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饦饦——透出的满满的诱惑

了解更多关中文化

陕西关中腹地,黄土深厚,盛产麻、黍、稷、麦、豆这些五谷,而在计划经济时期,淳朴善良的全国农民,都无一例外的奉献出自己的劳动成果——小麦、玉米、豆类等,咬紧牙关支援国家建设。常年大部分时间饿肚子的日子,让老一辈农民默默地忍受着,孩童、老人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给国家做贡献,我们的农民真的是非常的伟大。

记忆中糖饦饦(糖饼的关中方言)出现,也就仅仅在中秋节时有过清晰地印象,当年想吃一点干粮是极为奢侈的事情。尝一片玉米面的“发发馍”(发糕)或者玉米面饼子简直就是过年一般的享受,那次糖饦饦的记忆仿佛就是昨天才发生的。

童年的一个阴雨连绵的秋日,初晴的当儿,村里一个三代单传的孩童生病了,他们家人给生病的宝贝做了玉米面饼子,小可爱得意洋洋地拿着玉米面饼子,在满村子的小伙伴面前炫耀,饿着肚子的其他人都羡慕得不得了,大家都围在“炫饼哥”周围,直勾勾地看着他黄橙橙的饼子,甚至幻想着那个饼子赶紧掉下一块小渣,好让自己捡起来,也尝尝那饼子的味道,越是这样的想,越只能是忍不住一个劲地咽口水。

我一位已经是成年人的堂哥,看着大家一个个发眼馋的样子,他搞了一个“抱打不平”的做法,至今想起仍让我捧腹大笑,堂哥说他会用玉米面饼子“咬”出小马来,而且那个马儿还非常的漂亮云云。

有了堂哥精彩的演说,小伙伴们的注意力就到了堂哥这边,而手捧玉米面饼子的主也围过来,递上饼子虔诚的央着堂哥道:

“叔,你帮我‘咬’一个马。”

堂哥一番“拒绝”后,还是做了“好人”,几口下去玉米面饼子就面目全非,我指着四不像的玉米面饼子,随口说了一句,这个地方应该咬一口。

堂哥就让我也帮着咬,“炫饼哥”那让我下口,而堂哥却“嗔怪”开了道:“那就算了,我不‘咬’了,你自己另请高明。”

我仅仅是建议,也压根没有想得太多,看见堂哥“生气”了,“炫饼哥”才答应也让我“咬”一口,我可劲的咬了一大口,堂哥马上“夸”起来,

“看,人家‘咬’得就是漂亮!”

——关中美食“糖饦饦”

香喷喷的玉米面饼子我都没有来得及咀嚼就咽下去了,最后堂哥终于完成了他蹩脚的作品,一小块玉米面饼子“咬”成的“小马”让“炫饼哥”无比自豪;堂哥满意地砸吧嘴才真的让我们羡慕死了。

后来“炫饼哥”的爷爷追到堂哥家大闹一场,而我也没有幸免于难,礼拜六下午,当父亲还没有进家门就得知我“骗”吃人家玉米面饼子的罪名,向来严厉的父亲又一次打了我。

得知我被父亲揍了我的消息,婆(“奶奶”的关中方言叫法)迈着颤巍巍的小脚来到我家,仅有的一次婆当着她孙子面训斥了父亲,嗔怒的婆发话让父亲给她买一斤“黑糖”,作为对父亲打了她孙子的惩罚。

又一个礼拜六的下午,父亲回来了,让我把买的“黑糖”给婆送到家去。婆看见我手中的“黑糖”先是一愣,然后婆让婶婶和面、起面,婆走进厨房,把麻纸包拆开,把一包黑糖倒进黑瓷盆里,舀了一大碗面跟黑糖拌在一起,婆让我先不要回家,又叮嘱堂姐用筷子搅拌起来,听见婆在厨房里发号各种命令的消息,哥哥姐姐们都涌入厨房,大家抢着去抱柴、点火、烧锅,我也跟在哥哥姐姐们后忙来忙去的跑着。

看着婶婶揉好了面,婆开始给大家烙“糖饦饦”,能干的姐姐在烧锅,看着婶婶把面拌的黑糖包进面团了,我们几个年龄小的不由得把手指头吮进嘴里,贪婪的紧盯着婶婶的一举一动,嘴里的口水不知道咽下去了多少。

锅热了,圆圆的糖饦饦被贴进了锅里,婆用小铲子利索的翻动着,看着糖饦饦一点点的“膨胀”起来,满厨房开始弥漫起甜绵绵的香味,婆娴熟的一个个翻着糖饦饦,胖鼓鼓、焦黄的糖饦饦成型了,我取了一个盘子说“婆,我先给我爷端一个。”

坐在门外看《毛泽东选集》的爷,已经走进了门,看着我端的糖饦饦,爷推开说让我吃了,“你挨了打,把你婆难过的,才让你伯磨面,让你大(关中人对父亲的称谓)买黑糖,八月十五给娃们烙一锅糖饦饦!”

“爷,你不吃,我也不吃。”看着我犟病来了,爷掰开了糖饦饦,浓郁的香味一下子扑面而来,爷把下边糖多的一边给了我,他自己才咬了一口,看着递给我的糖饦饦,诱人的糖汁让我不由得伸出舌头舔了一下,甜绵绵的糖汁、酥脆的馍,四十多年过去了,至今再没有吃到当天的那种感觉了,我们欢蹦乱跳的吃着,而婆却没有吃,我让婆也咬一口我的糖饦饦,婆摸着我的头说“你整天就爱惹事,慢慢长大了要学会懂事,再不能哄吃别人的东西,再也不要让婆担心了哦。”

看着婆咬了一口我送到口的糖饦饦,我们一大帮孩子们都贪婪的享受着自己的糖饦饦,吃完了爷给我的半片糖饦饦,婆又给了我一个说“这是婆的,婆吃了你一口,这个还给你,吃完了给你家一人一个的也带回去。”

那个难忘的糖饦饦记忆就是在八月十五,由向来都非常慈祥的婆发怒后,我才吃到的!

记忆犹新的糖饦饦至今时常让我想起。

临到婆寿终正寝送灵时,全家人都眼泪汪汪,嚎咷恸哭的场面让邻居们抹着眼泪指点着我,“看喔碎怂没有一丁点难过气息!”好几个邻居都同一个口吻的数落着我。而我却丝毫没有在意,突然,我想到婆是躺在棺材里,要去另外一个地方,从那往后婆再也不会让婶婶给我们烙糖饦饦了,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一路哭到婆的墓前,哭到我时常的梦中醒来。

到现在,家人根本没有用黑糖烙糖饦饦,而我却要千方百计的找到卖黑糖的地方,非得让家人烙一次糖饦饦,再次搜寻当年的醇香。

转瞬间四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孩子们也比我记忆中,当年分享糖饦饦的年龄大多了,而糖饦饦的记忆依旧非常的清晰。

国家政策的日臻成熟,市场经济的结果,让人们都富裕了,现在说起来糖饦饦的好吃,确实会令人怀疑你的人生,质疑你的味觉,而这个记忆确实是当年实实在在的写照。

糖饦饦,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忆,一个埋藏的内心深处、抹不去的五味回忆,寒冷的冬夜,在键盘上敲击童年的旧事,有过美味糖饦饦记忆的亲们,不妨在这段短文中静静地体味一次,当年最可口的糖饦饦!

郑重声明:尊重原创作者成果 转发请联系作者

咸阳鸣翠楼广场“面食节渭城分会场”异彩纷呈

读白字的先生们 你们惭愧吗?

榫卯工艺的传承人——陕西咸阳彬州市王老先生

大秦故都驰风轩  关中文化扛大旗

忘不了住校时的“挤馍”

塑料纸窗户——怀念我的启蒙老师

美哉,彬县桃核儿

陕西咸阳彬州市“融城杯”半马闭幕 埃塞俄比亚选手仅夺男子冠

关中美食新篇章——“翅上瘾”

再也不见造(cao)风箱

忘不了村中的——碾子

逝去的运算工具——算盘

咸阳市身边的放心学校

农村孩子们曾经的游戏——扣雀

熬成阿家(婆婆)的那辈女人现在咋样了

大美关中人杰地灵彬州面花传承人——王科鹏

关中农村逝去的——叮当 叮当声

闺女,你必须学会拒绝

想起关中农村曾经的——老碗会

挑菜——关中农村孩子们曾经的开心快乐

《不负好时光 业余写稿忙》(征文稿)

曾经的汲水神器——辘轳

关中农村的“光场” 丰收前的赞歌

吃百家饭的“钉锅匠”

读《走过陕北》有感

已经逝去的关中民俗——看麦子儿黄

风高月黑夜,摸黑“偷豆角”

关中农村曾经的街景——姐姐的茶摊

关中酒文化的传承者

走近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

执客 关中地区当年一种质朴的互助活动

援助人类发源地非洲高原经历

逮蝎子 曾经的挣钱方式

轱辘麦秸 丰收的重头戏

交爱国粮 验证农民爱心的时刻

卧浆水 关中农村人的智慧

老咸阳人还记得“港惠娱乐城”短命的瞬间

糊嘟——关中人曾经的饭食

有一种快乐叫——拾地软

《背馍记》与《背馍上学那些年》最新消息

掀起《背馍》潮的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现在呢?

起刀磨剪子

干罗罗馍——关中农村庆丰收的犒劳品

珍贵的“葡萄糖瓶”

对当年炎热夏天的——下凉,还有印象吗?

关中人钟爱的——辣子

曾经的玉米种子是农民自己制种

惹人馋的咸阳东郊礼泉老寇水盆羊肉

打工者咋样保护自己?

西安走出的新行当——通信郎

关中人的功臣——架子车

嫂子 天堂里您过得可好

在非洲打洋工的点滴趣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