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的疑云:古书里的司南到底长得什么样?

文|郭晔旻

与《韩非子》等书一样,对《论衡》里的这段话的解释至今仍有不同意见,甚至对“柢(抵)”字是否为“杓”之误,而应解释为“使用”也有争议。但比较主流的一种看法认为,“杓”就是勺子。“地”指托着勺子的地盘。而“柢”则指“勺柄”。以此推知,王充笔下的“司南”应当是做成勺子样式,当它放置在坚硬光滑的“地盘”之上,其柄便会自动指向南方。

这会不会就是一种磁石勺呢?首先,迄今为止尚未在考古中发现古代磁石勺的实物。依照王国维在20世纪早期提出的“两重证据法”,古文献记载需与“地下之新材料”相互印证。因此考古证据的缺失不能不成为“司南是磁性器物”一说的重要遗憾。

不过,即便如此,依照《论衡》的说法,是否有可能在当代复原出“司南”呢?20世纪40年代,科技史专家王振铎先生在研究了王充的记载后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是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司南复原实验。第一步,1945年10月,王振铎在四川南溪李庄这个在八百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上难以找到的小镇,利用通电线圈将钨钢勺磁化后制成的人造磁铁在地盘上完成了拨动实验。其目的是考察磁勺在拨动后,其磁力是否能够克服它底部与地盘的静摩擦力,在其静止时,其柄是否可以指南。第二步,1947年8月王振铎又委托工匠用河北武安磁山的磁石制成勺状磁体,个别勺体用铣床加工后进行了实验,证明“其勺首指南,同前文所述借人工磁铁传磁所制司南表现之功用全合”。

最终完成的司南复原模型由一个“地盘”和一把“勺子”两部分组成。内圆外方的地盘材质是青铜,其中心圆面磨得非常光滑,以保证勺体指示方向的准确性。中心圆外围依次布列天干、地支和四卦,标示二十四个方位。地盘中心的小勺是用整块磁石磨成的,磁石的正极磨成司南的长柄,勺头底部是半球面,非常光滑。使用时先将地盘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地盘中间,用手拨动勺柄,使它转动,等到司南停下来,它会转至与地磁场的南北极相一致的方向,勺柄所指方向就是南方。

其实,王振铎早已坦率地承认,这只是一个模型,“未发现原物以前,姑以古勺之形体充之,以征验其究竟”。加上当时条件所限,他也没有进行科学检测:“惜无合宜之量磁仪器,用测其磁性。”然而,这个司南的复原方案很快就深入人心。王振铎制作的模型不仅先后出现在教科书、辞典和邮票上,还在很长时间里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作为“司南”的现代复原方案进行辅助性展示。

但争议也随之而起。最主要的疑问是,王振铎的实物复原表明磁石勺制品具有指向性,可是在他之后,迄今无人能够用天然磁石再度重复“司南”的试验结果。甚至坊间还一度流传着这样的说法:1952年,郭沫若率中科院代表团访问苏联科学院,希望带一个司南复原品作为礼物。复制司南的任务下达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由钱临照(日后1987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卷》物理学史分支学科的主编)主办。钱临照找到最好的磁石,请来琉璃厂的玉工按王振铎的方案雕琢。可磁勺做出后,就是不指南。代表团行期已近,只好用电磁铁给这个“司南”人工充磁(也有说法是用磁化钨钢代替)。

当然,此事未见钱临照本人记述,现有说法都是层层转引,彼此也不一致,因此也未必靠谱。另外也有学者指出,唐代及以前正是地磁水平分量高峰期,当时的地表磁场强度约为今天的1.7至1.9倍。这一时期,用中等以上的磁石制备“司南”就会具有上好的可用性。据此看来,当代复原“司南”屡屡未果,与古今磁场变化也不无关系。

无论如何,即便《论衡》里的那几句话日后被考古发现证实为勺形“司南”,这种古代指南器还是有着显而易见的缺点。首先,天然磁体并不易找到,而且在加工时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必定较弱,加上它放置在铜盘上,哪怕接触处再光滑,转动时也会产生摩擦阻力,这就大大影响了灵敏度,所指的方位准确度难以保证。而且,“司南”所用的磁石在盘心并无法固定在一个特定的位置,而是必须用手放在适当的部位,然后再拨动使其旋转。因而它是手动装置,不能自动指出方位,在颠簸的状态下也就不能使用。所以还远远称不上是一种理想的指向仪器。这可能是古时“司南”长期未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尽管如此,“司南”的出现还是奠定了后世中国人将指示方向称为“指南”而非“指北”的基调。相比之下,虽然古代希腊、罗马早就知道了磁石能够吸铁的特性,但西方在很长时间里都搞不清楚磁石的指向性,自然更无法将其用于指向了。

(0)

相关推荐

  • 郭沫若访苏,准备仿制司南为国礼,物理教授:司南就是不会指南

    1952年,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准备访苏,需要带一件象征中华文明的礼物送给苏联,经过考虑之后,决定赠送一套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成就的"司南". 出现在中国史书上的指南工具,主要是" ...

  • 再造司南

    . 再造司南 高一丁 北京日报 | 2021年02月09日 .  细心的人发现,在最新版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关张衡地动仪的内容被删掉了.随后,有科技史学家表示,司南也应该被删除.因为勺形司南是根据古 ...

  • 张衡地动仪模型被移除教科书,上海交大教授:司南模型也该被删除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那个被印在教材上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地动仪模型,开始淡出当代青少年的视野.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教科书上的地动仪 ...

  • 三星堆遗址出土一枚指南针,让四大发明追溯到伏羲时代,大赞!

    三星堆遗址出土一枚指南针,让四大发明追溯到伏羲时代,大赞! 文 | 韦爵爷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绝对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单单来说说指南针这一项.有关专家在研究指南针 ...

  • 从「司南」之争说起:不再互相“商榷”的学界,失去了好多光彩…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因为这几个月我都挺忙的,所以写的文章就少了,以前是没啥感觉的,但是现在我每个月初都会盘点一下参考文献,就明显感受出来了.所以今天就补充一些我在看参考文献时候的感受吧! 其实我表态 ...

  • 磁针的起源与罗盘的成型

    市面上讲风水罗盘(经)的书很多,加上没有刊号的恐怕不下百余种,但内容大同小异.很多所谓的罗经秘笈.内部资料等,大都复制粘贴了<青囊奥语><罗经解定><罗经透解>&l ...

  • 介绍指南针的发明产生了什么影响

    指南针应用在航海上,是全天候的导航工具,弥补了天文导航.地文导航之不足,开创了航海史的新纪元.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介绍指南针的发明产生了什么影响,希望能帮到你. 介绍指南针的发明产生了什么影响 ...

  • 罗盘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从古代简单的罗盘,发展至今日的复杂多样的罗盘,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期间的许多真相已不得而知,只能从出土的和现有的实物,以及文献资料去寻求一点斑驳的痕迹. 据文献记载,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磁性指南针的指向 ...

  • 古书里的五方五色土五帝,到底代表什么?从文献梳理五行学说源头

    我们通过<黄帝伐赤帝>还可以注意到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那就是五方五色的问题. 五方五色即东青.西白.南赤.北黑.中黄,后来被纳入到五行学说之中.但是在春秋时代,五行学说才刚刚产生萌芽,以金 ...

  • 玉雕里的龙纹到底是什么样?90%的人不知道!

    作为龙的传人,作为这片土地上的玩玉人,龙形的雕刻.对牌我们见过太多了,但今天要一起研究的是很难被认出的一种龙形态--龙纹. 龙纹历史 传说中在炎黄时期人们就以龙为图腾,中国龙数千年来在青铜与玉器上的演 ...

  • 博途里的功能块到底怎么用才正确

    当我们在任何应用程序中开发程序时,为了使项目尽可能高效,一致性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西门子已将这个功能集成到PLC那就是------功能块. 我之前在S7 1200的第一篇编程文章中已经展示过此内容 ...

  • 玉雕里的龙纹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其实连它的名字99.9%的中国人都不会念!

    在和田玉雕文化中,有一种神秘的纹路千年流传,它既源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又根植于和田玉雕这门技艺中传承良久.直到今天,那古朴的造型依然是许多玉石爱好者的"心头好",这就是龙纹. 和田玉 ...

  • 医院里不同检查到底有多少辐射?这张排行榜一目了然!

    Q请问,下面哪一项检查没有辐射?A.X射线 B.核磁共振C.CT D.PET-CT点击下方空白处对答案B.核磁共振你有没有答对呢?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听起来很可怕的"核磁"竟然没有辐 ...

  • 古书里都说的肉桂能引火归元,主要是(图一...

    古书里都说的肉桂能引火归元,主要是(图一)这种好的肉桂,如果是现在各个药房用的肉桂(图二),恐怕不仅不能引火归元,还因为燥热而把下焦的虚火给引上来   好的肉桂,一定是温润带甘甜的,你把肉桂掰断的时候 ...

  • 往膝盖里打玻璃酸钠到底是咋回事?玻璃酸钠一定要把五针打全吗?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老年人就诊骨科门诊,多半是因为腰腿疼痛,而腿的问题,往往又集中在膝关节上.大多数因膝关节问题就诊的病人都听过往关节里注射玻璃酸钠,一般是一周一次,4-5周一个疗程.注射后很多人对这 ...

  • 古书里的经验太实用了,为什么现代中医不把...

    古书里的经验太实用了,为什么现代中医不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呢??让那么多中医爱好者黑暗中摸索,按照书本来最后还是不会看病.今天无意中看到古书<针灸大成> 足厥阴肝经篇,言简意赅,很适合中医基础 ...

  • 古书里的奇方妙药

    暴咳 [验方治疗]赵冠英经验方-清肺止咳汤 黄芩15克,金莲花15克,蜜麻黄8克,杏仁9克,百部15克,川贝母9克,桔梗9克,炙甘草8克 胃溃疡的验方 凤凰衣.玉蝴蝶各30克,马勃.贝母各21克,血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