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京东方吧

文丨张是之

连续多日,美国政府针对华为的制裁都占据着资讯热点,包括特朗普的宣言、各大厂商的围攻,以及 IEEE 的流氓行为。

这一轮热点再次激发了科技强国、自主创新的讨论热潮,当然毫无例外的,还有对国家扶持政策的期盼和支持。

这种期盼和支持,从感情上来讲可以理解,但从逻辑上来说,是站不住脚的。

比如微博上这位老师「就算差一些,也必须搞」的观点:

这个看法是很有迷惑性也很有蛊惑力的,原微博下面几乎一面倒的支持这个观点,认为赔钱也要「国货当自强」。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电子管技术被淘汰,北京电子管厂濒临倒闭。

1993年,原总会计师王东升被任命为厂长,上任后对公司进行全面改制,与松下公司合作,让公司扭亏为盈。

2001年京东方在 A 股上市,也拉开了融资、亏损,再融资、再亏损的序幕。

2005年亏损近16亿元,2006年又亏损17亿元。

2007年,在国家的巨额补贴下,京东方才实现盈利,但是2008年又陷入了亏损泥潭。

之后每年京东方的业绩都是亏损的,除非国家给予补贴,才会勉强停止亏损。

从2001年到2012年,京东方总共募集到250亿元的资金。

连续不断的巨额融资,加上连年不断的亏损,让京东方在 A 股市场声名狼藉,被股民称之为「铁公鸡」。

如果赔钱就能把液晶屏幕的价格打下来,那为什么既让中国股民亏了钱,又同样每年都在报亏损的「两桶油」,没有成功地把汽油的价格降下来呢?

那些为京东方鼓吹叫好的人,想必在看到「两桶油」的财报和油价时,也会忍不住骂一句 TM 的吧?

但这其中背后的逻辑,要么是京东方或者「两桶油」错了,要么是叫好的人错了。

如果补贴、亏损不能够把油价打下来,那凭什么让我们相信,补贴、烧钱亏损、打价格战就能够让液晶屏的成本下降、价格下降?

与此相反的是,在 PC 电脑的芯片领域,基本上就是 Intel 和 AMD 的天下,我们同样一直被外国企业「掐着喉咙」。

靠补贴和政策我们见到了造假的「汉芯」,却没有见扶持起一个像样的国产芯片制造企业。

如果要说掐着喉咙,芯片要比液晶屏更致命吧?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芯片还是沿着「摩尔定律」在走:性能持续提高,价格持续下降。

这关乎补贴什么事呢?我们的补贴都补到哪里去了呢?

同样发生在内存和硬盘领域,即便不是从九十年代就开始用电脑,近些年内存、硬盘总体上仍然是一个性能提高,价格下降的大趋势。

你说液晶领域现在不怕被外国掐着喉咙了,那作为芯片、内存、硬盘,哪个不比液晶显示器更重要?哪个的性能提高、价格下降可以归功于补贴和亏损?

但凡扩大一下思考范围,就不会轻易得出如此错误的结论。

所以这里把液晶屏价格下降简单归因于烧钱,至少是不够严谨和审慎的,很容易被爱国情绪带偏,而且这种情绪选择性地忽略了石油、芯片、内存和硬盘。

不过也有人说,液晶面板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液晶面板行业,比的就是谁投入的钱多,想要加速赶超三星等巨头,就要敢于烧钱。那几个日韩企业之所以成功,也是因为其背后的财团砸下数千亿的真金白银。

好,我们退一步讲,即便是真的因为补贴、因为政策扶持,我们打赢了价格战,逼迫着外企把液晶面板价格降下来了,但这真的是一场胜利吗?值得怀疑。

因为没有什么是必须的,即便真是有什么必须的,请自己出钱、自己负责,不要以任何名义绑架他人。

有人认为液晶面板必须国产化,价格话语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国内企业。

没错,这样的视野很高端、很科技、很有感召力。但同样有很多人正在努力思考如何支付下一个月的房租,还有的人正在考虑如何筹集治病需要的医疗费,他们并不关心这样的「大事」。

这样对比,并不是说科技不重要。而是说,谁觉得重要谁出钱,而产业政策和补贴,却让那些不关心、不认为是很重要的人也掏了腰包。

并不存在「就算差一些,也必须搞」的产业,企业家认为必须,那是企业家的事情,拿自己的钱去试错,这是企业家的胆量、气魄和作用所在,我们口头上表态支持,行动上请用产品说话。

如果一个企业无法通过产品赚钱,那就是无法用产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那这个企业就不适合在这个领域继续战斗,请让出 C 位,而不是赖着不走。

不赚钱本来就说明产品不行,已经是对不起企业的所有人——股东。

赖着不走,却回头就以扶持民族产业之名、「总有一天我会行」的口号伸手要补贴,本质上不过是市场上赚不到的钱,通过政治手腕要过来罢了。

我们看得见的液晶面板降价,看上去好像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产业因此壮了国威。

我们看不见的,却是补贴的这部分钱,原本就是可以在市场上流动的,通过消费者投钞票,选择出更适合的生产商,心甘情愿让它赚钱的生产商。

价格被补贴所扭曲,竞争方式从市场走向了政治,资源因此遭到了错配,一连串的错误,仅仅是因为「国产牛 X,价格下降,我好开心」而被掩盖,完全失去了逻辑判断力。

经济学教会我们的,就是既要看到看得见的,也要能够看到那些「看不见的」。

看不见的,是不会进入统计数据的,不会成为业绩,也不会成为政绩,所以需要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脑补」出来。这也是实证主义经济学所欠缺的。

战略上看,石油、CPU 和操作系统的重要性也远比一块液晶面板的重要性要高的多。

有补贴的「两桶油」,和京东方一样年年亏损,也没见油价降下来。

电脑硬件 CPU、内存和硬盘,软件如操作系统,重要性不必一块液晶屏差,也没有见各个靠补贴打出一个名堂来,但价格还不是降下来了,我们也都能消费得起,没有高不可攀。

所以忘掉京东方吧,这并不是一个靠补贴战胜对手的正面典型,而是一个非常容易遭人误解的负面案例。

没有什么是必须的,如果有,那也应该必须给人以选择的自由,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必用民族大义和产业政策绑架别人。

2019年05月30日

上一篇:替明朝政府背锅的“白银通缩”

题图:Fairfield Porter | July Interior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