是与苏轼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前后辉映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北宋词人。贺铸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他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人。
609、宋徽宗,即赵佶(1082-1135),1100—1125年在位。神宗子,哲宗弟。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先后任用蔡京、童贯,禁锢元祐党人,以绍述为名,变乱新法,蠹国害民。尊信道教,大建官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又穷奢极侈,搜刮江南的奇卉异石,称“ 花石纲”,于京师筑园,名“艮岳”引起河北、京东、两浙农民起义。遣使约金攻辽。燕山之役,宋军溃败,致金兵南下。宣和七年(1125)末,传位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被俘至金国,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北宋皇帝,擅书法,自成一家,自创“瘦金体”。
610、高俅(?-1126)北宋末官吏,籍贯不详。初为苏轼书童,善蹴鞠(赐球)。哲宗(赵煦)时,改从枢密都丞旨,王铣因奉命送礼物至端王赵佶处,被留用。赵佶即位为徽宗,更为所宠,擢为殿前都指挥使。加至太尉,与蔡京等“六贼”专权用事,为时人所恨。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南下,他随徽宗南逃,金军退,返京后,即病死。北宋末权奸,“六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