咵一咵武汉的武昌鱼
清风朗月,不期而遇
湖北金牌导游
李 宁
专业接待入境华语团,政府商务接待团,武汉评选四星级导游,深受游客喜爱。
今天我们来咵一咵武汉的武昌鱼,都说武昌鱼代表着武汉的菜肴,这鄂菜的“三无不成席”排在首位的便是“无鱼不成席”嘛。那首先,请您来回答我一个问题:“您是从哪里听到这武昌鱼的大名呢?”您肯定会说啊,这当年不是毛主席说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吗?确实,这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以后,写下的《水调歌头·游泳》,不仅抒发了“极目楚天舒”的情怀,更是让武昌鱼誉满神州,甚至走出国门,远播海外。但是,我要告诉各位了,武昌鱼被引进诗篇,那可是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孙权的大臣谏言“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拒绝孙权将都城从南京迁移到湖北来的提议。由此可见,武昌鱼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家喻户晓了,也难怪唐宋风雅时代,留下出现武昌鱼字眼的诗篇几十首之多了。
都说啊,当年毛主席确实是吃了这武昌鱼的佳肴以后才写出的诗篇。1956年,毛主席畅游长江时,乘坐的是“永康号”轮船,并在船上就餐。据当时船上的名厨回忆,那一次他为毛主席做了“四菜一汤”,分别是清蒸樊口鳊鱼、干烧鲫鱼、红烧肉、清炒竹叶菜和榨菜肉丝汤。其中这樊口鳊鱼就是武昌鱼。清蒸武昌鱼,一般要选用2斤左右的鲜活鱼,去除鳞片和内脏后洗干净,用刀锋在鱼的两面划兰草形,涂上一层猪油,加上少许精盐、绍酒、姜片、葱丝、香菇等佐料,连盘一齐放入蒸笼,在旺火上约蒸15分钟,出笼以后,再在鱼上点缀红黄绿各色的菜丝。这样,一盘香味扑鼻、五彩缤纷的清蒸武昌鱼就出现在您眼前了。
樊
口
鳊
鱼
武昌鱼
武昌鱼,学名团头鲂,是鳊鱼的一种,那么类似的鳊鱼还有长春鳊和三角鲂。如何区分这看起来相似的鳊鱼呢,怎么在这三种鱼里面找到武昌鱼呢?据说宋代著名的美食家苏东坡也曾在这上面迷了眼。
话说某日,王安石约苏轼一起填词赋诗,并托苏轼代买几条武昌鱼助助酒兴。苏轼欣然答应,上鱼摊拣大的鳊鱼买了几条。王安石见后连连摇头。苏轼大惑不解。等鱼蒸好以后,王安石用筷子夹出一鱼刺,扔进一钵清水中,只见水中“咕咕”一声冒出一个油花,再拈一鱼也是如此。拈到最后一条鱼时,王安石说“此乃武昌鱼”。果然,当最后一条鱼的鱼刺扔进清水后,只见水中连翻出三个油花。原来武昌鱼油脂丰厚,为其他鳊鱼所不及。王安石的做法就是一种区分真假武昌鱼的方法了。
后来有好事之徒,也找出另一种验明正身的方法。就是吃完武昌鱼后,对着一条完整的骨架开始数鱼刺,正常的鳊鱼应该是横刺13对,而武昌鱼的鱼尾处多鱼刺一根,号称十三对半刺。如果某日宴席上的清蒸武昌鱼找不到那半根刺,估计是要调侃一番了。
虽然毛主席那一次吃的鱼全部是武汉东湖饲养出来的,但是武昌鱼仍叫樊口鳊鱼。这是因为武昌鱼的原产地就是鄂州市西古樊口的梁子湖。那为什么不叫鄂州鱼,要叫武昌鱼呢?因为当年孙权迁移到湖北的都城,是框了现在的湖北黄石市、鄂州市以及武汉的长江东岸的现武昌镇,全部圈起来以后,取名武昌郡。所以鄂州在三国时期也就称为武昌了,当年孙权的武昌宫也叫吴王宫就是修在鄂州的。民间关于这武昌鱼的动人传说也是有许多。其中传唱最广的是说这武昌鱼是龙女变鱼。
据传,东海龙王敖广有7个爱女,其中最为宠爱的是小龙女。小龙女本是龙王的掌上明珠,怎奈一日违犯龙宫宫规,私自来到凡间,经长江溯流而上,来到樊湖,又与樊湖一位出众的小哥哥产生了爱慕之情,以致误了归期。老龙王一怒之下,将小龙女变化为鱼,暂时发配长江,以示惩罚。小龙女对樊湖小哥哥一往情深,索性离开长江,定居樊湖,每日只在小哥哥的船前舟后跳跃。因她是龙女变化而来,体型奇特,有别于其他鱼类,渔民们都叫她“变鱼”,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的“鳊鱼”。
樊湖小哥哥终于得知这鳊鱼乃小龙女所变,也为她的多情重义深深感动,也投入湖中,终日与鳊鱼厮守。为纪念这一对有情人,渔民们将这鳊鱼尊称为“娘子”,樊湖也因此被叫做“娘子湖”,久而久之,就演化为了今天的梁子湖。
老龙王原本只是打算对小龙女小惩一下,短期流放一阵子就算了。结果听说女儿冥顽不化,竟然投奔情人。龙王恼怒不已,便宣布永远开除小龙女的龙籍,罚她永远做鱼,而且还派遣雷神从东海搬来一座山,堵住樊湖通往长江的出口,不让小龙女再有机会回东海。
我们都说严父心狠,慈母情深,小龙女的母亲对丈夫此举大为不满,就从王母娘娘那儿借来一根金簪,往地上一划,劈开了雷山,开出了一条新港,使得樊湖又与长江相通,小龙女从此可以通过新港出长江回东海探望父母了。
又传小龙女的后代们又顺长江随江水进入到了东湖、白洋湖等湖泊,想必也是效仿他们的先祖,去寻找各自的爱情了。所以只要是小龙女这一脉的鳊鱼,我们都称之为“樊口鳊鱼”。
记得来武汉!
现在的地道鄂菜餐馆都有各式各样的武昌鱼佳肴,清蒸的,红烧的,开屏的,花酿的……您记得要来武汉,品尝一下地道的武昌鱼哟!~
一想到你在关注我就忍不住有点紧张