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千人册(721-730)
721、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明朝著名清官。遂有'海青天'之誉。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722、徐文长(1521年3月12日—1593年),即徐渭,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
723、邓子龙(1528-1598)一说(1531-1598),江西丰城(今江西丰城新庄镇邓家村)人,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邓子龙先于福建、广东沿海抗倭,由小校升至把总。后又参与镇压江西、广东等地的农民起义军。万历年间,又平定了金道侣起义和五开卫兵变。万历十一年(1585年)于攀枝花痛击缅甸军队,升任副总兵,后因偏袒军卒导致军卒叛变而被夺职。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邓子龙参加万历朝鲜战争,于露梁海战中殉国。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民族英雄。
724、朱载堉(1536年-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出生于河南省怀庆府河内县,是明太祖九世孙,朱载堉深受父亲郑恭王修德讲学、布衣蔬食、能书能文、折节下士的影响,自幼俭朴敦本,聪颖好学。早年即从外舅祖何瑭学习天文、算术等学问,因不平其父获罪被关,筑室独处十九年,直到1567年,其父被赦免,他才愿意入宫。1591年,郑王朱厚烷去世,作为长子的朱载堉本该继承王位,他却七疏让国,辞爵归里,潜心著书。在没落坎坷19年的漫长岁月里,朱载堉拜结贤哲,出入俗理,以追逐日月的精神,专心攻读音律、历算,并开拓了边缘学科的广阔领域。朱载堉越祖规,破故习,注重实践 和实验,一生刻苦求真,呕心沥血,共完成《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嘉量算经》、《律吕精义》、《律历融通》、《算学新说》、《瑟谱》等。明代最为著名的学者,发明家,他的成就不可计数,涉猎极其广泛,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主要成就有:
1、音律:著名的律学家,有'律圣'之称、《乐律全书》最为著名。创建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此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包括钢琴,故朱载堉被誉为'钢琴理论的鼻祖'。世界上已知的十有八九的乐器定音,都是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础上完成的,它被西方普遍认为是'标准调音'、'标准的西方音律'。
2、乐器: 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定音乐器——弦准。制作了三十六支铜制律管,每管表示一律。
3、舞学:首创'舞学',为舞学制定了大纲,奠定了理论基础,绘制大量舞谱和舞图。他的'天下太平'字舞谱,也为今天的团体操开创了先河。他开创的集体教唱、乐器伴唱、识谱学唱,在我们今天的音乐教学中仍被广泛应用。
4、舞蹈:把踩高跷和抬花轿两种民间表演艺术结合在一起,精心设计出了踩着高跷抬花轿的表演形式。伴奏用的乐器也是他改进后的管子和唢呐,为现在唢呐的前身。2008年国务院将高抬火轿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5、数学:首创利用珠算进行开平方,研究出了数列等式, 在世界上最早解答了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末项和项数,解决了不同进位制的小数换算,其中某些演算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6、计量学:对累黍定尺、古代货币和度量衡的关系等都有极其细密的调查和实物实验,特别是关于历代度量衡制变迁的研究一直影响到今天;他提出了一系列管口校正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还精确地测定了水银密度。
7、天文历法:求出了计算回归年长度值的公式。在 1986年,专家们用现代高科技的测量手段对朱载堉关于1554年和1581年这两年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发现,朱载堉计算的1554年的长度值与今天计算的仅差17秒钟,1581年差21秒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精确计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北纬39°56′,东经116°20′)的人。
8、文学:朱载堉写的散曲脍炙人口,散曲集《醒世词》存小令73首,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作品有《诵子令·驴儿样》、《山坡羊》、《黄莺儿》、《七律·叹人敬富》、《黄莺儿·穷而乍富》等。
9、哲学:反判宋明理学,注重实践和实验,辩证的思想方法上。他对伪科学的批判是中国哲学思想史和科学思想史上极有意义的事件。
10、珠算:他用自制的八十一档双排算盘,开平方根24次方,找到了计算十二平均律的数学方法,又用开立方求出十二平均律的参数,被誉为“珠算计算的鼻祖”。
他是乐律学家、音乐家、乐器制造家、舞学家,他又是算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历法家,在美术、哲学、文学方面也有惊世的建树。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出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一个可以与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徐霞客齐名的重量级科学家,早在明代,就为我国夺得了多项世界第一。中外学者尊崇他为'真正的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的达芬奇”。
725、刘元卿 (1544-1609),字调甫,号旋宇,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著述甚丰,有《刘聘君全集》,其寓言集《贤奕篇》被收入'四库全书'。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江右四君子'之一,江右王门后期大家,在理学、教育和文学等领域皆卓有成就。
726、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庶吉士、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卒赠太子太傅,谥文敏。其画长于山水,主要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等,并加以变化。作画长于用墨,意趣简淡,层次分明;用笔多皴、擦、点、染互施,丰富多变。设色则青绿、浅绛兼用,或鲜丽而不妖妍,或简淡而又沉着。画面布局多取近坡树、中水、远山的三段法,缺少变化。画风天真秀润,幽淡简远。书法长于行、草、楷诸体,能广泛师法唐宋诸家,其书结构巧妙,笔致率易自然,墨色有浓淡变化,结体秀媚攲侧,书风疏宕秀逸。其绘画有《赠稼轩山水》、《岚容川色图》、《林和靖诗意图》、《昼锦堂图》等;书法有墨迹《月赋》、《三世诰命》、《临柳公权兰亭诗》、《临张旭古诗帖》及大量的题跋等传世。董其昌著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等,集中收录了他的绘画理论。其主张绘画既要师古人,也要师造化,提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点,强调画家要有丰富的文艺修养和生活阅历。他还主张书画融和,提倡书卷气。这些理论对清代的文人画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明代画家,书法家,绘画理论家。
727、李时珍(1518年 --- 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博物学家、著述家。李时珍对道家医学的继承是多方面的,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27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极高的评价。
728、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临川(今属江西)人。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邹迪光《临川汤先生传》)。他不但爱读“非圣”之书,更广交“气义”之士,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铸就了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明代戏曲作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729、李贽(1527~1602)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
730、程大位(1533~1606),字汝思,号宾渠,汉族,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率口(今黄山市屯溪)人。少年时,读书极为广博﹐对书法和数学颇感兴趣,一生没有做过官。20岁起便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经商。因商业计算的需要,他随时留心数学,遍访名师,搜集很多数学书籍,刻苦钻研,时有心得。约40岁时回家,专心研究,参考各家学说,加上自己的见解,于60岁时完成其杰作《直指算法统宗》(简称《算法统宗》)。明代商人、珠算发明家、卷尺发明家,被誉为“珠算之父,卷尺之父”。在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过程中﹐《算法统宗》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流传极为广泛和长久,对中国在民间普及珠算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